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是合法的法律合同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对于法律而言,加密货币一直令人头疼(甚至是一种噩梦)。自从Ross Ulbricht于2011年2月推出丝绸之路在线市场以来,比特币及其同类一直在破坏当局监管全球,并确保其遵守规范、法规和法律的能力。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由区块链写入并执行指令的智能合约与法律本身非常相似,甚至会与全球的法律制度及我们对法律制度的管辖权发生潜在冲突。

然而,在1月底的一篇博客中,法学教授Giesela Rühl认为,智能合约并不一定与传统的合同法相冲突,国际法 - 特别是欧盟的罗马一法规 - 可以对其适用。这是一个罕见的肯定声明,基于区块链的合同可以无缝地整合到全球现有的法律框架中,不需要对所述框架进行重大改革。

但是,虽然其他法律专家同意Rühl的整体分析,但有些人仍然在质疑,认为现在还处于智能合约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现在就对它们会不会对世界现有法律框架造成问题下定论还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国际法不仅包括欧盟合同法,即使在欧盟内部,仍然存在个别成员国对罗马一法规的解释和制定不同的问题。

智能合约是合法的法律合同

Rühl在她的博客中提出的主要主张是,智能合约受国际法的约束,罗马一法规是决定欧盟所有民事和商业合同合法性的法律条款。更具体地说,她认为罗马一法规有能力将智能合约分配给特定的国家法律体系,如果不能立即明确智能合约的运作,这一点在一些情况下显然是有用的。

“通常可以将智能合约分配给特定的法律体系,因为罗马一法规并不依赖于形成地点或履行地点来确定适用的法律,而是依赖于连接因素,即政党选择和惯常居住地,这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社会中都运作良好。”

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法律专家同意她分析的主旨。Stephan Meyer和Martin Eckert--苏黎世和楚格MME律师事务所的区块链法律专家 - 向Cointelegraph表示,假设智能合约实际上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那么罗马一法规等国际法律框架显然适用于他们。

“Rühl教授正确地指出,罗马一法规仅适用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义务,”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写道,“因此,决定性的问题是智能合约是否可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

他们指出,一般来说,“智能合约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系统上,执行预定义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从法律角度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合约。两种受罗马一法规管制(以及可能的其他国际法实例)。

“一:智能合约的代码直接代表协议的内容和条款;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合约是(合法)合同的直接表现。二:智能合约旨在执行双边或多边合同完全或部分在区块链之外作出的协议(书面、口头或行为)。”

换句话说,如果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条款直接写入其中,或者如果相关方之间已达成协议,其意图维护并执行此类合同,则智能合约在法律上是可执行的。否则,智能合约“只是不符合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程序”,这意味着诸如罗马一法规之类的法律框架不适用于此。

尽管如此,Meyer和Eckert表示,即使他们不是法律合同,“智能合约也不处于法律真空地带”。这意味着,尽管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双方应该互动的条款,但如果智能合约导致违反此类法律,那么合约仍将受适用的国内或国际法律(不一定是合同法)的约束。例如,非正式的家庭聚会显然不是合同,但如果该方的某人攻击另一位客人,那么根据各种法律,这将构成犯罪。

选择你的法律

Rühl提出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智能合约对国际法来说也没有问题,因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国际仲裁中使用的原则)允许(智能)合约的当事人指定该合同所适用的国家法律。她在博客中写道:“体现在罗马一法规第3条中,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允许当事人将其合同提交给他们想要的法律 - 并且不需要与该法律有地域联系。”

但是,对于如何在智能合约方面坚持这一原则则存在争议。Rühl表示,很难看出法律的选择如何以算法的方式表现出来(‘if-this-then-that’)。因此,她建议需要某种补充文件或协议,来指明适用于任何智能合约的国家法律,尽管Meyer和Eckert并不完全同意她的观点。

