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拉开序幕。彼时的ENIAC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计算速度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IBM 5150,标志着PC时代正式开启。随后的1985年,东芝公司推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T1000,采用Intel 8086 CPU,整机重量约为2.9千克。
此后四十余年,伴随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计算机持续向着更高性能、更小体积、更低功耗迭代。如今,智能时代的技术演进已经走到了AI、5G、云计算的交汇点,高效能、灵活访问、安全升级的云终端将成为PC的全新形态——云电脑将迎来繁荣发展。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云终端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云终端市场出货量达到166.3万台,同比增长22.4%。IDC预计,2024至2028年,中国整体云终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15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8%。通俗来讲,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已经打通,最终用户以相对更加低廉的价格拥有云终端设备即“云电脑”服务。
整合云网边端,5G推动云电脑普及
毫无疑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变革了千行百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这一点随着算力需求的提升而愈发凸显。云计算的本质是将大量的零散算力资源进行打包、汇聚,构建了一个“算力市场”,消费者或企业客户都能够按需付费使用,从而实现更高可靠性、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算力。在信息化与数字化升级覆盖各行各业之际,算力云化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端与产业端的不同需求,“万物上云”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加速上云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网络问题逐渐浮现。如果将云比作“算力市场”,那么网便是市场中资源传递到终端用户手中时不可或缺的管道——无论市场中的资源如何丰富、强大,如果管道老旧、狭窄或是不安全,用户体验都会大打折扣。
可以说,网络能力将直接影响“上云”的效率与“用云”的体验。在云计算发展初期,传统网络的多项短板亟待加强,例如:
难以满足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不同部署方式;
企业核心业务上云后,对网络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工业制造为代表的多个行业需要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稳定传输;
业务上云后,企业的网络边界被打破,传统的信息网络安全难以覆盖云-网-边-端等全链条。
针对于此,“云网融合”应运而生,通信行业开始围绕云计算构建一张全新的业务网络,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边缘计算概念愈发成熟,即边缘云,将云计算的算力下沉,更靠近用户,也就是终端,进而实现低时延与高安全性。至此,云-网-边-端架构已经形成并逐渐稳固。而随着5G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云网融合,同时也为终端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
首先,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特性能够充分释放网络能力,提供稳定的传输通道。其次,5G能够拓宽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将核心数据留在本地,既保障数据安全,还能减轻中心云的压力,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此外,5G引入网络切片概念,与云计算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承载不同任务类型,满足差异化的带宽与时延需求。
总结来看,5G的强劲性能为云与边缘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从而真正突破了终端应用的边界限制,使用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在线服务。这也是为何云终端在5G大规模推广普及后,才迎来加速发展。
所谓云电脑,是一种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的虚拟化电脑服务,其将传统PC所需要的CPU/GPU、硬盘存储等功能全部放到云端,由基础设施云来实现,并通过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虚拟桌面基础架构)协议,使用云端的计算资源,实现传统PC的功能。云终端只承担本地与云端的数据交换和同步功能,云端的数据运算结果通过网络下行传输video stream到本地,通过云终端呈现出来。
换言之,云电脑带来的变革,是将过去的“从云端下载数据-本地处理数据-向云端上传数据”的过程,进一步简化,变成“直接在云端获取并处理数据”。
云电脑的概念及产品早在2009年前后便已经初见雏形,当时谷歌推出了以Chrome浏览器为用户界面的、基于云的操作系统Chrome OS,并在2011年的Google I/O大会上发布了第一款Chromebook。但需要注意的是,彼时仍处于3G网络广泛使用,4G网络部署的初期阶段,WiFi覆盖率也远不及当下,加之初代产品功能有限,所以尽管Chromebook价格实惠,但初期销量却并不好,主要在教育市场推广。
