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公布最终获奖者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9 月 8 日下午,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公布最终获奖者,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获物质科学奖;林本坚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8 生命科学奖

获奖评语:奖励他们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他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他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与重要粮食作物水稻探索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

张启发,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系统分析了世界大麦遗传多样性,揭示了世界大麦遗传变异的一些重要特点,阐述了世界栽培大麦东、西方独立起源的观点。应用分子标记系统分析了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杂合度的关系,剖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揭示出大量的上位性遗传效应,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的学术观点。制作了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定位了 20 余个水稻重要主效基因和大量数量性状基因。应用分子技术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优良杂交稻恢复系、米质改良的不育系及延缓叶片衰老、产量潜力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2018 物质科学奖

获奖评语: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马大为,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化学生物学导向的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已在国际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已经被他人引用 800 余次。其中作为责任作者已发表论文 70 余篇,这些论文已经被他人引用 400 余次,其中 2002、2003 年每年都被引用上百次。最近的两项工作分别被“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和“Chemtracts”评论。

      

冯小明,现任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等国家和部省项目的资助下,冯小明教授针对不对称合成中发展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和新策略等核心和挑战性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原料,基于双功能催化策略,设计合成了多种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实现了一些难以实现的重要不对称反应,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

周其林,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 年 12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其林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不对称合成、生物活性的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和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 子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迄今己发表研究论文 120 余篇,参编著作 3 部。论文已被他人引用 2300 余次。另外还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4 项。

▌2018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评语:他开拓了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

       

林本坚,曾任职于 IBM 在美国的研究中心,在 IBM 工作 22 年后,林本坚选择在美国自行创业将近 10 年。之后在台积电力邀下,林本坚于 2000 年加入台积电,并在 2002 年开始推动浸润式微影技术,此项技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及台积电先进制程贡献极大。

▌关于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评审体系参照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级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邀请具有国际大奖评审经验的科学家担任评审委员,同时邀请全球范围相关领域专家对候选人的工作给予评价,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平、客观、专业。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了“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生命科学奖涵盖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物质科学奖涵盖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未来科学大奖的每一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单项奖金 100 万美元。这是目前中国单项奖金最高的科学大奖。每个奖项、每个捐赠人承诺捐赠 10 年。

生命科学奖的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

       

物质科学奖的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历届获奖者

2016 生命科学奖:卢煜明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卢煜明奖励他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 DNA 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2016 物质科学奖:薛其坤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薛其坤奖励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2017 生命科学奖:施一公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 RNA 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分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

2017 物质科学奖:潘建伟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

2017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许晨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许晨阳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