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flow耳机怎么样 同价位竞品颇具性价比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前言:从EP-21到Flow 魅族Hi-Fi耳机逐渐找到方向

若干年前提及魅族,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其MP3,M/E/X系列短短几年时间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不过自转战手机市场之后,不少煤油们总是觉得其早期产品缺少了对音质的追求。

↑↑↑魅族MP3

直到魅族MX4 Pro引入Hi-Fi芯片之际,煤油们开始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09年开始转型的魅族除了推出智能手机还有耳机,不过刚转型的前几年推出的耳机关注度并不大,直到EP-21以及其升级版EP-21HD的出现。

EP-21HD拥有128Ω阻抗,堪比不少专用于Hi-Fi播放器/音响的耳机,而后续推出的EP-2X半入耳式耳机在佩戴舒适度上体验较好。

↑↑↑魅族HD50

而不足400元的HD50头戴式耳机在造型上比较出位,独特的十字转轴设计能够实现三种不同角度的折叠。

踏入17年,拥有三发声单元的魅族Flow耳机登场,价格和配置相近的竞品相比并不会太高,但是又足以和自家以往产品拉开档次。

这些年调音风格,魅族基本坚持低频不轰头、中频干净有力、高频亮而不尖。曾和原丰达耳机开发部高管、知名香港音乐人、哈曼声学总监、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等大牌合作。

综上所述,魅族这几年通过不断丰富产品线、强化硬件参数、优化佩戴体验、深耕调音算法,逐渐找到了Hi-Fi耳机的产品设计方向,为魅族Flow耳机冲击高端市场打下基础。

二、史上最贵的魅族耳机!性价比依然很高

1、魅族耳机内部对比

自从魅族转型手机行业之后,陆续推出过很多耳机,部分读者或许已经分不清它们。

魅族

↑↑↑魅族耳机参数对比

可以看到魅族Flow耳机是魅族史上最贵的耳机,首次来到599元。

凭什么卖得更贵?首先拥有三发声单元:一个动圈和双动铁结构。

↑↑↑魅族Flow耳机的平衡电枢其实就是动铁单元

其次频响范围和灵敏度两个指标相比以往耳机也更加出色,众所周知低阻抗和高灵敏度是决定耳机更加好推的关键因素。

除此以外,魅族还把低音导流系统(BVS)进行强化,提高低频表现。

堆料都是浮云,调音才是关键,魅族找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进行调音,人声和细节处理上表现更好。

此外,魅族Flow耳机采用麦克风线和音频线分离的设计,从而降低线材之间电流干扰。

综上所述,魅族Flow耳机定位相比以往自家产品高。

2、同价位产品横向对比

那么魅族Flow耳机和同价位入耳式有线耳机相比竞争力如何?

魅族

↑↑↑ 599元耳机参数对比

同价位采用多发声单元结构的耳机并不多,这也是魅族Flow耳机相比竞品的亮点。另外,频响范围和灵敏度参数有一定竞争力。

32Ω阻抗注定其不算特别好推。

高阻相比低阻耳机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和更低的失真,不过需要更大推力支撑其表现,普通手机的推力一般不足。

引入独立运放芯片的手机容易推得动,且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耳机表现,代价消耗更多电能,所以低阻耳机才是未来主流。

3、三单元耳机纵向对比

魅族

↑↑↑三单元入耳式有线耳机参数对比

魅族Flow耳机在阻抗、频响范围和灵敏度三项关键指标都比较均衡前提下,把价格很好地控制在千元以下,纵向相比友商也只有1MORE和飞傲合计三家厂商能够做到。

接下来顺便科普一下多单元发声耳机的小常识。

4、多单元耳机科普

二/三/四单元发声耳机和普通耳机(单动圈/动铁)有啥区别?

