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转眼笔者在华为工作十几年了,时光是最好的雕刻家,不知不觉中,我从一个满满都是胶原蛋白的青葱少年,变成了两鬓染上白丝的中年大叔。
回首过去的十几年时光,无疑是忙碌而充实的,辗转在多个岗位工作,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华为从中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虽然奋斗多年仍只是一名“老班长”,但看到公司的年度销售额从不足50亿美金增长到1000亿美金,心中是满满的自豪和骄傲。但最让笔者骄傲和自豪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华为做百年老店的决心,以及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个方向迈进所付出的努力。个人理解,做百年老店的追求远远超出了单纯追求个人名利的精神境界,做百年老店那意味着企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主潮流趋势,所作所为要能对社会进步产生贡献和价值,结果是社会大众直接或间接从中受益。因为华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将人类信息化的进程,从宽度和纵深度两方面至少提前了20-30年。
做为一个从小爱看武侠小说的普通人,华为的这种目标某种程度上成全了我的英雄梦,所以在公司十几年,虽然遭受过委屈也遇到过挫折,也从未想过要离开这家公司,一直坚信公司有成为百年老店的能力和潜力。但几年,听到的、看到的很多现象让我的信心出现了一丝动摇和忧虑。公司越来越大了,与此同时,大企业病也越来越严重了,比如对奋斗文化的理解片面僵化,比如流程运作复杂、内耗加剧等等。对这些现象笔者很忧虑,很担心如此下去,也许3、5年之后,我们都要另谋出路。
华为的红旗一定不能永远飘扬,只希望下一个倒下的不会是华为。
一个企业的成功其实文化的成功,笔者非常赞同这种观念。文化保证了一个组织形形色色的个体能按照同一种语言、同一种动作完成组织赋予的工作职责,同时也确保大家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能在同一个方向上思考问题。而这些都是保证组织目标达成和运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毫不夸张的说公司的文化是公司成功的DNA,同时,公司的文化是很强势的,在多种管理制度中均得以体现和强化,有一种说法,即便不带工卡,也很容易识别出谁是华为的,大概就是华为文化在个人形象方面打下的烙印。
通过种种管理措施保证文化能够不断传承,笔者非常赞同。但反观我们现实中的管理行为,对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执行过于僵化教条,反而束缚了组织的活力,实在是过犹不及。
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华为人都有共同的苦恼——“休假”。休假其实是人的一个很正常的需要,生病了要休息吧,家中有事要处理吧。但在我们公司“休假”似乎就是“不奋斗”的代名词,并且请假过多,还会受到各种惩罚,比如不能参加饱和配股、不能配TUP等,所以工作中每每看到XX带病工作,XX父母生病、因为工作不能在床前尽孝的现象,这些行为甚至被当成奋斗的典型行为被大肆宣传。但这样真的好吗?要成为百年老店,意味着我们要做长跑选手而不是短跑选手,长期透支体力、忽略亲情维护,想长跑只能是“有心无力”,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强调服从和执行没有什么不对的,个人理解,这是组织得以有效运作的基础。但过分强调服从和执行,会让个体成为不会思考的机器,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信息社会,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说起服从和执行,可能每位童鞋心中都有一把辛酸泪,眼前浮现数不清的工作场景:
场景1:主管布置任务,下属对工作目标或方式有异议,于是和领导PK。但结果是什么呢?你可以保留意见,但还是要服务。
场景2:部门开会,老大侃侃而谈,其他人一直缄默。最后,老大问:“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畅所欲言啊”,于是大家附和几句,无非表明立场,自己已经已经完全领会老大的意图,坚决贯彻执行;
场景3:领导找小A沟通,“小A啊,你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啊”,小A一脸茫然,“没想过啊,可以想吗?想了也没用吧,听公司的呗”。
场景4:和某同事聊天,说起对某些业务场景的担忧,同事信心满满地说,“有领导呢,这些事情领导都知道,真正遇到困难,领导一定会给出正确解决办法的,领导们都厉害着呢”。
诚然,因为能力、资历、岗位信息等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领导比下属对问题看的更深远、更透彻。但过去的成功可能是未来失败的母亲,十几万人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业务领域横跨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客户,如果事事依赖领导,整个公司的运作仅仅依靠几个、十几个、几十个脑袋在思考和决策,遇到变化和挑战,末端肢体不能灵活地做出准确的自反映,那么华为危矣。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公司文化的强势不无关系,我们不太容易向某个人、某些人或者社会流行的某种行为趋势做妥协,有强势的文化其实是件好事,帮助我们抵制诱惑,真正做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但问题是,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不是帖在墙上,喊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主管的行为来施加影响。如果主管没有准确理解公司文化,而且做不到“开放、妥协、灰度”,难免在制定的一些管理政策时或行为方式上,会比较僵化教条,进而造成强调执行和服务的工作氛围。
经常在坛子里看到有童鞋感慨“华为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华为”,认为“10年前才是华为最美好的时光”,笔者也有同感。刚到公司的时候,强调一站式解决问题,不管收到来自哪里的求助,不管是不是你职责范围内的,如果你有能力应该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问题。那确实是一段单纯且快乐的时光,大多时候都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然而,今天一切都悄悄发生了变化。接到一个求助,得先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职责范围内的,接了这个问题对部门的业绩会不会有影响,还得看看解决这个问题要花多少精力,解决这个问题会给部门抹黑还是会出成绩。如果不管不顾地接了这个问题,轻则会被认为“思想上不成熟”,重则考核成绩受影响。所以,很多时候虽然不是出自本心,但我们不得不学会“讲话留有余地”、“PK和扯皮”。
