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感测
触摸感测技术早已被我们所熟知,不过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设备的发展也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2016年电子发烧友网触控感测技术频道都有哪些热文?让小编为你盘点一下。
如今,触控成了电子消费产品的标配,并在人机界面技术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在语音与思维控制尚未成熟的时代,触控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也是无限的商机。
有些人可能会说,iPhone实际上是在无意间被发明的。乔布斯当时其实是在寻找一种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供用户在它的Mac电脑上使用,无需键盘和鼠标。这种触控屏的想法看上去前途无限,当工程师向他展示了电容式多点触控屏之后,他立刻发现这是一种更加适合他梦想中个人计算机和通讯工具的输入方式,这也为首款iPhone奠定了基础。
最近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了微软获得的一项专利,其中介绍了如何利用新的的嵌入式传感器系统—— embroidered sensor,将它们的触摸控制延伸到传统设备之外的东西上,比如衣服、家用电器、汽车仪表盘、方向盘、未来的Xbox控制器以及 HoloLens 全息透镜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微软就能将这项专利中的技术从概念转化为现实。
而最近谷歌申请的专利显示,他们也在考虑如何将这种技术运用到智能设备上。至于科技行业中的另一巨头,苹果公司也没有落后。他们已经在 Magic Mouse 和新的 Apple TV Siri 遥控器中整合嵌入式触摸控制。
触摸屏技术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当时科学家们把这项实验室里的最新成果安装到了PLATO IV计算机上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触摸屏由此第一次走出实验室正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不过,触摸屏的技术并不成熟,商用价值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也并没有被发掘出来。到了90年代,触摸屏出现在高端PDA(年纪稍长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快译通和文曲星)中,可惜仍然不温不火。
一方面,PDA的市场规模并不大,另一方面由于触摸屏的精度有限,大多数PDA用户还是更喜欢直接用实体键盘操作。2004年,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NDS在全球热卖,其最大的卖点就是NDS拥有两块屏幕并且其中一块是触摸屏,于是触摸屏随着NDS的流行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07年至 2013 年六年期间,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 21.7%。 2015 年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13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5 年内年均增速约14%。
自2015 年到2020年,各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幅分别为:指纹 (73.3%) 、语音 (100%) 、人脸 (166.6%) 、虹膜 (100%) 、其他 (140%) 。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在增幅上居于首位,预计到 2020 年人脸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将上升至 24 亿美元。我们预计在智能终端渗透脸部识别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可能大超预期。
由于构建系统所需的许多组件现在已经集成在统一的芯片中,因此SoC可显着加速产品上市进程。此外,连接多个器件和用于故障调试所需的时间也可大幅缩短。
基于电容式感应技术的按键使电器外形时尚美观,消除了磨损问题,与机械按键相比更受欢迎。许多电器都要在靠近液体的环境下使用,因此要考虑防水功能,避免水溅上去而产生错误的按键触发。图2给出了电容式传感器印刷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板(PCB)的典型布局。通过连接保护电极可实现防水性,而不是将传感器周围的阴影部分(蓝色)接地。
说起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可以粗略分为两个阶段:二维手势识别以及三维手势识别。
早期的手势识别识别是基于二维彩色图像的识别技术,所谓的二维彩色图像是指通过普通摄像头拍出场景后,得到二维的静态图像,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图形算法进行图像中内容的识别。二维的手型识别的只能识别出几个静态的手势动作,而且这些动作必须要提前进行预设好。
相比较二维手势识别,三维手势识别增加了一个Z轴的信息,它可以识别各种手型、手势和动作。三维手势识别也是现在手势识别发展的主要方向。不过这种包含一定深度信息的手势识别,需要特别的硬件来实现。常见的有通过传感器和光学摄像头来完成。
电容式触摸屏是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触点的电容就会发生变化,使得与之相连的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触摸位置获得信息。由于电容随温度、湿度或接地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故其稳定性较差,往往会产生漂移现象。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传感器,基本上是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薄膜和玻璃相邻的一面上均涂有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涂层,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当触摸操作时,薄膜下层的ITO会接触到玻璃上层的ITO,经由感应器传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转换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送到处理器,通过运算转化为屏幕上的X、Y值,而完成点选的动作,并呈现在屏幕上。