先介绍动圈+动铁这种比较常见的二单元耳机。

动圈耳机一般会在中低频表现更好,动铁耳机则擅长中高频把控。把动圈和动铁耳机优势综合在一起,形成圈铁耳机。

↑↑↑动圈耳机

早期圈铁耳机有个毛病,人声有时候演绎得不太好,主要是因为两种发声单元各自负责一部分中频表现,如果衔接处做得不够好,部分用户听上去就会觉得人声变化有些突兀。

↑↑↑三发声单元耳机

接着讨论三单元耳机。以1MORE、魅族和飞傲采用的动圈+双动铁结构为例,由双动铁单元负责中高频还原,动圈单元负责低频还原。

双动铁单元相比普通动铁单元优势在于能够承受更高功率,突然增大音量的情况下不易出现破音。

不少读者吐槽,别说不同歌曲,就算同一首歌曲,耳机也总需要不停地调节音量键,不然中高频音量合适但低频推不动,低频推动了高频却破音。

引入双动铁单元之后,开大音量尽情享受前几秒鼓声下潜,同时又不会被后几秒突如其来的刺耳高音吓到。

综上所述,得益于双动铁单元引入,耳机的频响范围上限就能够延伸到更大值。

单一发声单元不好兼顾高中低全频段音乐还原,只能够把任务切块分配下去。

↑↑↑频响曲线

如此类推,市面上还有一些四单元耳机,其实就是在三单元耳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高频分工。

三、图赏:金属质感好 日系简约风

↑↑↑外包装正面

↑↑↑外包装背面

↑↑↑快科技拿到的版本是月光银

↑↑↑耳机本体概览

↑↑↑线控开关

魅族Flow耳机三单元耳机包装采用简约双层结构,打开包装盒之后看到耳机本体和装着说明书的盒子。

绑着耳机线的两条束线带为日常使用带来便利。

↑↑↑耳塞头位置(默认佩戴M号尺寸硅胶耳塞)

↑↑↑耳塞头位置特写(脱去耳塞)

↑↑↑和魅族PRO 7 Plus合照

↑↑↑配件概览(硅胶和双层耳塞各有三种尺寸)

↑↑↑航空转换头

↑↑↑收纳袋内部特写

魅族Flow耳机的配件和不少同价位耳机类似。深度体验之后觉得这个收纳袋足以将笔者日常两副耳机塞进去。

魅族PRO 7系列的MP3模式来得正是时候,背部小屏幕和耳机放在一起逼格高。

耳机整体而言比较轻而且部分位置金属质感好。黑色浑然一体的星空黑相比月光银版本更加拉风。

四、戴上耳机 获得与世隔绝Hi-Fi体验

1、耳塞科普

上文开箱环节的配件有很多耳塞,顺便科普一下它们的种类,体验不同耳塞在听感和佩戴方面的区别。

耳塞式耳机时代基本只有海绵套耳塞这一说法,作用就是增强低音表现,不过材质决定其容易损耗。

当入耳式耳机流行起来,业界开始针对其特性适配出硅胶耳塞,虽然易发黄但能够使用很多年,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形状,例如音特美er4。

↑↑↑音特美er4

也有海绵材质入耳式耳塞,这种惰性海绵耳塞由于柔软易形变且具有记忆效应,能够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计算出最适合个人耳道的形状。

为了克服海绵耳塞易损耗毛病,并提升硅胶耳塞佩戴舒适度,双层耳塞应运而生,外形上简单看作在硅胶耳塞基础引入海绵材质内衬。

接下来分享魅族Flow耳机附送耳塞的佩戴体验:

双层耳塞和硅胶耳塞对音质影响不大,区别在于前者加入了海绵内衬,所以对于同一个用户,之前使用M码硅胶耳塞听歌,替换双层耳塞时候建议使用S码尺寸,如此类推。

↑↑↑不同耳塞佩戴体验不同

惰性耳塞在三种耳塞中的佩戴体验比较舒适,对低音有所增强,并出现一定的下潜。

下文所有实验结论是基于佩戴硅胶耳塞时候的用户体验。

2、容易脱落?听诊器效应?