前段时间,一个老同学从公司离职,他告诉我“不想就这么下去了,成天就是沟通和扯皮,要不就是小心翼翼地看别人脸色生活。人生只有几十年,总得找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这可能是公司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阵痛,我们希望组织摆脱人治,通过流程的建立和优化,推动组织长治久安。但首先因为我们的能力还不够好,加上历史上还遗留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所以流程难免有不明确的地方;再者,再好的流程也是人来执行的,因为我们不善于妥协和灰度,对流程的理解难免偏颇,执行上难免僵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心希望我们尽快成熟起来,建立起真正面向业务的、符合业务实际的、授权有序、监督合力的组织运作模式,让“沟通和扯皮”这个华为人最痛恨的字眼早日封入历史。
这个似乎也有N多故事……
故事1:典型的考评沟通场景,一句话概括你的成绩,然后花半个小时说你哪里做的不够好。
故事2:某部门会议,因为某项目被客户投诉,主管大发雷霆,把每个团队成员都骂了一遍。虽然私下里知道主管这是对事不对人,但心情还是会忍不住变的很糟糕。
故事3:员工A常驻在M国工作,直接主管常驻L国。一年到头,除了工作上的汇报,几乎没有其他的交流。转眼到了沟通考评的时候,主管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话“今年做的不错,你的考评成绩是X”,听着电话的盲音,A只能苦笑不已。
当然,整体而言,中国人都比较内秀,不太习惯公开赞扬别人;也必须承认简单粗暴可能是最有效的。笔者的小女儿今年不到4岁,有一次在家里各种淘气,和她各种讲道理,完全不理会,终于耐心用尽,大吼一声“闹什么闹!不听话,到阳台罚站”。女儿立即会安静下来,但眼里极力忍住的泪水,也宣示了她内心的恐惧和悲伤。做家长的都知道,如果孩子训斥的次数多了,你可能得到一个听话但没有主见的孩子,或是一个叛逆且粗鲁的孩子。同样,如果希望雇佣员工的大脑,就需要多一些正向激励和鼓舞。如果张口表扬人很难,那就请先从和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开始,这也有助于上下对齐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否则,如果什么都只能靠猜,早生华发是小事,心情抑郁才最可怕。
昨晚笔者在埋头写给领导的汇报材料,在写到某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思考的第一纬度是领导会比较倾向哪个解决方案。写完汇报材料,在吸烟室吸烟的时候,小小鄙视了一下自己。做为一名专业人员,从专业角度给出最佳解决方案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而自己却不知不觉地背弃了自己的职责,以领导的喜好做为工作的准绳。枉自诩为靠专业吃饭的人,却不能免俗地成了“唯上”一族的成员。
和“烟友”们自嘲自己是“唯上”一员的时候,居然引起了不少共鸣,吞云吐雾中,大家大吐苦水。
“最怕领导骂,所以现在向领导汇报也有了自己的心得,问题能不说就不说,领导喜好听啥就多说点啥”;
“其实组织中挺多‘变色龙’,在领导面前谦虚好学,在下属面前简单粗暴。偏这样的人混的很好,因为领导赏识嘛”;
“领导来的时候就是部门最忙的时候,十几个人通宵写胶片就不说了,一些面子上的事情也要突击安排好,让领导满意是第一要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十几万人的公司难免存在这些现象。究其根源,领导权力过大可能是原因之一。公司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推行三权分立、绩效公示,开放心声社区,评选明日之星,也做了很多工作试图扭转这一现象。但结果呢?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有两个特点:分权制衡和矩阵式运作。分权制衡和矩阵式运作各有优势:分权制衡可以保证做出的决策更稳妥,最大限度减少内部腐败;矩阵式运作可以更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同时兼顾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这种组织运作模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一张密织的蜘蛛网,把做事的人包裹的透不过气来。
故事1:前几天和某系统部的一个兄弟聊,他说现在系统部要决策一个项目,要向多个部门汇报:代表处、地区部、运营商BG,太多精力花在内部沟通上,而且每个部门决策,背后都有一堆参谋,做一件事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还没给客户服务呢,自己先掉了半层皮。
故事2:机关某兄弟自称汇报有心得,同一件事情,因为公司分权制衡的组织结构设置,要向几个大佬汇报,然后每个大佬CARE的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汇报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每个大佬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版本。
面对这些现象,笔者觉得很无语,这都是来自民间的生存智慧,大家都不容易,无意去指责谁。公司制定这样的组织结构,从战略上来看,也是必须和有效的。但实际在运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决策难,做事难,推动难”的情况。要改变这种情况,也许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1、充分授权:决策链条更短,内耗和扯皮自然会更短。
2、持续组织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组织设置环节。
3、 提高管理者水平:敢担责、能担责,开放和授权。
1、授权不充分,制度设计基于不信任的前提
这两天在思考一个问题,流程是什么?个人愚见,流程主要承载着两类内容,一似乎反映业务运作的本质,二是体现公司管控的要求。因此,简洁有效的流程一定是符合业务实质、合理管控的。其中管控又有两个层面的东东,一是在哪里管控,而是由谁管控。
我自己感觉,公司的制度设计是基于不信任的前提。举个例子,W3平台本来就是工作平台,但还是有个每半小时要重新输入密码登陆的条件限制。想来是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但对于信息安全是不是真有帮助,笔者不清楚,但给员工使用W3平台带来了不便确实真的。而且因为公司的很多IT工作和平台是和W3的账号和密码是绑定的,这一半小时需重新登录的要求被复制到了很多地方,这就不简单是个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涉及复杂开发的问题。
公司这两年对授权比较重视,“班长的战争”已经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的高度。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前段时间笔者到代表处出差,和大家闲聊的时候,也听到了很多声音:
“看似是授权了,其实机关对一线还是各种不放心”,仍然用很多办法对一线进行控制。
“新业务领域不能用运营商的管理思路去管理,虽然公司一直在改,但要让苹果树结出桃子,谈何容易?”
