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n型i-TOPCon电池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

描述

近日,第二十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CSPV)在深圳举行,大会期间,光伏行业的尖端人才们齐聚一堂,展示了国内外在硅材料、太阳电池、光伏辅材、系统应用、检测认证和装备等光伏产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在由天合光能主办的分william hill官网 上,来自设计院、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分析机构等的行业专家们分享真知灼见,共话TOPCon技术的行业发展趋势,共证n型组件的可靠性优势和TOPCon组件在复杂场景中的独特应用价值。

TOPCon主流正当时,210让领先更领先

第三方权威机构集邦咨询预估,未来3-5年内TOPCon仍是n型主流技术。在组件尺寸方面,随着TOP10组件企业中八家企业布局210R尺寸产品,2024年下半年起210及210R尺寸产品渗透率也将持续提升。

当前,TOPCon技术在产能布局上占据主流地位,其客户价值、产品价值和可靠性,也得到了终端用户以及行业第三方机构的认可。一方面,天合光能n型i-TOPCon组件优异的高双面率和低辐照性能带来了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综合价值,在全球70%以上的应用场景都更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TOPCon组件的可靠性仍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天合光能以210技术平台和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为基石,保证了至尊N型系列组件优越的可靠性性能和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性能,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直面可靠性挑战,三方权威机构认证至尊N型系列组件超高UVID性能

随着各类n型高效组件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与之对应的长期可靠性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湿热条件下的腐蚀、PID效应、紫外诱导衰减(UVID)等。尤其是UVID,其已成为当前市场热点话题,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关注。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鉴衡认证中心提出,当前市场上的新技术电池UV敏感度高,部分组件的衰减率高达16%,质保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从而提升高效组件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终端市场对产品的信心。

天合光能在n型i-TOPCon电池及组件开发和量产初期,就针对UVID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优化电池钝化膜层设计和工艺设计,也得益于严苛的制程管控和可靠性测试监控,天合光能至尊N型系列组件的抗UV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以1.6%的极低衰减率通过了鉴衡认证UV300的测试,累计辐照度是UV60测试的5倍,并由此获得了由鉴衡颁发的首张《光伏组件紫外诱导衰减金太阳认证证书》。

 

复杂场景下优势不减,TOPCon组件未来更可期

实证表明,n型组件在光伏电站的长时间运行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更为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优异的发电性能。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组件设计的差异化趋势日益明显,对组件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能要求更高,极端环境条件下,电站建设和运维难度也造成系统端成本大幅增加。此外,日益严苛的安装环境下,光伏电站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运维便利性等都是制约其规模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前提下,需找到合理的成本下降途径。

考虑固定投资、组件单瓦成本、量产难度、配套设备成熟度及配套辅材成熟度等多个维度, TOPCon电池因其固定投资成本低、配套设备成熟度高,仍然在目前n型技术路线中占据更多优势。

 

针对光伏电站的细分应用场景,天合光能开发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面对具有“三高三强”挑战的海光场景,天合光能在组件的湿热性能、抗盐雾性能、抗强风性能、抗风振性能、抗紫外性能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管控;针对昼夜温差大、空气密度低的高原场景,天合光能在实验室模拟长期低温、高温差的工作环境对组件进行加严TC600、HF50环境测试,测试后组件外观完好、没有隐裂,绝缘、湿漏电测试全部通过,TC600功率衰减仅为1.4%, HF50功率衰减仅为1.9%;此外,天合光能双玻组件还顺利通过了30.9kV的极高脉冲电压测试,理论上组件可满足0~6000m海拔高度地区的绝缘性能要求,从而确保光伏电站在严苛条件下依然稳定运行。

如今,低土地成本、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沙戈荒地区逐渐成为光伏电站选址的理想之地。来自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指出,在组件选型中,沙戈荒地区地形相对平整开阔,大版型组件凭借其超高功率、高发电量的优势,可减少组件和组串安装数量,从而节省支架桩基础、电缆等材料成本,缩短施工工期,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也为生态治理和土地优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天合光能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凭借高功率、低开路电压的特性,在沙戈荒地区具有显著的BOS成本优势,并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度电成本,这也充分展示出TOPCon组件在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作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引领者,未来,天合光能将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光伏产品的性能,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