十余年间,谷歌并没有放弃这个理念超前的产品,Chromebook的功能还在持续迭代,并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
如上文所言,5G及全光网络的普及为Chromebook铺就了发展快速路,而2020年的疫情爆发促使在线教育、远程办公需求大幅增长,可以说是Chromebook爆发的契机。当时便有外媒报道称,Chromebook的出货量增长了4倍多。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谷歌ChromeOS成功超越苹果MacOS,市场份额占比达到14.4%,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脑操作系统。
可以说,Chromebook的厚积薄发也进一步昭示了,云电脑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传统PC的核心进化方向。
云电脑性能强劲,大厂加紧布局
相较于被设备硬件能力限制性能天花板的传统PC,云电脑的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传统的台式PC虽然性能过硬,但是难以满足移动办公、异地办公需求;而笔记本电脑虽然轻薄便携,但是大多性能受限,很难完成动画渲染、高精游戏等任务,同时还存在数据易泄露、续航时间有限等诸多弊病,居家、出差等场景下很难快速、安全地访问办公机内网核心数据。而云电脑基于5G与云计算平台实现的算力扩充则能够满足传统PC无法实现的高性能计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入使用,通过对网络传输优化和调控,减少带宽占用与延迟,保证流程办公体验。同时,由于采用ARM架构,云电脑的续航体验也大大提高。
其次,传统PC可能涉及多个地域分散管理,工作量大,办公效率低,需要逐台完成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升级,发生故障多需要现场维护,IT运维人员负担重、效率低。而云电脑可以通过组织总部构建的“云端”资源池,通过在各分支部署云桌面的方式,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台远程、集中管理分散在各处的桌面系统,将系统升级、故障排查、漏洞修复等置于云端完成,实现高效运维。
此外,传统PC数据易丢失,且数据外泄途径多,外设、应用、网络管控困难,数据虽然保存在本地,但往往缺乏备份,一旦出现硬件/系统故障或误删除,将导致数据永久性丢失。而使用云电脑可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划分,关键数据存储在后端服务器,保证数据不落地、不外泄,非机密数据可在本地操作,终端满足轻量化办公需求。
最后,在成本方面,高性能配置的传统PC大多售价昂贵,单个组件的维修成本高,还易折损,需要定期换新,一般在5年左右便到达生命周期。而云电脑的性能与硬件设备相关性低,主要成本集中在网络与算力资源,性能迭代升级甚至可以无需更换设备。同时,云电脑的最低能耗可以达到5W,终端故障率较低,支持远程维护,能够缩减运行和维护成本。
毫无疑问,伴随大模型等AI应用的爆发式发展,脱离物理机全面上云已是必然趋势,蓝海市场之下,新一轮占位赛已经悄然开场,公有云厂商、IT综合服务商、网络服务商等都开始依据自身经验与优势发力。海外科技巨头谷歌占据先发优势,但微软、亚马逊云科技等也基于自身云计算能力开始了布局;国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阿里、华为、联想、中兴通讯等开始提前卡位。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诸神乱战」之中,除了云服务能力与定制化的场景支持外,5G网络性能才是实现一切应用的基础,而这往往是科技大厂的技术软肋,正因如此,云电脑的崛起与蓄力爆发也在某种程度上为5G芯片厂商开拓了全新市场,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前布局。
举例来看,中兴通讯于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首款二合一5G云电脑,提供本地、云端孪生模式,支持5G蜂窝网络。其搭载的便是紫光展锐5G芯片T760,支持2G至5G多模全网通,采用6nm EUV制程工艺,8核高性能CPU架构。基于展锐创新的多模融合架构和AI智能调节技术,T760在性能、功耗、安全和生产力之间实现平衡,同时还提供Wi-Fi 5/Wi-Fi 6、5G双网融合容灾,大大降低通信延时。这也为中兴通讯的云电脑提供了更高性能的网络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办公、教育、金融、甚至是制造业等丰富的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紫光展锐面向云电脑市场,还提供了T820/P7885等5G芯片平台,已助力多个品牌客户在运营商端实现批量出货,特别是在2024年,预计出货将超百万台。同时,紫光展锐还积极与天翼云、移动云、阿里云等头部云服务商合作,将5G技术应用到众多的业务场景中。
在近日举行的2024紫光展锐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紫光展锐平板产品线总经理李鹏进一步介绍了紫光展锐在云电脑领域的优势——搭载了紫光展锐5G芯片的云终端设备,可动态检测链路质量,支持与云服务商针对云传输协议进行优化联调,在5G和Wi-Fi两个网络之间的进行智能切换,进一步保障了稳定的网络连接,为用户带来超低延迟的办公与学习体验。
写在最后
毋庸置疑,云电脑目前尚且未能完全替代传统PC,主要是应用场景尚未完全覆盖,即使是B端市场也存在业务壁垒,同时,用户教育仍处于初期,人们虽然已经适应了在线协作、远程办公、线上教育,但是对于数据的本地存储、软件的本地调用仍高度依赖,云电脑革新PC尚需时日。
但可幸的是,目前在技术端已经初步搭建了稳固的地基,后续仍需要全产业链共同添砖加瓦,构建PC新时代!
参考资料:
《拐点将至,公有云部署云终端市场迎来爆发期》,IDC咨询
《5G云计算齐发力,云电脑的春天到了吗?》,脑极体
《一则有趣的机场广告》,鲜枣课堂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