魅族Flow耳机佩戴体验相比笔者之前的几副入耳式耳机好。

坐在办公室听歌头部虽然偶尔会转动,但是相对来说整个身体运动幅度并不大,魅族Flow耳机不会随意脱落。

无论是阿思翠AM850,还是索尼MDR-XB60EX,基本都出现佩戴一会儿就会脱落的问题。

↑↑↑配件多副耳塞确保舒适的佩戴体验

笔者左右耳大小并不对称,一般需要换上不同尺寸的耳塞以便更好地贴合耳道。而魅族Flow耳机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两只耳朵都使用出厂装在耳机上的M码硅胶耳塞即可。

走路的时候,除非是剧烈运动或者刻意大幅度持续扭动头部,否则魅族Flow耳机基本不会脱落。

睡觉的时候只要保持平躺的姿势就不会感到耳机佩戴不适。

魅族Flow耳机几乎没有听诊器效应,即使是戴着它游走在大街上也难以察觉耳机线晃动带来的杂音。

3、噪音抑制能力

耳塞/入耳式耳机一般来说对背景噪音抑制能力不及头戴式耳机强,不过魅族Flow耳机例外。

↑↑↑线控开关集成麦克风对降噪有一定作用

在办公室搭配魅族PRO 7 Plus只需要2-3格音量就能够覆盖背景噪音。如果换上推力更大的荣耀V9/魅族MX6,2格音量足矣。

马路边/公交车上/运行地铁场景,荣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机需要3格音量就能够沉浸在音乐之中。推力弱一点的魅族PRO 7 Plus需要5-6格音量。

整体而言魅族Flow耳机抑制背景噪音能力出色,尤其是当音量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基本可以停止增加,应付大部分场景绰绰有余,对于保护听力而言十分重要。

4、线控体验

先后体验过银色版和黑色版魅族Flow耳机之后,觉得线控按键盲操作稍难。

↑↑↑线控开关特写

黑色版由于按键黑得彻底所以肉眼盯着来按体验也不太好。胜在按键大小适中,按下后响应迅速。

单击线控开关中间键能够暂停/播放曲目,双击能够切换下一首,长按唤醒语音助手(仅限魅族手机)。

五、主观听感测试:“女声毒物” 中高频比肩阿思翠

不少第三方渠道的阿思翠AM850已经下滑到666元,和魅族Flow耳机599元价格比较相近。更重要的是这两条耳机据说人声表现都特别好,所以具有可比性。

↑↑↑阿思翠AM850

不少读者对魅族PRO 7 Plus+魅族Flow耳机的表现颇有兴趣,所以下文听感测试选择了他们,其间穿插阿思翠AM850的对比。

简单介绍一下阿思翠及其耳机。

作为业界公认的“女声毒物”,在流行曲尤其是女歌手声音演绎上比较出色,其中AM系列调音风格偏暖,久听不腻。

特别地,阿思翠AM850“金含木”结构让其人声表现更加醇厚,音场更加宽阔。

另外,阿思翠先后为索尼、铁三角等国际一线品牌供应自行研发生产的发声单元,后来延伸至耳机成品,为多个海内外的著名耳机品牌提供整体的产品方案。

1、细节表现

身边总会有这样一群人,评价摄像头表现时候总喜欢放大样张细节,评价耳机音质总喜欢听口水声、齿音和换气声。

魅族Flow耳机在正常音量下播放《One I Love》,歌手的齿音和换气声诠释到位,美中不足的是口水声音并不明显。

《A Thousand Years》将音量增大到50%之后歌曲开篇的打雷声、消防车、风声、直升飞机和海浪声全部都诠释到位。

细节表现只是解析力的一方面,魅族Flow耳机表现还不错。

2、瞬态和动态范围

瞬态是指乐曲(尤其是打击乐)中那些短暂而有爆发性的声音。

《Hanuman》和《Thunder》两首曲目的瞬态量感足,还原到位。

动态范围是指最大声和最小声之间的响度差距。

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比较适合用来测试动态范围。

举个例子,一首Disco舞曲的动态范围一般比较小,因为其最大声和最小声两个时刻点对应的响度之间差距并不大,总感觉轰轰轰没啥区别。

而古典音乐和交响乐则不同,基本都拥有很大的动态范围。聆听的时候建议把设备音量调整到平衡位置,不宜太大声,否则突然来一下大号/冲锋号的高潮合奏那就吓坏宝宝了。

用几首经典曲目对魅族Flow耳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其对声音把控能力,高低音收放自如,每一章节过渡自然不会出现戈然而止情况。

