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芯片”栽赃中国的真正用意!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哪怕中国现在没有在侵害我们的电子产品【供应链】,他们迟早也会”。

上周,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撰写了一篇震惊了全世界的报道。

该报道宣称,中国解放军要求一家美国电脑硬件企业的中国工厂悄悄在他们生产的电脑服务器主板上植入一种只有米粒大小的“间谍芯片”,并通过这一“逆天黑科技”成功入侵了美国知名IT企业苹果和亚马逊的服务器。

然而,这篇报道不仅很快遭到了苹果和亚马逊的否认,就连美国、英国乃至德国政府要么都否认了报道中所宣称的官方正在调查此案,要么表示根本没有证据证明报道中的真实性。

而就在数小时前,一位彭博社报道中提到的硬件安全专家,也公开站出来开始质疑彭博社的报道了!

“不合逻辑”

这位名叫菲茨帕特里克(Joe FitzPatrick)的硬件安全专家,也是彭博社那篇恶毒栽赃中国的报道中,仅有的几位被写明了姓名的受访者。

然而,这位应对硬件黑客的专业人士却表示他在看了彭博社的这篇报道后感到很“不舒服”,而且报道中很多信息在他看来也根本“不合逻辑”。

在接受美国安防资讯网站“Risky Business”的采访时,菲茨帕特里克就透露彭博社撰写那篇报道的记者罗伯特森(Jordan Robertson)早在去年就开始就“硬件篡改和植入”方面的事情找他咨询过。

菲茨帕特里克说,那是在去年的“DefCon全球黑客大会”上,当时他准备在会上演讲的主题正是“硬件入侵与植入”相关的内容。但他并不知道罗伯特森当时找到他是为了写今天这个稿子。

于是,他就给这位彭博社的记者讲述了“硬件入侵和植入”是怎么一个原理和怎么工作的,并给罗伯特森列举了几个他在2016年的“Black Hat黑客大会”上所提出的“概念上可行”的案例。

但令菲茨帕特里克感到奇怪的是,本身并不生产和销售任何黑客设备,只是搞电脑安全理论研究的他,却发现他去年对罗伯特森所讲述的这些概念性的内容,居然完全成为了彭博社报道中“中国军方”所使用的“间谍技术”,更被被彭博社所宣称的“17个匿名信源”一致“确认”了……

不仅如此,菲茨帕特里克之后在回答罗伯特森电脑服务器主板上的信号耦合元件长啥样的提问时,曾经发给过这个彭博社的记者一个网站链接,里面有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 )公司所生产的信号耦合元件的样品。

“谁知报道中给出的间谍芯片的图片居然和这些电子元件一模一样”,菲茨帕特里克惊讶地说。

芯片

但最令菲茨帕特里克“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彭博社的报道中所宣称的中国“间谍芯片”技术在他看来根本逻辑上就说不通,因为有很多比这种入侵硬件更有效、更省钱和省力的软件手段。而且如果真要把所谓的间谍芯片伪装成电脑服务器主板上的元件实施入侵硬件,也有比这种信号耦合器更好的隐藏方式,比如一种名为SOIC-8 的小型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更何况信号耦合器也并不是电脑服务器主板的标配。

换言之,在菲茨帕特里克看来,如果中国的“间谍芯片”真是在伪装的电脑服务器主板上的信号耦合器,这反而会更容易被人发现。

“这不合逻辑,如果是我肯定不会这么做,甚至我认识的人都不会这么做”,菲茨帕特里克说。

另外,菲茨帕特里克还透露,后来他在得知罗伯特森要写的报道内容后,还曾经在报道发出前给他写过邮件,详细讲述了自己对这篇报道的疑点。

他还特意提醒罗伯特森不要把一些电子元件生产商经过整合的正常电子元件、因为产品需要而新加入的功能性电子元件、或是出于防伪目的而加入的电子元件,误当成是所谓的“硬件篡改和植入”。

但罗伯特森却在回信表示,因为有大量信源可以证实,所以他觉得报道没问题。

可菲茨帕特里克对此并不信服。他说罗伯特森其实并没见过所谓的“间谍芯片”的实际图片证据,一切都只是听他的信源“描述”给他的。这也是为何罗伯特森会找菲茨帕特里克询问信号耦合器长啥样,并在报道中展示了与菲茨帕特里克提供的信号耦合器的图片一模一样的电子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菲茨帕特里克指出的彭博社报道中的种种疑点,采访他的美国安防资讯网站“Risky Business”的记者也再次给彭博社的记者罗伯特森发去邮件询问了此事。但对方却拒绝回应此事并让记者去联系彭博社的媒体部门。这一态度这也让“Risky Business”的记者感到奇怪。

所以,也难怪在昨天中国外交部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回答记者关于彭博社这篇报道的提问时才会这样回应: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超微公司都已作了表态否认,甚至连美国国土安全部都已经作了表态。有了这些表态,你觉得还需要中国作回应吗?你如果真感兴趣,可以去问一问《彭博商业周刊》该怎么回应这些表态?”

