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这些科技设备可由体外转移至你的体内

可穿戴设备

267人已加入

描述

鉴于苹果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后引发疯狂的喧嚣,你可能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科技发展方向的下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可穿戴设备的热度现在如日中天,但其实它们依然只是一种过渡技术,科技的下一个前沿将从我们体外转移至体内。在此我们盘点了9种发展迅速的可植入科技,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成为你的生活以及身体的一部分。

可植入式智能手机:现在,我们几乎已经实现与手机24小时虚拟连接,那么与手机实现物理连接会怎样?2013年,艺术家安东尼·安东尼利斯(Anthony Antonellis)将RFID晶片植入自己的手臂中,成为“数码纹身”,用以储存和向智能手机中转移艺术品图片。研究人员也在试验嵌入式传感器,将人体骨骼变成活体传声器。其他科学家正研究眼睛嵌入设备,可以通过眨眼捕捉图像,然后将其发送到任何本地存储设备中。如果将智能手机植入体内,显示屏应出现在哪里?知名跨国软件企业Autodesk的技术人员正测试一种系统,它可以通过人造皮肤展示图像。图像也可能出现在你的眼植入设备中。

治愈芯片:现在,患者可以使用与智能手机应用直接相连的网络植入设备监测和治疗疾病。波士顿大学正测试一种新的仿生胰腺,可植入针头上附有微型传感器,它可与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智能手机应用直接对话。伦敦科学家正开发一种胶囊大小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它可监视肥胖病人的脂肪水平,生成让他们感觉吃饱的遗传物质。这种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有望取代当前手术或其他减肥方法。还有数十个团队正研究可监控心脏状况的植入设备。

可与医生对话的网络药丸:可植入设备不仅可与手机交流,也能与医生对话。在名为Proteus的项目中,英国科学家正研发一种网络药丸,它有微处理器,可以在你身体内部直接给医生发送短信。这些药丸可分享你的体内信息,帮助医生了解你的健康状况,以及服药是否有预期效果等。

比尔·盖茨的可植入避孕设备: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正资助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项目,即开发一种可植入女性体内、外部遥控的避孕设备。这种设备的微芯片可在女性体内产生少量避孕激素,持续时间长达16年。这种植入不比纹身更具侵入性。研究人员称,这种设备的开关设备可由植入者控制,为计划开始家庭的人提供便利。

智能纹身:纹身通常被视为时髦的象征,几乎无所不在,那为何不植入一个智能纹身呢?智能纹身不仅看起来很酷,而且很有用,可解锁汽车或智能手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可植入的计算机纤维皮肤网格,它比人类头发更细,可以从里到外监控你的身体状况。一家名为Dangerous Things的公司开发NFC芯片,可以像纹身那样植入手指,你可以通过它解锁或进入密码。得克萨斯州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出一种可以注射入皮下的微粒,可追踪身体代谢过程。

脑机界面:人类大脑与电脑直接相连曾是科幻小说中的幻想,现在布朗大学BrainGate团队正研究大脑与电脑在现实中对接。他们在网站上写道:“将婴儿版阿司匹林大小的电极植入大脑中,初步研究显示神经信号可被电脑实时解码,并用于操控外部设备。”芯片制造商英特尔预测,到2020年脑机界面将投入实际应用。英特尔的科学家迪恩·波默洛(Dean Pomerleau)近来撰文称:“最终,人类将更愿意向大脑中植入设备,你可以通过思想的力量进行网上冲浪。”

可溶性生物电池:对于可植入设备来说,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为这些植入体内设备提供能源。你无法将这些能源塞入体内,将设备取出来替换电池也不容易。美国马萨诸塞州Draper 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正研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电池。它们可在体内发电,并将其无线传输到需要的地方,然后消融。其他研究包括利用人体内的葡萄糖为可植入设备提供动力。比如马铃薯电池,尽管体积很小,但却更为先进。

智能尘埃:当前最令人吃惊的可植入设备当属智能尘埃,这是一种有天线的微电脑阵列,每个都比沙粒更小,它们能在体内自我组合成为需要的网络,处理体内复杂情况。想像一下,这些纳米器件可攻击早期癌细胞、减缓伤口疼痛、甚至以加密方式储存关键个人信息等。有了智能尘埃,医生将可以在你体内进行手术,而无需开刀。信息被储存在你体内,形成你自己的纳米网络,只有你自己能解密。

自我验证:这种可植入技术有违社会规范,它们可引发隐私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反乌托邦黑暗社会。这种技术可被用于每个人的身份证。美军在给士兵植入RFID芯片时有严格要求,可自动在全球范围内追踪部队。许多社会批评家认为,这种ID扩展将不可避免。许多人认为其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打击犯罪状况、确保选举安全、积极改变医疗信息和回应、孩子再也不会丢失。其他人认为这是完美的奥威尔式社会,即老大哥了解一切,监视一切,并操控一切。另一些人视其为向“奇点”(Singularity,最奇妙的未来)迈进了关键一大步,即新技术将强大到超出我们理解的极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