随着电容式触摸屏的尺寸越来越大,类似于纸和笔一样的使用写入设备变得更加直观方便。制造商支持手写笔功能的最常见方法就是采用有源手写笔或无源手写笔。有源手写笔采用电子组件,需要一个电源,并向主机设备发射信号。采用有源手写笔能支持显示屏上悬停、压力感应、按键支持、擦写等高级特性。无源手写笔则采用导电性材料,相当于用户身体的延伸。用户手部的电容耦合支持无源手写笔触碰屏幕时发送信号,手写笔和主机平台之间不存在有源通信,因此如何区分手指和无源手写笔是一个难题。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说有源手写笔和无源手写笔都能实现相同的特性,则无需为系统增加额外的成本。有源手写笔额外的组件和电源要求使它很难打开销路,而无源手写笔的性能较差以及/或头大笨重则会带来不自然的手写体验。因此,如果无源手写笔的笔头为1到2毫米,用户手写时手掌能搁在屏幕上,同时保持足够的速度和准确度,并确保接触点刚好就是“墨水”的“着墨之处”,则可提高无源手写笔的用户体验。
要在更大的显示器上与更严苛的应用环境中,实现多点触控并维持良好灵敏度与精准度,是电容式触控设计的一大挑战。半导体厂遂透过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与系统整合度,来提升触控和使用者介面设计性能。
对于触控面板而言,大即是美。不过,要在更大的显示器上与更多要求的环境,实现多点触控并维持良好灵敏度与精准度,成为一大挑战。
商业调研公司的《2015年全球触控屏幕市场》报告发现,自2009年以来,投射电容式触控(PCAP)的技术已被大量运用在多样的触控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这个成功模式源于令人赞赏的产品特色,其中包括强化玻璃带来的无限制寿命、全平面设计能力及高水准的灵敏度。PCAP制造商正将此种技术运用尺寸达 85寸的大屏幕上,并专注在四个方向包含速度、精度、抗电磁干扰(EMI)度和系统整合度,共同来提升触控和使用者介面设计性能。
据外媒AppleInsider报道,为了让iPad Pro更具实用性,苹果为其配备了一根设计简约的触控笔——Apple Pencil,不过这根笔的内部构造可没这么简单。
Apple Pencil的长度为176mm,厚度为9mm,重量仅1克。经过拆解后发现,这根笔内置了15个半导体元件,知名硬件博客Chipworks称:“让某些元件做的如此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随着物联网应用逐渐丰富,生物识别技术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很容易理解,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需要一种更加靠谱的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方式,生物识别技术能担当这一重任。
生物识别技术指的是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比如指纹、面相与虹膜)或者行为特征(如声音、笔迹)来进行个人身份认定的方式。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保密与方便性上具有优势。
从识别方式来看,生物识别可以分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与静脉识别等等。其中,指纹识别应用已经极为广泛,人脸识别应用正在兴起,这两项识别技术最为大众熟知。
目前市场上,两点的触摸屏并不少见,能够进行图片的拖拽、放大缩小等功能。但是细心的操作者会发现,不同的产品,虽然都支持这些基本功能,为什么使用上却有很多的差别呢?
红外技术的2点触摸屏存在假2点和真2点两种技术。所谓假2点即该技术无法准确的捕捉到其中一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而是通过触摸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实现放大,缩小和部分旋转功能。
现在,指纹识别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了。看下现在千元级已经标配指纹识别,甚至几百元的低端手机也有配置,就知道这项技术受欢迎的程度了。这一迅猛发展的势头在2016年表现更加强劲,但也面临指纹识别的放置位置更符合用户需求和精确程度等仍然需要被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同时,在即将到来的Under-glass新技术方案影响下,指纹识别方案主流技术将呈现怎样走势呢?
从当前智能手机来看,指纹识别主要有正面、背面和侧面三种安装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主流的安装方式会是哪种?为降低其成本并推广其应用,该识别方案要如何在兼顾成本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早期的手机屏幕只能用来“看”,触摸技术的发明让人可以和屏幕在 2D 的平面上进行互动,而 Apple 公司日前推出的 iPhone 6s 结合了 In-cell 面板、形变感测器(Strain sensor)、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开启了智能触摸新时代,到底什么是 3D touch 技术?什么又是 In-cell 面板呢?
LCD 面板原本只是用来显示影像的,使用者只能单向接收影像信息,触摸面板的出现,让使用者可以与面板互动,让面板活了起来。触摸面板的种类很多,目前手机所使用的“多点触摸(Multi touch)”面板大多使用“投射式电容触摸(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技术。
触控面板也叫触摸屏(Touch Panel, or Touch Screen, or Touch Pad, etc),凡是电子设备都要用到屏幕,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屏幕被无聊的键盘占据一半面积,就必须要使用触摸屏作为人机对话的媒介,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
触控面板最早结缘于1965年E.A. Johnson一篇简短的描述电容触摸屏的文章,继而1967年深度发表有图有真相的文章。再到1970年由两位CERN(European Council for Nuclear Research)的两位工程师在1970年代初期发明的透明触控面板,并且与1973年投入使用。再后来到1975年一个美国人George Samuel Hurst发明了电阻式触控面板并拿到美国专利(#3,911,215),并与1982年投入商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