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无线
NFC一直被寄予未来技术的厚望,但实际推广中却不尽人意。从物品标识到移动支付,都败给了更“原始”的二维码技术,用电风扇吹走空盒的段子在这里成了现实。
其实无论在公交行业或者大众眼里,NFC 刷公交卡一直都处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媒体和厂商吆喝了几年,眼看 2018 年就要来了,这种看似美好的方案仍然没能得到多数城市、公交卡公司和手机厂商的支持。
NFC 发展困难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产业链上的各方没有统一的利益诉求,还要解决一堆麻烦。
NFC 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长了,整合难度巨大。在整个生态里,有 NFC 芯片厂、安全芯片厂、手机厂、TSM 平台、一卡通公司、系统集成商、卡组织或行业监管机构、POS 终端厂,还有支付宝钱包这样的大型入口。这就意味着,让用户无感知的把手机「变成」各种卡来用,作为一个整合的角色,必须与产业链的各方达到无缝协作,平衡各个利益方,还要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NFC 是硬件级的手机集成,从手机厂商这一终端开始,在设计一款机型的初期就需要考虑到是否集成 NFC 模块。其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成本和 ID 设计:NFC 使成本增加,所以大多数中低端手机不会配备;又因为 NFC 模块会影响到手机天线信号,在采用金属机身的机型上尤为明显,因此还要在手机硬件设计方面做折衷。
这么做对手机厂商有多大好处呢?想想看,目前那些支持 NFC 虚拟交通卡的手机品牌里,当属三星和小米最积极;但它们的背后动机也很明确,是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其它手机品牌里只有小部分机型支持,说明对它们而言这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用户体验尝试。
至于各地的公交公司,做不做移动支付,更是完全取决于它们的进取心。一位智能手机行业的从业者告诉我,公交公司在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每个城市的公交公司自行管理公共交通车辆运营。结果是,手机厂商如果想让自己旗下的某一款机型接入某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必须每个城市挨家挨户去谈。想要接入更多机型,或者机型升级,又得再挨个谈一遍。至于 NFC 产业链上的其它玩家,就更没有独自推动的动力和抱团取暖的利益基础了。
而二维码会成为当下通用的支付和连接方式就是因为它能一举解决所有手机的兼容性问题,更加符合集成商想要的效果。但有意思的是,就在 12 月 26 号晚上,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了包括视频和音频在内的一系列新功能,其中就包括开放 NFC 能力。
所以,最终NFC和二维码谁胜谁负,谁知道呢。其实作为普通民众,两者兼有岂不是更好嘛。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