“地区部和机关很难与代表处真正力出一孔,因为大家背后的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样,很多时候代表处没有充足的话语权”。
当然,授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进展。
2、管理越来越复杂,扯皮多,效率低下
管理越来越复杂更多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原因,组织设置的原因、授权的原因,都会导致管理复杂。笔者在这里想重点强调的是,由于太多人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亮点,制造了很多不增值的工作。虽然他们在汇报的时候天花乱坠,把自己鼓吹成旷世奇才,但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些工作不但不能给组织带来价值,反而会极大伤害组织的活力。
在制造工作这一方面,机关可能是被诟病最多的,有人说“机关完全可以裁掉9/10”。虽然笔者是机关人员,但也颇为赞同,但笔者还是要说一句“机关无罪”,机关的设置和管理,一则取决于公司的管理模式,我们现在的管理还是偏集中管控式,领导做决策需要大量的信息,机关需要充当领导的左右手,帮助收集资料;再者我们的管理是基于不信任的,管控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有部门去制定和监督执行;最后,我们的考核导向太强烈,机关的人也要吃饭。
如果公司调查员工的敬业度,我觉得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机关人员得分最低,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好青年,谁愿意每天做些没有明确目标,天天打杂的工作呢?
要改变这种情况,在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组织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性变化之前,根本不可能实现。
笔者还是要站在机关人员的立场上说两句公道话,机关的有些工作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只不过因为机关代表公司行驶监控的职责,给一线划了一些条条框框,所以不招人喜欢。打个比方,本来一线的人是在大草原上自由驰骋,现在给你划了跑道,只能转圈圈,一线的人必然觉得不舒服、不习惯,反对的声音自然也会大些,都是人之常情,非常可以理解,但不代表只要一线反对的,就一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公司要的是长治久安,你要的可能是当期业绩,其中必要有分歧和差距。此事,沟通、开放、妥协、灰度,尤为重要。
说起华为有很多标签,比如“世界500强”,比如“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公司”……,但最基本的标签是“通讯行业的高科技公司”。高科技公司,故名思议,技术和产品应该是很牛的,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对等,技术和做产品很牛的人应该再公司有很高的地位。
曾经一度,我司也确实是这样,研发人员在公司有很高的地位,做销售的、做服务的都是技术不行的人才去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从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的时候,研发的地位就一直在堕落。
与此相对应,公司的专家(不只是研发的)在公司的地位一直都处于不是很理想的状态,比如:
1、在公司的话语权不够,专家基本只是管理者的参谋,在定发展方向和决策具体事情的时候,基本还是以主管的待遇为准。
2、晋升空间和待遇不够。从晋升角度而言,管理者的空间更大、速度更快。从待遇角度而言,同级别的管理者远超同级别的专家(不确定,听别人讲的)。
3、从工作环境而言,专家比起管理者也是远远不足。比如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也没有配备文员和秘书等。
其实,和很多专家聊过,做为对专业有追求的人,他们本身对权力和待遇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更看重公司能够给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空间,真诚希望公司能够更加重视专家的价值发挥,让他们有可以发挥专长的地方,可以实现梦想的资源,当然也有与贡献相匹配的待遇。
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要素有很多种,比如生产资料,比如管理,但最重要的是人才。虽然老板一直说公司是一群三流的人才造就的,但不过是谦逊之词,如果公司都是无能之辈,要成就今天行业第一的地位,还是千难万难的。
公司在用人的地方确实有很多好的实践,比如激励,比如不拘一格用人才等,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能者上”的环境。但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尤其需要改进。
一是公司调整岗位安排,往往不尊重个人意愿,和当事人也缺乏充分的沟通。很多人事前都不知道,出于对公司的忠诚或者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即使心里不是很愿意,也基本都会接受公司安排,但私下里的抱怨和牢骚还是有的。但如果能够结合个人意愿和特点,让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公司的价值会更大。
二是内部人才流动的机制和思路需要进行审视和必要的调整。ICT产业互联网+机会兴起引发很多机会,从人才策略方面来看,要关注外部机会对华为人才保留的挑战,要探讨如何借鉴一些知识型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人才获取、人才使用和人才激励的机制与做法,让公司内部人才也有一定的灵活度,鼓励新业务、新领域。
从三十岁开始,一个困惑一直围绕着我,我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未来我可以做到什么位置,或者可以任职哪些岗位。可非常遗憾,在公司的十几年从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或者说从没有人给过我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其实,这是一个挺无奈的事情,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个人的主动性被大大的抹杀了。