高潮部分虽然没有千元以上耳机那种万马奔腾杀伤力,但是低谷时候能够将底噪控制得比较好,基本只有钢琴声音。

3、失真破音

《失落沙洲》这首歌比较考验耳机对人声的把控能力。

不少低档耳机和手机搭配往往会在某几处LaLa高音位置出现失真甚至破音情况。

“不是一定要你回来”、“留下我迂回地徘徊”、“把回忆翻开”,这几个关键点魅族Flow耳机都处理得比较圆滑。

4、层次感/分离度

《小说》两把男声层次感诠释到位,阿杜的磁性声线在林俊杰的温婉伴唱衬托下分外抓耳。

合唱部分的声音分离度比较高,就像阿杜站在左边,JJ站在右边现场演绎。

《大阪城的姑娘》能够清楚听到至少有三把男声在三个不同位置发出声音,主次分明。

5、定位和声场

魅族Flow耳机演绎《加州旅馆》时候现场氛围烘托还原真实,掌声和口哨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远处响起。

从魅族Flow耳机的声音回放效果,可以大概感受到Bass、沙锤、吉他等乐器摆放位置基本到位。

6、余音

余音方面,魅族Flow耳机对《高山流水》的古筝还原到位。

段与段之间过渡被余音自然衔接起来,高频细节丰富而且比较少出现削波现象,能够飘得更高。

正如上文理论部分所述,由于双动铁单元加持,所以魅族Flow耳机演绎高频时候按道理会比单动圈结构的阿思翠AM850占优势。

接下来重点探究其高频表现。

7、高频

分别从笛子、小提琴和钢琴三款乐器中各挑选一首测试曲目进行点评。

之前使用阿思翠AM850试听笛子版《梁祝》总觉得有点刺耳,换上魅族Flow耳机之后感觉好了不少。笛子应有那种哀怨和分离时候不舍演绎得恰到好处。

小提琴协奏曲版《梁祝》虽然有其它乐器混杂在里头演奏,但是小提琴的声音十分抓耳,高亢但不刺耳。

而且得益于双动铁单元的引入让高频拥有丰富的层次感,相比阿思翠AM850能够听到更多的高频变化状态。

魅族Flow耳机对《绿色的花园》钢琴专辑的还原比较到位,底噪控制得好的同时,层层递进的钢琴声很容易进入演奏家预设的场景,获得平静和谐。

无论是古筝、笛子、小提琴还是钢琴,得益于双动铁单元细化分工,让魅族Flow耳机在高频表现更加到位,明显的削波和细节丢失现象并不多。

8、低频

魅族Flow耳机和魅族PRO 7 Plus对《All About That Bass》的低频渲染并不强烈,少了一些轰头感。

《鼓诗》低频量感足,但是下潜力度不够,胜在鼓声比较结实不松散,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上文理论部分提到的魅族Flow耳机强化了低音导流系统(BVS),但是实际试听时候低频表现并不算太出彩,同时调音算法对其并没有过多渲染。

9、中频-女声

压轴讨论魅族Flow耳机最大优势——人声处理。或许是得由于双动铁单元将中频和高频分工细化,配合魅族出色的调音算法,让其人声表现大有超越阿思翠AM850的势头。

《被风吹过的夏天》中金莎这把女声的还原,相比阿思翠AM850拥有更好的细节表现。通透、干净、舒服而且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蔡健雅的《双栖动物》在魅族Flow耳机演绎下最吸引的地方在于人声很好地将背景音压制住,歌曲中多处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位置全部处理得当。

《我的爱》在魅族Flow耳机演绎下,仿佛听到孙燕姿就在耳边诉说爱情故事。相比之下阿思翠AM850经过半年时间磨合,依然感觉其女声不够贴近耳边。

总的来说,魅族Flow耳机相比阿思翠AM850能够听到更多的女声细节,而且演唱者和聆听者之间毫无隔膜,不会觉得隔了一副耳机或者一层面纱。

10、中频-男声

上文提到魅族Flow耳机是女声毒物,那么男声表现如何?

