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技术在显示屏领域获重大突破 强大的生态体系已经就位

MEMS/传感技术

1294人已加入

描述

最新的MEMS技术实现了高清便携式投影显示器的创新用途。

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技术以卓越的图像质量而闻名,全球80%以上的数字影院都采用这种技术。现在,尺寸、效率和亮度上的最新创新使这一成熟技术也可用于外形小巧且电池供电的设备上,允许开发商、品牌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创建大量应用和设计产品,几乎可将任何表面转换成高品质的高清投影显示器。

想象一下: 您可以将后装汽车平视显示器(HUD)夹在汽车遮阳板处,能够将行驶方向投影在挡风玻璃上;再设想一下,您拥有一台内置Pico投影机的平板电脑,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共享大屏幕的内容;想象您戴着近眼显示眼镜,导航和社交媒体最新动态的信息就显示在您眼前。随着基于MEMS投影显示技术的最新突破,这些仅仅是众多创新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中的几个例子,未来还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德州仪器的MEMS技术介绍

德州仪器基于MEMS的投影显示技术的核心是一组高反射铝微镜阵列,称为数字微镜器件(DMD)。DMD可包含几百万单独控制的微镜,每个都置于相关的CMOS存储单元的顶部。

就其本身而言,DMD可用作电子输入光输出装置,支持开发人员执行高速、高效和可靠的空间光调制。基于DMD的投影系统与RGB LED和光学透镜结合在称为光引擎的组件中协同工作时,就可以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高清图像和视频。

DMD投影的一个例子就是基于突破性MEMS技术(也称DLP TRP技术)的新型DLP® Pico™芯片组。这些芯片组采用5.4微米的更小像素间距和17度的较大倾斜角度,但却比同类大小的早期芯片组拥有更高分辨率和更低功耗,同时保持高光效,并且还有增强型图像处理算法作后盾。

此外,这种新一代DMD的功耗也下降了50%,低至180mW,同时其分辨率也是同尺寸的上一代产品的2倍。

像素技术上的这些重大突破加之DLP IntelliBright™图像处理算法,使得这类芯片组提供的亮度等级比具有同类分辨率的现有芯片组的高100%。

DLP IntelliBright技术是一套全新的图像处理算法,有两种主要功能: 能够动态地调节每个RGB LED,优化真实亮度、对比度和系统功耗;例外,还能够智能地提升图像较暗区域,增强感知的亮度。

MEMS技术推进创新的新显示应用

技术趋势朝着更小外形、更低功耗和更高分辨率的MEMS显示设备发展,正在推动一波创新应用潮,将任何表面转换为高清显示屏。

投影用的MEMS技术的重大突破现在可出现在各种应用中,如沉浸式计算、移动投影机、无屏电视、控制面板、互动展示、近眼显示器等可穿戴式计算设备、汽车平视显示器和面向视频游戏的低延迟显示器。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每一个应用实例。

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再到平板电脑,各种各样的个人计算设备现在都配备了MEMS显示技术。 除了典型的个人计算任务,这些设备现在几乎可将任何表面都转换成家庭影院或商务演示的显示屏。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和移动投影机等个人设备现在都可以提供大屏幕体验。这些即插即用产品提供极致的便携性、高清分辨率和低功耗,非常适合众多的企业和消费者使用。这些多功能设备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想要为世界各地客户呈现令人难忘的演示的四处奔波的商务人士,以及在自家后院主持街坊电影之夜的父母们。

当MEMS技术与运动传感功能完美结合后,台式机可以支持互动显示,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计算体验,包括通过触摸表面就能操纵用户界面的革新功能,而不必使用实体鼠标、键盘或触摸屏。消费电子市场中已经有多种产品已经具有了这种功能。

除了墙面和其他平面表面,这种新一代MEMS设备具有小尺寸、高分辨率、低延迟和低功耗功能,非常适合使用近眼显示器的增强和虚拟现实应用。 无论是针对超现实的视频游戏系统还是简要的穿戴式计算机,它们都可以提供穿戴式计算体验。

为了具备终极便携性,无屏幕显示可以从单独、便携、电池供电的设备中,将大图像投影到墙面或任何表面,让用户观看流媒体视频。这里没有笨重的电视,也没有杂乱无章的电缆,只有在家里或路上随时可用的小型便携式设备。

集成一体的功能

基于MEMS的DMD持续创新给与开发人员更多的机会将基于投影的显示技术用于工业、消费电子和企业市场的各种应用。

强大的生态体系已经就位,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支持客户当前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德州仪器维系着业界最广泛的DLP微型光学引擎制造商生态体系,开发人员不必自己拥有光学专长。这些光学模块的制造商们都是独立、技术完善的公司,它们采用DMD、基于LED的照明光源以及构成投影系统核心的必要反射镜和透镜,为世界各地的客户群提供一揽子光学模块。

投影技术采用目前可用的MEMS显示技术,继续以紧凑的外形提供更小、更明亮、更高效地支持创新的新高清显示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