现在很多加入公司的年轻人都“胸怀大志”,但不再是“一贫如洗”,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指引,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老黄牛,主人让去哪里就去哪里。在此情况下,很多人才会选择离开。
即便没有离开的人,也会花很多心思考虑,我未来还有哪些位子可以做?我还有发展前途吗?势必会分散很多本该投在客户界面的精力。
个人觉得,重视人性,尊重人性,从人性的角度设计和考虑政策制度,已经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
奇美材大陆第二个生产基地落脚西安,奇美材董事长何昭阳表示,西安具有战略及地理优势,配合大陆一带一路政策,未来就近供应中电咸阳、成都、惠科重庆、 京东方武汉厂等客户,预计2020年第3季量产。
奇美材西安厂初期投资人民币10亿元,占地达220亩,第一期规划一条2.5米超幅宽及一条1.5米生线,并于27日举行动土典礼。 外界估计,加计土地、厂房及设备等投资,奇美材西安新厂总投资额可能逾人民币25亿元。
奇美材在大陆布局第一个生产重镇落脚昆山,去年底,奇美材获全年偏光板龙头日东电工技术授权,在昆山导入全球首条2.5米幅宽生产线,预计2019年第2季初投产,第二个生产基地落脚西安,就近供应附近10.5代面板需求。
奇美材表示,随着大陆电视市场成长快速,尺寸走向大型化,预期未来65寸、75寸的需求相当大,2.5米超幅宽生产技术,搭配大尺寸面板裁切利用率,将可提高单位产能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他分析,目前大陆偏光板的产能多以小尺寸为主,随着面板厂8.6代、10.5代新产能陆续开出,未来大尺寸电视需求强劲,若偏光板从日本引进,可能还有关税障碍,不见得有利,未来2.5米幅宽产线开出后,昆山厂不排除为日东电工代工。
奇美材结合日东电工技术,预计五年内投入三条超幅宽2.5米生产线,抢攻中国大陆大尺寸电视商机,抢占两成份额。
1月29日消息,据新闻媒体Axios报道,特朗普政府中的国家安全官员正在考虑国有化部分5G移动网络,此举可帮助美国政府接管该国移动网络,以此来应对中国挑战。
Axios引用了它获得的敏感文件,称有两种选择可供美国政府考虑:第一,美国政府可以支付并建造单独的超高速移动网络,然后租给美国移动运营商和国家航空公司。然而Axios认为,这一举动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是将私有基础设施国有化。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新版本文件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建立和拥有这样的网络持中立态度。
Axios报道称,另一种替代选择是美国无线运营商建立自己的5G网络,这将导致它们相互竞争。文件中说,这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和资金,但对整个行业的商业破坏性会更小。Axios表示,美国政府之所以考虑将部分5G网络系统国有化,部分原因是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制造和运营方面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路透社也报道称,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周日表示,政府希望建立安全的5G网络,并与业界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名官员还称,此事正在较低层面上进行辩论,并补充说可能需要6至8个月的时间才能送达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以供其考虑。
第五代移动网络(也就是5G)的目标是提供更快的数据速度和更高的带宽,以承载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去年年底,5G的第一个规范已经完成,这被认为是向技术商业化迈出的一大步。市场观察人士预测,到2023年,该技术将拥有超过10亿用户,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美国运营商已经开始着手部署5G网络。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路透与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对美国人进行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受访者对搭乘自动驾驶汽车感到“不舒服”。虽然有27%的人受访者说自己会对搭乘自动驾驶汽车感到“舒服”,不过数据告诉我们,相比机器人与AI,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更信任人类。
在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到“舒服”,千禧一代比婴儿潮一代更容易感到“舒服”。在男性群体中,38%的人说搭乘自动驾驶时他们会感到舒服,55%的人说不会。在女性群体中,16%会感到舒服,77%的人说不会。
路透与Ipsos的调查是在1月中旬进行的,收集了2592位成年人的意见。
1月29日消息,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存储技术和市场都处于酝酿状态,并将在2018年完全爆发出来,这将对企业供应商和企业买家产生巨大影响。《福布斯》杂志对存储行业2018年的发展趋势给出如下预测:
SCM有时也被称为“持久内存”(或称为PM),虽然应用程序可以像处理现有系统内存一样对待SCM,但是使用持久内存也会带来额外好处,即能有效地将SSD驱动存储功能与内存总线DRAM语义融合起来。
为了充分利用SCM,业界必须在新的接口上达成一致,并重新架构应用程序以利用它们。存储网络行业协会(SNIA)是存储行业的标准机构。多年来,SNIA始终在围绕着持久内存制定驱动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已经开始成熟。
英特尔公司已经将这些新兴标准引入到一个用于处理持久性存储类内存的参考实践中。甲骨文公司也支持存储类内存规格。
英特尔今年将会正式推出DIMM插槽的3D XPoint产品,官方称之为持久内存(Persistent memory,PM)。英特尔称,3D XPoint将可以帮助数据中心运营者、开发者跨越容量及性能上的历史性障碍,它将改变应用及系统的设计规则,扭转50多年来内存小、贵而且不稳定的传统思路。
