神舟11号成功发射撬动8000亿市场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神舟11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这不仅是航天工业领域的一项壮举,更开启了我国航天军工领域的资本新篇章。

  据新华社消息,神舟11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11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武平说,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表示,参加任务的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11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武平介绍,神舟11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11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武平说,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11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神舟11号”性能三大提升

  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这些哥哥们相比,神舟11号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神舟11号的特点是,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神舟11号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飞船的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简称GNC分系统,承担着飞船从起飞到返回的全部运动控制任务。神舟11号飞船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告诉记者,神舟11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需要为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好准备,因此具备了这三个与哥哥们不同的特点。

  飞得更高,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比较高。过去,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微博)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11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实验更多,是因为这次飞行要进一步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任务期间神舟11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飞船设计功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时间更长,是因为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就比过去增强了。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载人飞船

  

  航天装备在《中国制造2025》被列为十大战略产业之一

  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 年5 月8 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 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 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航天装备主要指运载火箭,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空间飞行器,以及相关地面设备等。航天装备水平是代表一国航天能力的核心标志,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制造2025》中航天装备的重点产品发展目标: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献礼

  国金证券9月中旬发布研报称,2016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突破20次,是有史以来发射最密集的一年。载人航天无疑是2016年航天发射中最受瞩目事件,新一轮载人航天任务已进入发射准备阶段,天宫二号和神舟11号计划于9月中旬和10月中旬择机发射;我国第一款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于11月首发。

 载人飞船

  我国航天运载器年发射次数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但累计发射次数与俄美差距显著。

  根据人民日报披露,截至2016 年9 月1 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235 次,成功率达到95.32%。 “十二五”期间,主管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计成功发射火箭86 枚,发射成功率高达97.7%,五年间我国的发射次数、发射频率和发射成功率均排位世界前列。其中,仅2015 年一年我国就完成火箭发射19 枚,并且全获成功。经过60 年发展,目前我国火箭已具备可靠性高、发射密度高、入轨精度高的优点。

  从全球航天发射情况来看,目前全球航天发射主要由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太空局主导。第一梯队的俄美发射累计次数远远高于我国,我国与欧空局共列第二梯队。据统计,2012~2013年进行的159 次航天发射中,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盟的发射量占到了全部发射的86.8%。从整体发射总数来看,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与俄、美发达国家发射次数仍然差距不小。

 载人飞船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2016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2015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军工集团资产重组金矿待挖

  除了事件性消息刺激外,航天军工产业一个长期的利好就是军工集团旗下的资产重组。

  广发证券在研报中称,军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投资看点在于集团资产,尤其是集团的军品资产注入。“十二五”期间,各军工集团均加速了资产证券化进程,目前军工集团A股的综合资产证券率为36%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国家和各军工集团推动相关资产证券化的决心,我们认为,在“十三五”甚至更远的时间范围内,军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从集团角度,重点关注资产证券化率具有较大空间的军工集团的后续资本运作,例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中国军工集团下属90家A股上市公司,占A股总数的3.09%;总市值达1.85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3.51%。其中从事军工业务的上市公司约占总数的30%和总市值的50%。中航工业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22家,总市值达5000亿;其他军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总市值则集中在1000~1500亿左右。

载人飞船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在此前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未来5至10年,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任务,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启动研制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加快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等航天重大项目实施,取得一批空间科学原创性成果。未来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绕火星、落火星、巡火星的“三步”并“一步”,到2020年,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将实现大跨度的挑战。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中国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市场规模在“十三五”末有望达到8000亿元以上。

  民生证券认为:“十三五”航天高密度发射,航天板块催化不断:载人航天工程: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2018年前后将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探月工程: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火星探测: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预计2018年发射高分七号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受多个航天工程项目推动,“十三五”期间航天高密度发射。据搜狐网报道,2016年我国宇航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十三五”期间,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次左右。

  商业航天项目预计投资超千亿,航天板块或迎战略机遇期:航天领域投资回报率高,美国、欧洲多家评估机构显示,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据2016年6月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航天报告》数据,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到了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活动占全球航天经济的76%,总计2460亿美元,商业航天经济规模较大。9月12日,在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william hill官网 上航天科工发布了五大商业航天项目,预计投资超千亿元,产出超千亿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