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约车“国家队”上海汽车集团

汽车电子

2378人已加入

描述

上汽集团是第一个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整车国有集团,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有了支“国家队”。

继宝马之后,又一整车企业进军网约车行业。

12月18日,上海汽车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发布。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是第一个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整车国有集团,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中国的网约车市场,有了一支“国家队”。

事实上,上汽集团在11月就已经开启了“享道出行”的试运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透露,上线一个月以来,“享道出行”的注册用户超过60万,服务里程100万多公里,完成出行服务30万次,用户满意度超过99%,这对于一个刚刚上线一个多月的网约车平台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成绩。

此外,在正式落地上海的同时,享道出行宣布首批进博会国宾车队也即将加入享道专车队列。陈虹还表示,享到出行计划明年将走出上海,服务与全国的其他城市。据悉,享道出行将提供包括技术平台、运营车辆、维修保养、金融信贷、专业保险在内的网约车业务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享道出行官网显示,目前上汽集团共有四种车型在进行网约车的运营。分别为荣威 EI6、荣威 E950、大众帕萨特和别克 GL8。收费方面为每公里4元起,依据试运营期间的资料显示,相同路线下5公里内短途距离费用在快车与专车之间。车辆数量上,享道出行在试运营期间的车辆不到1000辆,正式运营后,会依据考核与激励逐步增加网约车的数量。

突出优势在哪?

目前市面上已经拥有了不少网约车平台,例如滴滴、美团、易到用车等,而困扰这些出行平台发展下去的难题之一就是安全问题,这一点恰好是享道出行可能脱颖而出的优势所在:

司机方面,上汽要求所有驾驶员均需进行100%的深度背景调查和身份资料存档,并推出系统化机制,对驾驶员进行审查、培训与考核。

车辆方面,享道出行的运营车辆全部使用车龄在3年内的上汽旗下五星安全主流车型,同时配备便捷的免费Wifi供乘客使用。

此外,所有运营车辆预装的享道智能识别系统,实时对运营环境进行视频采集,实现车内状况的清楚判别与责任认定。

为保证人车安全,享道出行还打造三重保障。驾驶员运营上线,需通过享道智能识别系统和手机双重GPS检验,匹配上岗,确保人车一致,配合最为成熟的车联网平台——安吉星系统和斑马系统,为车联信息带来多一重的保障。

享道出行为司乘双方同时提供一键SOS保障,驾驶位设置实体警报按钮,乘客通过APP客户端一键SOS实现。7x24小时专业客服团队,设有SOS专用通道,随时为司乘双方保驾护航。

发力网约车又能为上汽带来什么?

对上汽本身来讲,“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是上汽最重要的战略部署,“享道出行”的发布是上汽实现共享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直接推动着上汽向出行服务与产品的综合供应商转型。

另一方面,享道出行是上汽集团在构建“人的智慧出行”大生态时孵化的优选解决方案,让用户的出行需求得到更大的释放和满足。享道出行的顺利上线,将开启上汽集团与消费者直连、高频服务的行业布局。

对整个网约车市场来讲,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网约车交易规模将接近72亿美元,占全球出行一半的市场份额,市场前景巨大。显然,网约车市场未来必定将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巨大的蛋糕面前,谁入局更早,也许谁占据的市场份额就更多一点,在这一方面,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汽选择在大多数车企前抢先试水,是冒险,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

从整个行业来讲,网约车行业仍然处于滴滴一家垄断的状态,这对市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安全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一家独大而导致的监管不利。上汽以及此前几家车企的进入,能够有力的稳定市场的平衡,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享道出行”网约车

未来,享道出行将通过管理,配合司乘满意度与体系完整性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进行规划,陆续推出针对合作伙伴的“享道合伙人计划”,针对驾驶员的“司享家计划”和针对用户的“纷享会计划”。在出行项目方面还将陆续上线汽车租赁、企业专车及场景化定制服务。

享道出行的上线,实现了上汽在网约车行业从0到1的转变,为上汽布局网约车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虽算不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上汽在网约车领域内的发力,势必会刺激更多车企的进入,这将会引领网约车行业形成新的市场环境,打破垄断,推懂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共享与网约车战略矩阵正式形成

根据了解,上汽集团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租赁企业—环球车享,每天有3.2万台车辆在62个城市进行运营,平均1秒钟处理一个订单。随着“享道出行”网约车业务的上线,上汽也正式形成了共享出行租车业务与网约车共同发展的战略矩阵。上汽集团希望能够将网约车业务与现有的分时租赁和长短租业务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造自身的“大出行生态系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