微软和Linux社区都采用了英特尔的PEM库,并将其集成到SCM产品中。微软在2017年底开始在Windows Server上支持SCM,并在近期通过更复杂的支持来测试下一版本Windows Server。此外,微软现在也支持SQL Server 2016 SP1技术,以增强性能。
今年将是业界在内存计算、大数据库和分析应用程序中开始采用SCM作为其架构核心部分的一年。我们将同样看到硬件产品的出现来支持这些新的应用程序。对于主流应用来说,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享受到SCM带来的好处,但最终这肯定能够成为现实。
任何关于存储类内存的讨论都将立即引发关于3D XPoint产品的讨论,英特尔公司正以其Optane品牌推广这一产品。3D XPoint由英特尔联合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共同开发,它是一种号称比传统flash架构提供1000倍耐久性、1000倍速度和10倍存储密度的flash技术。
虽然Optane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早期的迹象表明,它拥有非常喜人的前景。E8 Storage和Apeiron Data等新兴参与者发布的Optane测试结果都相当惊人。Apeiron声称Optane的速度比传统部件快8倍,延迟减少38倍。目前,Optane正以溢价出售,但随着产量增加和美光科技将于2018年晚些时候推出自家解决方案,Optane的价格将会下降。
2018年将是这些系统零部件开始被重新设计和推出的一年。在这些系统中,高速的持久存储需求旺盛。在传统的SSD和存储类内存中,都将出现Optane和3D XPoint。然而,随着成本正常化,主流采用可能要延迟到2019年。
超聚合基础设施(HCI)确实需要更多关注,但是经过几年的开发,我们可以对2018年做出一些预测。
HCI将继续快速增长,但主要是在中小商业领域,在企业数据中心广泛采用HCI将仍然难以实现。它所面临的障碍从本质上并非是技术性的,而是与IT机构的政治和流程功能有关。HCI混淆了网络、存储和计算的典型领域,模糊了解决方案成功的可管理性、采购和责任界限。但是,企业采用HCI依然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分支机构和独立应用程序部署等领域。
谁是赢家?戴尔公司将继续在HC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戴尔拥有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技术组合,并提供搭载VCE VxRail和VxRack的优秀产品。Nutanix将继续占据第二名的角色,它的底牌是其明显转向更多软件产品的策略,这将为许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获得HCI收入。
惠普企业(HPE)和思科将成为二级企业,对戴尔和Nutanix的威胁不大。至于NetApp,现在评论还为时过早。NetApp的HCI解决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允许单独的计算和存储可伸缩性,并打破了企业采用的一些障碍。
没有IT管理员真正想要完全自动化的数据中心,原因是他们不相信机器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相比之下,每个IT管理员都希望通过对操作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出睿智的见解,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帮助IT做出更好的决策。预测分析提供了这一点,并将在2018年成为重要的筹码。
NetApp10年前率先推出AutoSupport功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锋。自那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NetApp Active IQ。利用许多开发NetApp解决方案工程师开发的技术,Nimble Storage提供了非常优秀的Infosight Product,惠普企业高管称其为Nimble收购的“皇冠宝石”。
惠普企业已经宣布,将Infosight和其自家的3PAR存储产品进行整合,并公开宣称要在数据中心中利用Infosight。Pure Storage提供的预测分析与惠普企业的Infosight接近,这是其Pure 1 Global Insight Offering计划的一部分。IBM Storage也提供自己的预测分析。
令人惊讶的是,最缺乏预测性分析的供应商是戴尔。EMC团队确实提供了许多自动化支持,但它似乎不像其他竞争对手那样重视这个领域。预计戴尔很快就会找到一种方法,在2018年迅速缩小这一差距。
NVMe是一个高速无控制器接口,它将闪存连接到存储总线上,提供了几乎六倍于传统闪存互连技术的性能。NVMe在2017年正式开始使用,但到2018年,几乎每个新的flash产品都会有NVMe界面。如今,英特尔、三星和美光科技等公司正在发布相关组件。
NVMe主要功能是将flash连接到本地硬件上。它的附带产品NVMe-Fabric(或NVME-F)将协议扩展到本地存储域之外。NVMe-F将在2018年通过高速以太网、光纤通道以及Infiniband等部署。
创新的早期采用者如今正交付整合NVMe-F的产品,并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Pure Storage在其DirectFlash上支持NVMe-F,E8 Storage在某些软件定义的闪存配置中利用了NVMe-F。一级OEM厂商落后了,只有IBM公司公开展示了一种产品。这种情况将在2018年开始改变,但由于它通常采用全闪存阵列,灵活、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公司将成为潮流引领者。
当我们谈论Flash时,总是与物理密度相关。认识到现代闪存并不真正需要为存储设备提供传统的形式因素,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直尺外形的闪存,引发了许多震动。这种新外形帮助创造全新的世界,可以将大量的原始存储填充到相当于1U高度的空间中。我们看到OEM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都采用了直尺外形,并开始交付各种变形版本,以允许更多定制。
