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工业4.0:一种被夸大了范围的好思想

工业控制

1221人已加入

描述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 智能化 , 工业4.0 , 监控

 工业4.0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结到一点上:“能够在(自动化)流水线上进行定制化、小批量生产。”


反思工业4.0:一种被夸大了范围的好思想



这样观察工业4.0,是“用业务目标”定义概念,而不是“用技术组成”定义概念。用业务的角度看问题,就知道工业4.0为什么会遇到某些问题、为什么需要某些技术——如果能回答“为什么”需要这些技术,就会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有了业务目标,才能牵引技术的方向。事实上,工业4.0的各种使能技术,都可以看做围绕这个业务目标而来的。也就是说,明白了这个业务需求,就可以推演出“为什么”需要某种技术、这种技术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从而避免为技术而技术、避免咬文嚼字地讨论工业4.0。

这样定义工业4.0是有道理的:首先,工业4.0应该是工业3.0的延伸,而工业3.0就是自动化的流水线。其次,定制化、小批量可以带来经济性。这样,既继承了流水线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又满足了当今市场的需求,还能发挥ICT技术的优势。

这样定义也会引发争议。
  比如,工业4.0的流水线是不是一定要自动化的?有人认为,红领制衣的实践表明:自动化是没有必要的。但我却认为:操作可以是手工的,物料配送一定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因为个性化、小批量前提下的人工的配送,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差错率,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现在看来,这一点是要坚持的。
  再如,钢铁行业算是工业几点零?按照这个定义,先进的钢铁企业在40多年前就是工业4.0了,这可能吗?宝钢的几位前辈和我都认为是的——因为实现工业4.0基本逻辑的困难,主要指的是离散制造业。离散制造也的很多困难,在钢铁行业简单得多。
  按照这样的定义,很多行业和企业,不应该把工业4.0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很多行业和企业,不适合流水线、对个性化也没有太多的需求。换句话说:制定这样的业务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像钢铁这样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也不适合以此为目标。总之,工业4.0只应该是部分、乃至少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宜过分夸大。所以,我国对待工业4.0的一个误区是:把适合的场景夸大了。要知道:真理迈出一步就是谬误。
  多数企业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深入推动智能化,是未来多数行业和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智能化不像工业4.0这样有明确的业务目标,内容更加广泛一些——换句话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业务目标,有更大的自由度。而所谓的“转型升级”,首先就是制定新的业务目标。
  例如,在我看来,GE“工业互联网”最典型的业务目标就是“远程实时监控——监视和控制”。据说,GE当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想法之一,就是美国人控制中国的工厂。现在,有些中国企业提出了“无人化、少人化”的业务目标、把加快交货周期、降低库存等作为业务目标。应该说,这些都是有价值潜力的业务目标。但是,所有的业务目标,都必须基于真实的价值创造、基于ICT技术的应用。具体到每个企业,提出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业务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提出这样的业务目标,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挑战。


12 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9 KB)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