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以及静脉识别的对比分析

触控感测

206人已加入

描述

  苹果新机人脸识别使得生物识别再一次被爆炒,移动支付与智能手机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又和生物识别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刷脸支付至少目前来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方向,那就是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风生水起”,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07年至2013年六年期间,生物识别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21.7%。2015年生物识别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5年内年均增速约14%。

  目前我们常见的生物识别主要分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以及静脉识别,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是常见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优选。

虹膜识别

  一般用户最常见的便是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而这两者稳定性略显欠缺,和人脸识别类似,人的指纹虽然唯一,采集也比较方便,但是却比较容易磨损,用户手机上至少还有密码成为二选一备胎。而一旦用于脱离手机的线下支付,很难保证足够的成功率,而且复制指纹也可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至于人的声音更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声纹识别并不适合用于支付。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限在商务场所中,它已经以各种智能家居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平常百姓家。不过,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存储仍是以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为主,即数字或特定代码,安全性便要打折了。也许,许多女性朋友对人脸识别功能苦不堪言,换个发型,画个妆,它便无法识别了。

  而此次苹果公司推出的Face ID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记录你每天面部五官的细微变化,化妆与否、戴上眼镜、帽子或留起胡须时都能解锁!因为你的五官没有变。

  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但并不适用每一个人

  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当前,我国第二代身份证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例如,双手长期手工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

  虹膜识别安全性居于首位

  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识别误识率和拒真率已经达到了零几率的识别水平,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方便高效。虹膜是每个人特有的,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安全等级来说是目前最高的。但是虹膜识别的应用价格也因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略显贵态。

  声纹识别成本低廉、获取便捷

  所谓声纹,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它非常适合远程身份确认,只需要一个麦克风或电话、手机就可以通过网路(通讯网络或互联网络)实现远程登录。

  不过,声纹识别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在嘈杂的环境、混合说话下声纹不易获取;人的声音也会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年龄、情绪等的影响而变化;不同的麦克风和信道对识别性能有影响等。

虹膜识别

  静脉识别在市场的运用并不高

  静脉识别是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将特征值存储。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

  静脉识别技术可追溯至1983年。当时,柯达公司的约瑟夫·莱斯在研究红外条形码技术时,产生了利用人手背血管红外成像作为身份识别的想法,发明了最早的手静脉特征识别技术。1987年,约瑟夫·莱斯获得此项技术的第一个专利,但在安防领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静脉识别兼具四大特点:高度防伪、简便易用、快速识别及高度准确。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指静脉识别的特征已被国际公认具有唯一性,且和视网膜相当,在其拒真率(相同结构图,而被算法识别为不同)低于万分之一的情况下,其识假率(不同结构图,而被算法识别为相同)可低于10万分之一。

  比如在英国公司Sthaler提供的这项指静脉识别技术中,通过将手指静脉的生物信息和银行卡绑定,即可在支持相关技术的消费场所动动手指完成付款。

  安全性方面,Sthaler公司表示,指静脉技术是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活体且有流动的血液,因此信息不能被复制或被盗。并且,不会因为手指潮湿或不干净、破损等情况就无法使用。

  然而,目前静脉识别功能在市场的运用并不高,而它同样有着难以规避的缺点。例如手背静脉仍可能随着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永久性尚未得到证实;仍然存在无法成功注册登记的可能;由于采集方式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产品难以小型化;采集设备有特殊要求,设计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