除了技术和市场趋势外,OEM世界也有些有趣的变化。在存储领域,OEM的领导地位不会在2018年发生重大变化,但这些领导者将受到一系列上述所讨论的趋势挑战。戴尔和惠普企业或许是最不受干扰的公司,因为它们各自的投资组合范围很广。尤其是戴尔,正准备在融合和可组合基础设施市场大展拳脚。惠普企业也不会坐视,它将继续获取技术以填补空白。
在早期的全快闪存储阵列(All-Flash Arrays)中,Pure Storage正成为强大的参与者,并将其早期的成功转化为持续的增长动力。它继续以优良的技术、迅速交付功能丰富的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该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吉安卡洛(Charles Giancarlo)正在大力支持强大的技术,并以极其激进的、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为目标,这种策略正在发挥作用。
在2017年中期,曾有传言称Pure Storage正在寻找买家。也许那是真的,然而,目前的领导层并没有像希望被收购的公司那样运营。事实上,Pure Storage的市值约为38亿美元,其收入也不断增加,收购它的价格将非常昂贵,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负担得起。
思科公司是最大的OEM,但它却没有引人注目的存储业务,而Pure Storage并没有思科在存储领域寻找购买的技术深度或客户广度。联想也没有这么大的收购意愿,惠普企业也不准备在2019年之前,以某种更新的方式取代Nimble和3Par。今年Pure Storage将继续运营和创新,不会被收购。
也许2018年最令人感到惊讶的预测是,上述预测的事情不会发生。云计算领域不会发生革命。企业和技术提供商将继续为如何利用现有的云计算和在云计算与现有IT之间寻找平衡而苦苦挣扎,整个世界将慢慢地朝着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方向迈进。即使有并购行动,规模也可能很小。Object storage(对象存储)并没有接管世界,NAS(网络附属存储)还未消亡,硬盘甚至磁带依然存在。
这将会是个非常有趣但又非革命性的一年。存储趋势正在汇聚成新的解决方案和用例。OEM更多的是谈论解决方案而不是产品。闪存变得更快更密集,并移动到内存总线上。收敛会发生在有意义的地方。目前,OEM仍以其当前的先后顺序存在,但存储世界将会继续进化。
在达沃斯william hill官网 上,特朗普兜售美国投资论。特朗普高调表示,自己当选后,已经创造了240万就业。将公司税从35%降到了21%。成百上千万的工人将因为减税从他们的雇主那得到人均3000美元的福利。全世界最大的公司——苹果也宣布计划将2450亿的海外利润带回美国。他们对美国经济的总投资将在未来五年超过3500亿美元。
很显然,苹果公司的“抽资回国”对于特朗普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而对于我们而言,苹果“抽资”回国是要“跑”吗?1月中下旬,苹果公司宣布计划未来五年为美国经济贡献3500亿美元,包括:每年向美国供应商支付550亿美元,投资3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支付380亿美元税款,向制造业投资50亿美元,建设全新的技术支持园区,以及增加2万个就业岗位。
可以看出苹果向美国制造业投资虽然是50亿美元,但此举对于海外的代工企业来说,其实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或许短期内苹果在美国国内建厂的步伐以及相应的配套还有一个时间过程,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当越来越的产品制造回归之后,对于那些指望苹果的代工企业来说不得不审慎考虑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当然,或许有人会觉得其实一些代工企业早已经开始为苹果制造的回撤想辙了,但是一时半会儿找到可以替代的增长点还非常艰难。虽然中国手机企业的崛起速度也很快,但是在制造市场的利润还很低,能够形成的影响力也难以和苹果比拟。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富士康。当然,富士康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去年就已经开始在美国投资百亿美元兴建厂房了。当资金转移回国后,苹果将会在美国新建一个科技园,为美国提供近2万个工作岗位。随着苹果产业的扩展,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也自然而然将为美国创造更多GDP。特朗普大幅下调企业税收,吸引更多的美国企业回归,美国优先论是其重要的支点。苹果资金回撤,对于依托苹果制造的中国企业来说,未来的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在分食苹果产品的制造环节的利润也会相继下滑。
美国政府不惜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下绊子,很大一方面原因也是为了给苹果这类的企业扫清市场竞争障碍。比如对中国的华为、中兴,包括蚂蚁金服等等限制障碍,美国政府给予的都是非常不友善的政策。苹果公司的回归,不仅为美国创造了无数的就业岗位。还能提振美国的制造业。我们的企业连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都不给,而这些企业在我们的市场就如鱼得水,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今大量的利润也要开始流回美国本土,对于我们的市场和企业来说,自然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
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测算,截止去年年底,光是苹果、亚马逊、谷歌三家巨头在海外的现金储备便达到创记录的1.4万亿美元。CNBC估计,美国企业放在海外的现金高达3.1万亿美元之多。苹果公司把资金带回美国或许只是个开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把资金带回美国。对于更多的科技企业来说,各种决策也是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以及平衡自身发展的趋势而做出的。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不过,对于我们的市场而言,我们需要加大的是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大创新和引导创新的过程中,只有我们的技术能够带来一定的突破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我们在呼唤平等对待的市场,也需要把全球化的视野打得更开一些,当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各个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时候,也是我们可以真正立足强者行列之时。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英特尔处理器近期曝出了重大信息安全漏洞。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在通知其他相关方这些漏洞的情况下,英特尔没有立即向美国政府通报。