“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可话说回来,就在美国不少理性的科技人士在努力搞清这篇报道的真相同时,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美国主流媒体却在纷纷表示“中国到底是不是被冤枉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彭博社的报道揭示了一个危机”,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这样说到。什么“危机”呢?美国《国会山报》在其网站上刊登的另一篇持同样观点的文章,则已经在标题中说明了:“哪怕中国现在没有在侵害我们的电子产品【供应链】,他们迟早也会”。

没错,《大西洋月刊》和《国会山报》的两篇文章都认为,即便中国没有通过硬件入侵美国企业是的服务器主板,彭博社的报道都暴露出了美国过于依赖中国的电子产品供应链条,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安全危机。

其中,《大西洋月刊》的文章还炒作说,由于很多美国电子企业都是先从中国进口预先安装好的电子元件,再针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后续定制的,所以在美中关系恶化的当前,如果中国真的要从供应链入手,对美国电子企业的中国工厂下手,那么美国企业是很难知道的。

“所以,彭博社的报道的真假远比不上这篇报道带来的焦虑和担忧有意义”——《大西洋月刊》的文章总结说。

而《国会山报》的文章则写得更加“露骨”:“当一个国家控制着一种产品的主要生产部分时,这就已经构成商业风险了;而当一个国家的政府还可以要求企业去分享知识产权的时候,这就更是国家安全级别的风险了”。

《国会山报》还进一步写到:“中国不仅看起来十分有可能进行这样的硬件入侵,而且我们大量的电子产品来自中国这一事实也同样令彭博社所披露的这种攻击极具可能性……所以不论这个报道是完全准确,或是部分准确,其所披露的来自中国的威胁都应该令美国好好评估我们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媒体刊登的观点,以及始作俑者的“彭博社”的那篇栽赃中国的报道,都与美国五角大楼最新发布的一份强烈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报告形成了明显的“呼应”。这份报告的一个重点就是美国电子产品的供应链面临来自中国的“严重威胁”,而这也直接威胁着美国的国防和国家安全。

实际上,在不少美国分析人士看来,彭博社上周四发布的那篇报道就是为了“铺垫”五角大楼的一天后发布的这份报告的。

更重要的是,美国副总统彭斯上周发表的那番对中国充满“攻击性”的演讲,也是发生在彭博社的报道与五角大楼的报告之间。

因此,这一轮美国针对中国如此密集的“舆论攻势”,也令《外交政策》杂志等西方媒体认为,美中两国间的摩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层面”。

至此,彭博社那篇栽赃中国的报道的真正用意,已经“图穷匕见”。

“帮凶”

目前,彭博社的那篇报道在西方乃至世界舆论场上掀起的舆论风暴,也令一些外国网友想起了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前所编造的那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

当时,自诩客观独立的美国《纽约时报》很好地充当了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工具,把美国政府内部编造出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虚假信息,当成独家爆料刊登在了自己的报纸上,就这样把一个谎言“洗白”成了美国政府武力入侵一个主权国家的合法理由。

虽然在1年后的2004年《纽约时报》曾经“反思”过自己当初“轻信”政府的做法,可这种假惺惺的“反思”已经根本无法扭转美国给伊拉克人民乃至整个中东带来的破坏。

可悲哀的是,在14年后的今天,当彭博社这篇在专业人士看来根本不合逻辑的报道发出后,许多美国乃至西方媒体的驻华记者不仅纷纷选择相信,甚至还为彭博社的记者曝光了一个关于中国的“特大新闻”而欢呼……

不过其中最尴尬还是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锋晨报》。这家媒体居然在今天彭博社的报道已经被质疑得体无完肤的情况下,仍然在紧跟美国政府的“步调”用谎言煽动“恐华排华”的情绪。

这一难看的“吃相”,就连一些美国网民都看不下去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