笔者用李圣杰的《手放开》确认了魅族Flow耳机的一个特质,每当演绎一些鼻音、齿音或者声线比较独特(例如有磁性)的歌手作品时候,这副耳机特别出彩。

11、搭配友商的机型

引入友商手机进行测试,主要是为了撇除魅族手机对自家耳机的加成效应,从而获得更客观的音质评价。

由于DTS、杜比等音效对Hi-Fi体验有所干扰,所以下文荣耀V9将会全程关闭音效进行测试。

荣耀V9相比魅族PRO 7 Plus更容易推动魅族Flow耳机。

先说相同的地方,女声依然耐听而且重点突出鼻音、齿音和磁性声线的作品在这副耳机还原下尤为出色。

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荣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机时候,女声的干净、空灵和通透感略有下降。

瞬态和动态范围、层次感/分离度等表现类似搭配魅族PRO 7 Plus时候。

简而言之,魅族Flow耳机无论搭配自家品牌还是友商机型基本都能够保持一样的听感。

六、线控开关兼容性强 视频、游戏、通话表现出色

1、玩游戏和看视频爽不爽?

魅族Flow耳机玩王者荣耀由于隔音效果好,而且对背景音乐和人声还原到位,能够真正沉浸在王者峡谷的临场感之中。

荣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机并开启DTS音效,看视频的时候爽,飞机轰炸、坦克开炮、子弹穿过之类声音表现都不错。

2、线控开关兼容性

阴阳师、光明大陆和王者荣耀等游戏,优酷、土豆、A站、B站等客户端,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播放器,全部都兼容魅族Flow耳机的线控开关。

手机兼容性方面,以坚果Pro这种取消3.5mm耳机接口,采用USB Type-C接口负责音频传输的手机为例,接上转接头和魅族Flow耳机之后依然能够激活线控操作。

3、通话音质

通话测试方面,先后使用坚果Pro和魅族PRO 7 Plus搭配魅族Flow耳机进行实验。

笔者分别切换呼出/接入两种角色和家人通话,发现魅族Flow耳机清晰度和噪音抑制能力出色。

这就是上文提到采用麦克风线和音频线分离的设计,带来更优质的通话体验。

七、入门发烧友的Hi-Fi敲门砖 金耳朵养成利器

魅族Flow作为千元以下的三发声单元耳机,在佩戴舒适度、隔音效果、高频和人声演绎、通话质量上颇具优势。

预算不足但是对Hi-Fi有所要求的“初烧”用户比较合适。

魅族Flow耳机纵然卖得比旗下EP/HD系列耳机都贵,旨在树立线下高端品牌形象,但是599元并不算太高,这从上文表格对比已经看出来。

外观上,魅族Flow耳机通过金属机身、星空黑和月光银两种典雅配色、日系ID设计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曲面调整,让消费者获得不错的第一印象。

同时,拥有线控设计,两条贴心的束线带,三种类型的耳塞,实用的航空转接头和收纳袋,这些细节都能够为魅族Flow耳机在外观方面加分。

三种耳塞佩戴舒适度都不错,尤其是惰性海绵耳塞。坐着转动头部或者行走的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听诊器效应。

隔音效果在笔者体验过入耳式耳机之中属于第一梯队,配合推力大的手机在公交车/马路上也能够在低音量状态下享受沉浸式音乐体验。当然,注意路上安全。

三键线控盲操作虽然不算出色,但是逻辑功能通俗易懂,而且响应速度比较快,按键回弹力度适中。

实际听感方面,无论是搭配魅族自家手机还是友商的机型,“女声毒物”这个头衔基本不会旁落。

得益于双动铁单元的引入,高频延伸十分好,变化层次也更多。笛子、钢琴等乐器轻松驾驭,泛音表现可圈可点。

低频量感足且结实不松散,鼓声不会太闷不过下潜力度不足。

人声演绎是这款耳机一大优势,尤其是女歌手的作品。清澈、通透、干净、空灵而且质感强烈,仿佛就像梁静茹、孙燕姿走到自己耳边深情演唱。

综上所述,魅族Flow耳机适合不喜欢音染过重的用户购买,不强求低频下潜力度,同时突出高频和中频表现,尤其是人声。

配合优质的通话质量、舒适的佩戴体验、良好的隔音和走心的外观设计,让魅族Flow耳机相比同价位竞品颇具性价比,

对于当前入门Hi-Fi耳机市场具有一定冲击力。

无论是搭配自家Hi-Fi手机,还是友商的机型,魅族Flow耳机都驾驭得游刃有余,进一步扼杀友商那些两三百元单动铁/动圈耳机的生存空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