报道称,英特尔将处理器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包括Spectre和Meltdown告知了多家客户,但通知名单中并不包含美国政府。收到英特尔通知的也包括一些中国科技公司,不过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漏洞信息被滥用。英特尔发言人则回应称,由于新闻被提前泄露,该公司无法按计划通知到所有相关方。
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漏洞被公布之前,英特尔没有给美国政府部门一定的提前量去做准备。
英特尔发言人表示:“谷歌Project Zeor团队和受影响供应商,包括英特尔,遵循负责、协调一致的最佳行为规范。关于首次披露,标准和已建立的做法是与行业参与者合作,在媒体公布前开发解决方案并进行部署。然而在本次事件中,漏洞信息的曝光比行业组织计划公开披露的时间要早,而英特尔原本计划在这个时间点与美国政府和其他机构进行接触。”
英特尔最终不得不仓促应对这个消息。按照原计划,在漏洞公开披露之前,英特尔将要通知主要客户和其他相关方,尽快开发补丁。Meltdown和Spectre漏洞尤为危险,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漏洞影响了所有计算机用户,而最终结果是发动所有公司展开大规模清理工作,确保所有人都安装补丁。
在半导体乃至整个科技圈,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旦有公司员工自立门户动了老东家的"奶酪",往往会惨败收场,身陷囹圄也常有发生。业界最熟悉的案例莫过于李一男和华为的故事。然而,今天要说的是在指纹芯片领域,某上市公司研发副总离职后,不但带走研发人员自立门户,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从事与老东家相同的业务。
有业内人士可能已经想到,这就是敦泰科技与信炜总经理莫良华(也是原敦泰科技研发副总)之间的事件。据业内人士透露,信炜不但从事了与敦泰科技相同业务的指纹识别业务,而且在投融资方面也"顺风顺水",即将迎来第二笔千万级融资。
那么,信炜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敦泰科技不追责吗?还是说追责已经完毕?敦泰科技董事长胡正大博士日前接受集微网专访时,复盘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强调敦泰科技将保留一切追责权利,目前围绕莫良华、信炜侵权相关纠纷尚有近40起关联官司正在进行中。
离开敦泰自立门户,挂靠劳动关系逃避竞业限制
把时间拉回到2015年3月份,那是莫良华彻底离开敦泰科技的时候。
在此之前,莫良华于2006年9月加入敦泰,经过9年的锤炼和提拔,莫良华从最开始的研发工程师成长为敦泰研发副总,这是仅次于敦泰创始人胡正大的二号人物;而在2015年3月份离职后,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莫良华正式设立深圳市信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信炜")并出任总经理,开始与敦泰一样切入指纹芯片领域。
而对于离开敦泰一事,莫良华曾声称"离开敦泰想要在资本市场小试牛刀",后来设立信炜科技,其自称是"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我处处碰壁,懊恼之时,受朋友的邀请加入信炜。"
不过,敦泰指出,这并非事实。
敦泰表示,莫良华在离开公司前做了很多铺垫,离职前就已设立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磨石")从事指纹识别技术的研发,与他同一时间段还有十多位敦泰研发工程师离职,有些离开敦泰后加入信炜,有些为逃避竞业限制而将其人事关系挂靠到看似与敦泰业务无关的多家关联公司。那时敦泰指纹芯片研发团队从近50人到集中离职后只剩数人,敦泰指纹芯片研发团队一夜坍塌。
笔者通过天眼查发现,信炜成立于2015年6月25日,莫良华担任该公司的董事一职,直接持股占比20%;2015年2月26日设立磨石公司,直接持股99.9%;2015年4月24日设立深圳市芯玮科技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芯玮"),持股98%;2015年5月8日设立深圳联石科技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联石"),持股65%;2015年11月20日设立信炜生物。莫良华直接或通过磨石、联石、芯玮间接持有信炜股权共计90%,通过层层股权结构设计,由信炜公开从事指纹识别业务。
众所周知,作为科技公司,尤其是芯片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都要签署竞业协议,即要求在离职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事与原东家一样领域的工作,否则将会违反竞业协议,面临老东家的违约诉讼。
敦泰当然也不会放弃因竞业协议的违约追责,于2015年起诉了包括莫良华在内的十多位前敦泰研发人员,并就为其中离职研发人员提供挂靠社保关系的多家公司提起违反竞业限制之诉,包括博耕科技、长朗三维、东方通立、深耕科技、亚耕电子等。其中莫良华、信炜、磨石、联石、芯玮、覃某、东方通立已被法院终审判决确认违反竞业限制,连带承担赔偿责任。不过,敦泰表示,由于莫良华等精心策划,违法手段隐蔽,导致目前多起官司尚未最终判决。
而在敦泰与信炜的官司中,因竞业协议提起的劳动仲裁诉讼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敦泰与信炜之间的专利归属以及敦泰发起的商业秘密诉讼。
近百项专利被"抛弃",商业秘密官司在进行
对于高技术含量的芯片企业而言,专利是皇冠的明珠,商业秘密更是重中之重。而在敦泰与信炜的官司中,同样包括这两部分。
