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标准、技术优势与刚性需求这“三驾马车”拉动下,农用无人机行业开始复苏,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市场蓝海缓缓驶来。
“三驾马车”拉动增长 农用无人机蓝海缓缓驶来
日前,江西省首次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对新型经营主体所购买设备资金的50%予以补助,单个经营主体本项目最高补贴可达20万元。据了解,江西省并非首家,国内其他省市也已陆续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购置补贴。
业内人士称,目前由于国家标准缺失,我国农用无人机尚未被纳入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范围,但部分省市已经先一步将其纳入补贴范畴。各省市财政补贴方案的出炉,会促使农民和一些农业服务组织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热度上升。此外,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用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政策利好:行业标准有望出台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和应用愈加重视。2015年,河南省专门制定了《河南省农用航空器购置补贴试点方案》,选择农用航空器作为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产品。同年8月,湖北安陆市农业局也发布了相关公告,对购置农用农用无人机进行专项补贴。陆续的,福建、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也开始推行省内补贴试点,日前江西省又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业内人士称,补贴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据了解,虽然我国农业无人机尚未被纳入中央财政资金补贴范围,但国家政策导向一直是鲜明的。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其中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植保工程,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用航空建设。
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农业航空作业占总耕地面积近50%,其中88%为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日本农业航空作业占总耕地面积的54%,其中无人机作业占航空作业的38%。而中国农业航空作业占总耕地面积不足2%。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薛新宇指出,我国农业领域对无人机需求日益旺盛,农业航空发展空间巨大。但是目前农业用途的微小型无人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其中就包括国家补贴一项。
业内人士称,农用无人机想要成为国家补贴农机,先要有国家标准,而目前统一的行业标准正是农用无人机所匮乏的。
目前农用无人机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技术标准和相应的监管,没有标准化就很难有良性的发展。业界这两年一直在讨论标准的问题,直到2016年9月份,农业部确定要接管此事,相信标准有希望很快出来。
技术优势:精准施药KO传统植保
据悉,目前农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低空农情信息遥感获取,二是农业航空植保,三是作物制种辅助授粉等。其中,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农业航空植保。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用无人机保有量是4890架;2015年底,我国农用无人机保有量为2324架。2015年真正做植保的农用无人机并不多,更多是在演示。2016年,农用无人机才真正承担起了农业植保作业的任务,但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农业植保应用领域,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提供数据显示:作业效率上,无人机是人工背负手动喷雾器的100倍;作业质量上,无人机采用超低量的喷雾方式,附着性提高了,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吹动叶片,提高作物下部及叶片背面药液附着率,防治效果相比传统施药机械提高15%~35%,应对突发、爆发性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好;作业成本上,采用25kg有效载荷的单旋翼油动力无人机和15kg有效载荷的单旋翼电动无人机进行喷施作业的年度收益分别是机动喷雾机的33倍和25倍;是人工手动喷雾的133倍和93倍。
在作物授粉应用领域,由于人工授粉效率低,作业量非常大。人工辅助授粉,每个劳动力每天可授粉3~10亩;农用无人机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其花粉的授粉率和水稻结实率均好于传统人工拉绳的方法,效率是人工的20倍,此方式在美国被大量使用。
在遥感领域,农业无人机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遥感机动灵活,效率高;二是适合复杂农田环境;三是精细农业信息获取技术的重要补充;四是光谱分辨率高,适合精准农业。
刚性需求:农民需要接地气的无人机
农民究竟需不需要无人机?如果对这个问题还存在质疑,下面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以给出答案: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约9万人,其中致死致伤致残7300人。打药已然成为农业生产环节的心头痛。
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创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才圣指出,从市场的角度看一个产品有没有市场,要看三个条件:一看是不是刚需;二看是不是痛点;三看是不是高频。“打药”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因此李才圣预测称,农业将是无人机民用领域最大的一个市场。
那么,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无人机?李才圣表示,农民使用的植保无人机要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具体来说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经济实用。一直以来农用无人机在农村市场推广受阻的一大原因就是昂贵的价格,动辄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价格让农民望而却步。业界为此呼吁尽快将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并希望国家能给予专业航空植保服务公司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以此降低使用者的购买成本。
其次,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好。李才圣表示,农用无人机使用高频,农忙时期一天可能就要用上6小时,并且需要连续使用上10多天。如何保证这种高频的使用,对无人机来说是个挑战。它的故障率、稳定性很关键。
再者,作业效率高,效果好。这要求无人机作业具备一定的精准性和效能,定位误差要控制好,不能造成重喷、漏喷、误喷等问题。
最后,操作简易,故障少。操作简易对无人机智能化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如傻瓜式操作、智能避障、数据采集与计算等功能。只有故障少了,维护成本降低了,最终才能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