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2023年牢牢占据了全球锂离子电池关键部件出货量的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0%,这一成就背后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与电池供应链的深度整合。随着国内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飙升,中国企业在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的全球市场份额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矢野研究所(Yano Research Institute)的报告显示,在正极材料市场,中国企业虽起步稍晚,但已占据9.4%的份额,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而在负极市场,中国企业更是以93.5%的压倒性优势领先全球,成为该领域的绝对主力。隔膜市场同样不容小觑,中国企业占据了87.4%的份额,并且在两年内实现了13.1个百分点的显著增长,而日本的份额则相应下滑至9.7%。电解液市场方面,中国企业也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持续巩固其领先地位。
这一系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去年,中国新车销量中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占比已突破30%,巨大的市场需求直接拉动了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增长。
面对国内市场的繁荣景象,中国电池供应链的领军企业如宁德时代(CATL)等,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还积极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的零部件制造商如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和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纷纷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贝特瑞在摩洛哥的投资项目以及星源材质在马来西亚的建厂计划,都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生动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企业在镍钴铝电池(NCA电池)等高性能电池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日本企业在LF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方面仍保持着一定的优势。然而,这并未阻止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的步伐,他们正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力求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此外,面对来自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下一代芯片和电池先进材料方面的合作意向,中国企业也需保持警惕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以维护自身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的领先地位并减少对外依赖。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