信炜在创立之初就对外宣称拥有指纹识别、驱动及触控等相关专利100多项。敦泰称,这些专利事实上大多是莫良华从离职前到离职后一年内,以信炜科技或其他关联公司名义申请的。
"根据法律规定,这些专利应属于职务发明,申请权及专利权应属于敦泰公司。"对此,敦泰于2016年7月正式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核了敦泰提交的相关证据后已完成立案审判,并对敦泰提出涉案的18项核心专利判决归属敦泰所有。
而在深圳市中院判决18项核心专利归属敦泰所有后,信炜及其关联公司快速将另外近百项专利"抛弃"撤销,致使敦泰无法通过职务发明的途径将上述专利拿回,也导致敦泰无法针对上述技术申请专利保护。
胡正大表示,撤销放弃的近百项原本属于敦泰的专利,敦泰是要向信炜及其关联公司追责的,甚至在敦泰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信炜及其关联公司是没有权利基于这些专利生产产品的,后续必须要求信炜及其关联公司赔偿。
除此之外,备受业界关注的就是双方的商业秘密官司。2015年11月,敦泰对莫良华及信炜因涉嫌侵犯敦泰商业秘密,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敦泰认为,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是其历时3年研发,并经严格保密措施保护的,而莫良华利用曾担任敦泰副总及研发部负责人职位之便从相关人员处获得了相关技术并经进一步研发,再由信炜向客户进行产品推广。敦泰认为被告信炜侵犯了其商业秘密。
虽然商业秘密案一审,敦泰的诉求没有获得支持,但敦泰已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仍在审理过程中。
莫良华认为信炜完全没有侵犯敦泰的商业秘密。但敦泰表示,业内人士凭基本事实都能分析及判断出莫良华及信炜是否侵害敦泰的商业秘密。相关情况:信炜关联公司(磨石)在2015年2月成立,3月份莫良华从敦泰离职,6月份信炜成立,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发布了指纹产品。但由于他在敦泰任职期间即利用研发负责人的职务之便采用了多种手段掩盖事实,导致此案的搜证难度极大,加上商业秘密类案件的复杂性,均为案件的正确裁决增加了难度,导致商业秘密案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时未能正确地还原事实真相。目前,双方的商业秘密官司二审尚在进行。
至此,敦泰与莫良华及其相关公司及个人的诉讼,包括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侵犯商业秘密及专利权属之争,均仍在进行中,并没有结束也没有和解。
信炜无权做当前产品,敦泰保留追责权
商业维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双方案件涉及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经过了一个浪潮。也正是因为上述事件,让敦泰在2015年电容式指纹识别爆发潮中,虽然迎头赶上,却错失良机。
胡正大表示,虽然莫良华事件对公司造成了一定创伤,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积极地在短时间内加大了电容式指纹识别产品线研发资源的配置力度和速度,重新组建了一支国内指纹识别领域的研发团队。
目前敦泰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电容式指纹识别产品线,完善的电容侦测及指纹专利,Coating、Cover方案都已在品牌客户端成功量产。当然,客观来说,由于莫良华事件的影响,敦泰错失了切入指纹识别市场的第一波良机,但是敦泰的另一支光学指纹研发团队已经初见成效,并已于今年1月8号正式发布了光学屏下指纹产品,预计很快就会量产。2018年也正是光学指纹的发展良机,vivo日前已经发布了业界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
胡正大强调,信炜现在做的产品如果涉嫌专利侵权,信炜是没有权利做的,因为信炜当时申请的专利至少到目前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属于敦泰的。因此,没有获得敦泰的授权,信炜是没有权利生产相关产品的,后续敦泰也会要求信炜赔偿。同时与莫良华及信炜的诉讼仍未了结,围绕莫良华、信炜侵权为中心的相关纠纷,包括专利权属、竞业限制、商业秘密等在内的近四十项官司正在审理当中。
最后,胡正大称,指纹芯片是高技术壁垒的行业,一代代技术演进差异也很大,光有资金也不行,研发更要有方法侧重。业内人士表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因违反竞业限制、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及专利权属等诸多纠纷缠身的信炜,还能再走多远令人怀疑。
当然,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公正客观地看待事实,尤其是在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维护公正事实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一种良性引导,集微网将持续关注敦泰和信炜的纠纷动态。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成都市高新区,是一家高性能微波及射频SOC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
雷电微力专注于设计、研发、测试和销售基于先进 GaAs、GaN、HBT、PHEMT等工艺技术的微波及射频SOC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及传感器产品。
雷电微力主营业务是特高频、极高频微波芯片设计和T/R模块封装,主要运用于各种雷达和通信领域,公司的射频测试、封装工厂具备年产10万套T/R收发模块(传感器)的能力。
雷电微力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投资,投资方为工道创新、重庆小康集团等三家机构。
北京国鼎实创军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由工道创新管理的投资机构,重庆小康实业有限公司是重庆小康集团的旗下公司。
2013年9月,君盛投资旗下基金完成了对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总投资额2300万元。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