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收集系统可充电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选择

描述

能量收集 - 当源不稳定且不可预测时,可能更准确地称为“能量清除” - 是一种越来越可行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供电方式,无需提供外部电源或定期更换电池。这种实用性归因于多种因素:更好的能量存储元件,改进的电源管理组件以及可以操作和执行有用功能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例如仅使用微安和毫瓦功率无线记录和报告数据。

能量收集系统由四个主要功能组成:能源(传感器),能量存储元件,启动,收获,运行模式(通常重叠)的整体管理控制器;和负载本身(图1)。我们将研究两种最常见的储能元件:可充电电池(大多数情况下锂化学的一些变化)和超级电容器(也称为超级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器,虽然正式名称是电动双层电容器)。

能量收集

图1:所有能量采集设计共有四个功能元件:源换能器,储能元件,负载,系统控制器或电源 - 管理单位。

两者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它们在容量/功率和能量密度,充电/放电循环,放电深度,形状因数,耐用性,负载瞬态性能,寿命和成本方面存在一些操作差异。当然,如何评估和加权这些参数取决于您的应用程序细节,优先级和约束。

需要牢记的一个重要注意事项:术语“能量”和“能量”都用于能量收集应用。当然,它们密切相关:功率是能量使用的速度(工作正在进行),能量是功率的时间积分 - 但取决于您的应用以及您所处的运行周期的哪个部分,你可能对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感兴趣。所以在使用这些词时要小心,并确保你知道在任何特定时刻你真正关心的是哪一个。

关于上面提到的重要参数,让我们看看电池与超级电容的选择。与大多数电子元件一样,一般指导原则也有例外,因为供应商可能决定将一个参数推到正常范围以外;但要做到这一点,供应商可能不得不削减另一个 - 当然,这完全取决于权衡。此外,正如工程设计的现实一样,没有通用的正确或最佳答案,最终的选择可能是将两种类型的存储元素结合起来,以提供您所需的性能优先级,甚至可能添加一个惊喜的第三选择。

容量(功率和能量密度):要记住的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是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高于电池,但能量密度较低。因此,不可避免的困境:用于存储收获的能量(电池)的名义上“更好”的组件可能不是为您的负载(超级电容器)提供电力的更好的组件。例如,来自Taiyo-Yuden的PAS414HR-VA5R采用纽扣电池外形,直径1.55 mm×4.80 mm,电容为60毫法拉(mF),具有充电/放电特性(图2)它支持更大负载的能力。

能量收集

能量收集

图2:硬币式超级电容器,例如来自Taiyo-Yuden的PAS414HR系列,提供出色的充电(顶部)/放电(底部)循环性能。

充电/放电周期:这非常依赖于供应商和型号,以及供应商进行最重要的设计性能权衡的领域之一。但一般来说,电池在一到一万次充电/放电循环中是好的,而超级电容的额定电压在一万到100,000次之间。

放电深度:对于大多数电池,限制放电深度是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一般规则是将此放电限制为电池最大容量的10%至20%。相比之下,超级电容器的寿命受放电深度的影响要小得多。

外形尺寸:通常,超级外壳具有更大的物理尺寸,与较小的空间受限设计的兼容性较低。您可以安装PC板安装的电池,厚度小于1毫米,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板上的其他元件相当。 Cymbet CBC012-D5C-TR Enerchip是一款3.8 V锂电池,额定电流为12μAhr,厚度仅为5.0×5.0×0.9 mm(图3),与任何标准表面贴装元件一样。

图3:专业的锂化学成分可以实现极其紧凑的电池外形尺寸,如Cymbet的这款0.9毫米薄的表面贴装3.8-V Enerchip所示。

坚固耐用: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在较高温度下的降解速度更快。通常情况下,它们的温度指定为+ 70°C,而许多电池的温度仅为+ 60°C,您可以找到完全符合+ 85°C标准的电池。

负载瞬态性能:超级电容器在处理电流浪涌时比电池好得多,但它们的输出随负载迅速下降。

寿命:超级电容器具有相对较高的内部自放电,因此即使不使用它们,也会存在能量损失。根据型号,它们可以在大约一个月内通过这种泄漏排出,因此需要经常补充。相比之下,电池自放电每年约为10%。

成本:电池往往比超级电池更昂贵,尽管在进行公平比较时涉及很多因素。

良好的工程实践是对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在这方面,即使您通过使用超级电容器,可充电电池或两者兼顾,将能量收集视为一种非常长期的电源和能源,也要问问自己实际使用的产品寿命究竟是什么。

根据答案,不排除使用传统的非可充电硬币电池(如无处不在的CR2032)补充这些储能元件。这种类型的电池在低电流消耗下具有超过十年的保质期,并且可能是正确的附加装置,以克服超级电容器或可充电电池的弱点。很少有产品必须“永远”持续;通过增加一个小型,不可充电的储能元件,并以较低的总成本,可以实现十年无故障性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