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2018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如果目前的宏观政策保持基本稳定,那么前三分之二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基本可以代表全年的经营趋势。在通信行业所有变化的趋势中,最显著的莫过于数量的变化,特别是用户数量和户均上网流量的变化。然而,数量现象的变化或许正在反映出哲学原理质变的要求。
一、用户规模虽快速增长,手机上网渗透率却明显下滑
在不限量套餐服务刺激下,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至7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2亿户,净增1.07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2.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4%;手机上网的用户数达12.6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6%。今年1-8月份的数据显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4亿户,同比增长11.3%,净增1.2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2.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83.5%;手机上网的用户数达12.5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1.3%。如果把时间节点继续向前推进,数量的变化就会更加明显。由于移动通信用户数的爆炸式增长,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从2017年年末的102部/百人,快速增长到今年8月末的110.6部/百人。然而,该指标从2015年年末到2017年年末的数值仅仅从95.5部/百人增长到102部/百人。
以上几组数量值变化不可谓不大,仅从数值上看,运营商突破了人口总量和自然增长率限制的天花板取得的成绩着实令人鼓舞。然而这其中也透露了微妙的信息。手机上网用户数和渗透率,不但被移动宽带用户数和渗透率超过,而且未跟随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快速增长而增长,反而却出现了下滑。这里我们比较7月和8月份的数据,移动电话用户增长了0.2亿户,而移动宽带用户数仅增长了0.1亿户;更奇怪的是,手机上网用户数却减少了0.1亿户。在运营商迫切追求手机上网流量的时代,除非官方统计数据出错,否则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明运营商的用户发展质量不高。如果8月份的数据背离不能被证明是偶发现象,那么运营商就应该对此高度警惕,或许这就是传说的转折点,经营拐点。至于部分读者疑惑的,这其中到底是不是人为掺杂的水分影响,或者能否从侧面反映因为存在水分因素,从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对读者的上述疑惑,我们暂时无法判断。
二、移动宽带用户虽增长,用户DOU单月却环比增幅放缓
手机上网用户渗透率长期徘徊在82%左右,并在2017年年末达到82.9%的高点后一路下滑到今年8月底的81.3%。移动宽带用户虽然没有跟随移动电话用户那样同步增长,但是8月份也没出现手机上网用户那样的背离式负增长;渗透率虽然增速放缓,仍然还保持正向增长。4G时代,运营商追求的流量经营,并努力向流量经营转型,最终实现流量收入成为主导业务收入,也就是流量收入占收比超过50%。从今年1月份开始的单双月份数据分别显示,用户DOU以某种规律变化呈现增长。从3月份开始的单月均是远高于月均增量的,而且在3月份出现高点之后,波峰开始降低。另外,从2月份开始的双月都是低于,甚至徘徊在月均值附近。或许这些都说明虽然移动电话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虽然仍处于增长势头,但是并没有带来足够的流量,或者对用户DOU增长拉动不足,或者没有形成对用户DOU增长的强力支撑。从效益对比上讲,这些用户能否给运营商带来预期的收入,可能还是未知数。我们认为对收入增长的拉动不足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曾经在不同的文章里分析过,2018年以来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人口总量和自然增长率限制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一个原因是以全网通为代表的多卡槽终端的大量推广提供的硬件支持,另一个原因是以不限量套餐的深入推进提供的软件支持。即便是多卡槽的全网通终端,也只能维持一个卡槽上网,而无法保持双卡槽安装的号卡同时处于上网状态。所以,终端技术上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第二卡槽号卡仅仅用于语音通话,并且只能处于待上网状态。运营商下大力气获取的用户一方面不能带来有效的业务,另一方面也就无法带来相应的收入,但是获客支出,包括代理酬金、员工计件薪酬,以及各种放号奖励等费用却是不能少的。运营商虽然大搞线上渠道,线上经营,试图降低获客成本,但是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从目前的渠道转型看,线下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放号渠道。即便是以互联网融合产品著称的腾讯王卡,也离不开走村传巷,扫楼扫街地摊营销。
三、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扩展,移动电话业务收入增长乏力
今年1-8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电话业务收入6287亿元,同比增长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0.8%,较去年同期下降一点六个百分点。用户总规模盘子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6亿户,同比增长11.3%,但是移动电话业务收入增长仅为百分之一,连用户同比增幅的零头都不到。对业务收入拉动不足,甚至是负向拉动最大的当然是语音业务。1-8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17151亿分钟,同比下降4.4%。如果再加上移动电话用户同比增长的11.3%,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同比降幅将超过16%。这其中主要就是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对传统语音的替代作用的不断加强造成的。而且随着流量经营的深度推广,OTT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替代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当然这其中有提速降费、取消流量漫游费、新老用户同权、不限量套餐超预期推广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是收入增长乏力却是不挣的事实。我们也没必要过分纠结其中的客观原因,特别是监管政策的影响。从运营商从业者和行业研究人士的角度看,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提升用户价值,无论是向“内容”经营转型,还是向用户推销更多的增值业务,至少单单靠提供语音和流量服务,已经不能产生预期的收入。至少未来5G商用之后会不会改变,我们认为,如果运营商的业务结构不改变,或大家就不该对此抱有幻想。4G对3G的替代,以及未来5G对4G的替代,不改变业务机构,就很难改变收入增长趋势。
四、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绝对值环比下降,增幅同比下滑
今年1-8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4106亿元,同比增长11.5%,收入增速较1-7月回落0.8个百分点;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6.2%,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一方面是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持续快速暴增,另一方面是用户DOU的快速增长,但是这些本该对收入带来正向拉动的增强却并非有带来相应的营业收入增长。而且从增量收入绝对值看,月度还出现了环比下降。用户和业务增量与收入增长并不匹配,或许真实反映了持续提速降费后,特别受限制于流量资费单价再降30%的监管政策和流量漫游费政策红利的取消,再通过大面积深度推广不限量套餐,运营商开始自我革命的残酷程度。
按照运营商一直以来的从用户到业务再到收入的营收组织路径,环比变动哪怕是小幅也应该是增长的。既然事实于规律发生背离,要么就是规律错了,要么就是用户和业务出了问题。其中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用户和业务数据出了问题,特别是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增长,从而导致的用户发展质量不高。这本质上更突显了运营商应该从追求用户数量增长到追求用户质量增长的轨道上来的急迫性。在语音通话业务量持续缩减的情况下,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占据主动的情况下,如果该项业务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运营商必然会面对营收增长乏力的现实,而且事实也正是如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88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1-7月下滑0.4个百分点。另外,在获客成本不能大幅降低的情况下,新增的用户能否带来正向收益还存在很大的疑问。毕竟在获客支出没有减少的前提下,并且增量用户还没有带来应有的业务收入情况下,增量用户出现入不敷出负效益的机率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认为这将是情理之中的。
国家大力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许正适合当前的通信行业,通信服务供给是不是存在某种程度的过剩,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不过运营商面临的日益迫切的转型压力却越来越大,用户增长既然不能带来预期的收入,那么要不要以及何时向“内容”转型,方向似乎也不甚明朗。实际上,留给运营商挣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留给监管层思考的时间或许也不多了。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合并传闻,是通信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吗?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