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VC着魔共享充电宝,石墨烯电池和快充技术会不会毁掉这门生意?

电池技术

128人已加入

描述

  迅雷创始人程浩回应共享充电宝“伪命题”

  “对于最近大火的共享充电宝,很多人表示不看好:原因一,觉得这是个伪需求,缺乏高频使用场景且复用率低;原因二,担心未来电池和快充技术的革新进步会毁掉充电宝这门生意。”4月24日,迅雷创始人程浩分析指出,在短短几周时间里,针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融资已发生了近10轮,有超20家主流机构入场。

  

  主流VC们为何“着魔”共享充电宝?“原因是现在共享的密度不够呀!未来如果机场、车站、餐厅、酒吧、商场都普及了,谁还会自带充电宝?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如果只有国贸有车,那大家还得用自己的自行车,如果全北京市满地都是了,那就真不用买自行车了。”程浩表示,和共享单车比起来,目前充电宝确实低频且复用率低。这和密度也有直接的关系。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VC们赌的就是这事没这么容易,毕竟手机都出现这么多年了,电池技术都没有革命性的突破。”程浩指出,这个也和快充技术有关系。

  如果消费者出门前发现只有20%的电量,这时候有个机会能够花5分钟充到80%,那么,消费者会在家充完再走还是出去碰运气?程浩表示,“用我的合伙人田鸿飞的话说——时间不是共享充电宝这类项目的朋友,因为快充技术发展会很快。”

  现在看来,共享充电宝还是有戏的。

  石墨烯有多神奇?

  在塑料里掺入百分之一的石墨烯,就能使塑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加入千分之一的石墨烯,能使塑料的抗热性能提高30摄氏度。

  科研人员还发现,细菌的细胞在石墨烯上无法生长,而人类的细胞则可以正常生长。

  由于石墨烯的电子在一个平面内,其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三百分之一,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的运转速度,所以导电性极佳。如果用石墨烯制作电容装置,它的充放电速度是锂电池100倍——1000倍,石墨烯手机充电时间只需5秒,电池就满档,可以连续使用半个月!石墨烯电池只需充电10分钟,环保节能汽车就有可能行驶1000公里!

  很多人抱怨智能手机用不多久就得一天充几次电,但不久之后“一天一充”的现状将成为历史,充电宝也将被新技术所淘汰。

  同时,就好比金刚石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物质,石墨烯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

  根据这个性能,比尔盖茨甚至提出要制定出新是带安全套的计划,并给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0万美元基金,以研发更薄更坚韧的安全套。

  在信号传输方面,石墨稀的电子传输速度极快,它制造的处理器频率有望达到1THz以上,是目前硅芯片的100到1000倍。根据IBM的研究人员们在《科学》杂志上展示的石墨烯晶体管,其最高射频速度高达100GHz(每秒1000亿次循环),而此前的最好成绩是40GHz。

  在承受性方面,石墨烯可承受1亿~2亿A/cm2的电流密度,这是铜耐受量的100倍左右。

  在信号感应方面,石墨烯由于有巨大的表面,所以对周围环境极其敏感,传感极为灵敏,即使是一个气体分子吸附或释放都可以检测到,从而捕捉到微小的电阻变化。据新加坡一个科研团队展示的科研成果,石墨烯感光元件的性能比传统传感器强1000倍,在昏暗的光线环境中,这类传感器依然能够捕捉到较为清晰的物体影像。

  除此之外,有研究者试着用石墨烯纳米带来制成量子点,他们在纳米带的某些特定位置改变宽度,形成量子禁闭。

  在军事方面,美军在轰炸科索沃的军事行动中就曾大量使用石墨炸弹,早在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就在伊拉克使用这种石墨炸弹来瘫痪萨达姆政府的供电设施和通讯网。最后使伊拉克全国供电系统85%瘫痪。

  而中国也在2009年宣布造出了石墨炸弹,以250公斤集束炸弹为载体,内装填147枚碳纤维子弹药,每一枚包含32束碳纤维。据了解一枚国产石墨炸弹炸弹可以覆盖6000平方米的范围,可以有效的瘫痪敌人城市的电力系统。这让美国大吃一惊。

  放眼未来,互联网正在升级到物联网,无论是5G还是智能时代,未来一定是万物互联的。这就对智能设备材料的性能、传感性、敏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石墨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最好的基础材料,石墨烯才是万物互联的基石!

  因此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对于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来说,石墨烯也有可能成为材料备选。科学家预言石墨烯将改变人类的21世纪。

  现在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问世!这次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的问世,代表着我国在石墨烯技术上已领先于世界别国,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伟大的祖国再一次让世界膜拜!

  作为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该产品性能优良,可在-30℃—80℃环境下工作,电池循环寿命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