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从人防到技防,北斗赋能广西普适型地灾监测预警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地质灾害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发生,国内推出了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明确提出了六大目标,包括风险管控能力、隐患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防御工程标准、基层防灾意识和能力、科技信息能力的持续提升。除了人防手段外,技防必不可少。在技防中,能对隐患点进行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的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利器”。

一、项目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计划在百色市新建87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对已建的119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部分设备进行升级,对已建的134处监测站点开展运维。受客户委托,中海达承担了该项目的建设及施工工作。

二、痛点分析

汛期降雨频繁、施工工期紧:恰逢华南汛期,降雨频繁,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增多,每天可施工时间有限,但项目需在规定时间交付验收。

监测台站改建及运维复杂:已建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相关设备来自不同供应商,设备数据标准不统一,稳定性、兼容性也不相同,但项目要求监测站点整体在线率必须达95%及以上。

三、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需求,结合客户提供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计方案,中海达在广西百色地灾隐患点安装GNSS地表位移、裂缝、倾角加速度、雨量计、泥水位计以及预警广播等6类普适型监测设备,位移、裂缝、振动等监测数据通过4G网络传输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经平台自动分析、综合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对隐患点的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和险情预警预报。

四、作业过程

1.踏勘核点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

2.基础土建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

3.安装调试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监测预警

4.交付验收

2024年9月2日-9月4日,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灾监测一线,以野外抽查及室内查验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项目终验,并对设备参数、设备功能演示、数据准确及有效性、原始资料等进行全方面检查。经交付验收,项目所安装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性能符合招标技术要求,按设计方案要求完成现场站点建设,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验收通过,质量等级为良好级。

监测预警

五、成果展示

此次项目在广西百色市新建87处地质灾害监测台站,共安装GNSS地表位移146台、裂缝计5台、倾角加速度计401台、雨量计67台、预警广播87台,每处监测台站包含宣传栏和标识牌等附属设施。其次是对已建的119处监测站点的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改建,包含雨量站、泥位计、宣传栏、标识牌等。最后是对已建的6处监测站点增补监测设备,包括GNSS地表位移、倾角加速度计、雨量计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海达普适型监测设备已成功监测预警多起地质灾害,获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监测预警

▲成功预警案例1

监测预警

▲成功预警案例2

监测预警

▲成功预警案例3

六、项目总结

尽管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诸多挑战,但项目组成员积极克服种种困难,为客户抢时间抢效率,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保障项目顺利交付。对比传统人工监测方式,技防监测优势明显:

第一、提高了监测的实时性与精准性。通过安装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可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第二、增强了预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阈值时,系统能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群众,为人员疏散和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第三、降低了监测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监测成本。系统能够对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减少了人工处理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系统还可以对监测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修复,保证了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从2021年开始,中海达连续4年中标广西地灾监测项目,在广西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实施经验。在中海达普适型监测设备的守护下,广西梧州、贺州、百色、贵港、柳州等多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预警,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切实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