“根据罗马一法规,适用的法律是通过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定的。对于大多数合同,没有特定的形式来定义条款。因此,[。。.]应该是在技术上和合法的情况下,可以在智能合约中包含法律条款的选择。当事人甚至可以达成并实施特定的智能合约功能,如果执行,则回复以下信息:‘本合同已根据其管辖选择瑞士法律’。”

Meyer和Eckert承认,法律的选择也可以包含在任何给定的智能合约之外的协议中,因此这种合同的任何一种方式似乎都不会构成具有太大困难的国际法。也就是说,其他法律专家认为,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性质可能使确定此类合同的特定管辖权变得非常困难。这是英国专业服务公司RPC的法律总监詹姆斯·考夫曼的观点,他警告说,智能合约最终可能需要就适用于他们的具体法律达成一致的国际协议。

“智能合约通常意味着你会有一个固有的国际安排,没有明显的合同地点,任何一方都不一定在任何地方,一切都通过区块链或云端完成,没有任何物理位置。智能合约不一定需要任何手动执行或签署,并且没有必要的合同主题,它只是确认一个数据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不需要具体的地方去签订合同。”

同样,鉴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假名或匿名性质,智能合约的一方或多方可能无法进行识别。正如智能合约服务提供商Vanbex的创始人Lisa Cheng所说,这需要对法律和智能合约平台进行一些调整。

“将法律适用于匿名一方总是存在困难的;一般来说,人们不会签订匿名协议(通过区块链或任何其他方法),并期望法律保护他们。但是,智能合约可以用于某种方式,使法律执行变得困难或不可能 - 解决方案是让受信任的智能合约平台控制这些用途。”

正如Cheng所暗示的那样,任何想要维护自己权利的人都不会匿名签订智能合约,而且很可能不会与匿名方订立智能合约(尽管这可能并不总是可以避免的)。这是Meyer和Eckert所同意的,同时仍然承认,确定相关各方的相关居住地和管辖权可能仍然很困难。

“鉴于大多数区块链系统的去中心化和伪匿名性质,确定最接近的连接和特征性能的位置可能非常困难。但是,当两方不同意时,相关法律的问题通常才具有相关性。若针对合同内容在法庭发起诉讼(针对不明身份者的诉讼通常没有意义),至少应该知道当事人的住所。”

国际和国家法律

然而,即使Meyer、Eckert和Rühl已经这样确定,智能合约已经被国际法所覆盖(至少部分),詹姆斯·考夫曼仍然质疑,罗马一法规等国际法是否有能力解决需要在各个国家/地区决定的问题。

“我从未真正理解人们(尤其是学者)在提及“国际法”时的意思。这听起来不错,在电影中也很好看,但在现实世界的实际水平上,很少有真正国际商定的法律。主要是因为即使在贸易集团(如欧盟),国家主权和现有的法理学意味着即使不同国家采用相同的规则文本,独立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通常也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规则。”

因此,即使智能合约对罗马一法规可能不成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对英国、法国或德国的合同法不会有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智能合约不会在欧盟以外产生问题,例如在美国、亚洲或非洲。

“当我们使用‘国际法’一词时,我们是在谈论每个国家的‘法律’吗?我们在谈论某种联合国法吗?”考夫曼反问道。“如果智能合约可能受到欧盟法律的约束,那么它可能是,但是欧盟法律对它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因为我们有那些直接适用的法律,那些法律必须是通过各国政权调解的。”

Kaufmann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尽管有一些初步的分类尝试,我们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智能合约是什么。因此,Rühl在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中如此早地得出结论,认为他们不会对国际法构成问题,是不成熟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Lisa Cheng的支持:“法律世界尚未充分吸收技术的新现实,包括智能合约。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将取决于世界各地司法管辖区的个别法律程序。”

然而,尽管有人警告说,围绕智能合约的问题必须逐个国家来回答,但Cheng还肯定地说,从根本上说,世界的法律体系迟早会回答这些问题:“在每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实践意义上,我们都认为智能合约是契约。世界只需要一段时间就可以像熟悉鸡尾酒餐巾一样熟悉它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