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目前还面临三明治困局,需要靠设计突围

制造/封装

515人已加入

描述

柳冠中表示,对中国制造这个名片的含金量,我们仍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中国在制造水平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差相当一段距离。解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问题,需要的不只是工具和技术,更需要转变观念。

中国制造决不能满足于做“打工仔”

作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中国制造”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中国的标志性名片。对这个名片的含金量,柳冠中表示我们仍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中国在制造水平上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差相当一段距离。

“在工厂里,图纸就是命令”,而我们的命门却被外国把持住。

柳冠中教授说,由于缺乏工业革命的基础积累,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大多还停留在“造”的层面,相当于只是给外国打工,单纯生产产品;而在关键的“制”的层面,核心的标准、工艺和流水线等还主要依靠从发达工业国家引进。

有“造”少“制”,相当于我们的制造业在瘸着一条腿走路,没法走远,没法跨越式进步。

柳冠中认为,我们应该对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反思,要认识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改革开放40年了,大家可以大致统计一下,凡是引进的,水平基本停留在那儿,我们只是比外国造的更多,更便宜。没引进的,我们反而做出更好的东西了。”

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也面临过和“中国制造”相似的困局,被认为是低端制品的代名词。曾经留学德国经历的柳冠中,对于“德国制造”有第一手了解。从德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历程中总结经验,柳冠中认为中国应该抓住工业发展的关键内核,即提高质量,建立标准。

(柳冠中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德国工业曾靠低端复制占领市场,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打压,被强制要求贴上“made in Germany”的产品标签以表明属于劣质产品。务实理性的德国人开始反思,从系统性的角度去理解工业,在国家宏观战略的角度成立跨行业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提高产品质量要求,建立体系化的工业标准,“德国制造”也从此逐步成为德国的名片。

“德国的经验教训,就是对工业系统性的认识问题,而不是从表面看GDP,看大批量复制,看做出来东西多么便宜。”

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是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顽疾

解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问题,需要的不只是工具和技术,更需要转变观念。柳冠中坦言,思想层面的变革比物质层面的变革更加艰巨。

“有了机床和流水线不等于实现了工业化。没有彻底解决分工合作的机制问题——‘生产关系’,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彻底完成。”

工业化的本质是大生产和分工“合作”,中国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形成了小生产思想,追求“肥水不流外人田”,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型产业合作体系。

“整个日本只有一家螺丝钉厂,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柳冠中以近邻日本为例,说明精确分工下的合作可以避免过度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而中国目前的粗放的小而全、大包干模式追求做大做强,忽视了产业的精细化分工,不利于工业的转型升级。

缺乏沉淀,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同样是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顽疾。在柳冠中看来,中国社会目前整体风气偏浮躁,缺少踏踏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的氛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过分看重销售端,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营销,对制造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重视不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现在都希望今天种树明天乘凉,这个心态不解决,很麻烦。”中国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决心,从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沉下心来做好基础工作,突破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工业的整体进步。

突围“三明治”困局,中国制造要靠设计引领

除了缺乏沉淀,中国制造业目前还面临“三明治”困局,受到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的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顶端,正在大力开展制造业回归运动;另一方面,后发国家的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蚕食。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中处于尴尬的“三明治”中间夹层位置。

在柳冠中看来,中国制造要突破这个尴尬的位置,设计起到关键的导向性作用。工业设计是转型升级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器,中国正在经历从低端设计逐步迈向高端综合设计的发展阶段,破解中国问题需要中国方案。

“工业设计绝非纸面上的涂脂抹粉,需要关注整个产品的生态链”——“产品、商品、用品、废品”。他强调设计不能流于外观形式,不能只是服务于营销的噱头。设计应当关注的是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创造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

中国人口基数大,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短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设计方案要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流通—使用—回收的全过程。设计师要思考在产品制造层面能否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在流通中能否减少消耗,避免过度营销;在使用层面如何增加使用年限,让用户多用几年;在回收层面能否便于维护与再利用等等。

奢侈主义和过度消费现象抬头的背景下,柳冠中对设计逐渐丧失自主性,屈从于商业营销的现象表示担忧。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强大的标志不在于阿里巴巴上面卖出了多少商品,而是发达国家的实验室里都使用我们的产品” 。追求酷炫时尚的外观不是设计的本质,提升工业水平,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的引领者,才是中国设计界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