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
前几年,以手环(包含手表)和眼镜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异军突起,大有取代手机成为个人信息中枢的趋势。其实我们理性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手环的作用非常有限。
首先看手环的交互方式,目前大部分的手环都只有一两个按键,如果是智能手表的话,交互方式和手机类似,但屏幕比手机大大缩小。而这样的交互方式限制着手环无法承担更沉重的任务,除非有突破性的交互方式出现,比如语音识别(目前的语音识别都很弱)、手势或者全息投影等。
另外再看手环的处理能力,即使上一条的交互方式解决了,手环的处理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么大一点的手环,电池还要占用一部分空间,要它有多高级的处理能力非常不现实。
所以手环在定位上就应该是手机或者未来其他设备的附属品,它作为一个手机的附件可以帮助手机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他还可以有一些独立的功能,比如记步、心率等功能。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小米手环的定位非常明确,小米手环的成功就是定位的成功。
在手环独立的功能上,运动和游戏是可能的两个突破口,目前绝大部分手环都重点关注在运动健身上,计步已经是手环的核心功能,但是这个功能目前都做的太单一,可以让手环和目前比较流行的健身APP相结合,深入挖掘健身市场,增加手环粘性,后期如果想要商业化也更方便。
另一方面,游戏互动上目前手环似乎没有踏入这个市场,其实手环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传感器来参与到游戏中。例如手环本身如果有各种传感器,就可以捕捉手臂的运动,从而作为部分游戏操作的设备,如电视的各类球类运动,甩甩手就可以玩了。
最后以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显然不会仅仅局限于眼镜和手环,而是人体穿戴的所有产品都会是智能的,甚至以后的内裤都是智能的。试想以后的背心可以实时监测你的心率,闹钟是全身衣服一起震动(呵呵呵),打电话时皮带直接投影对方全息影像,这时才是可穿戴设备时代的来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