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届广交会开幕人工智能翻译设备大放异彩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124届广交会开幕,由大学生组成的“翻译举牌族”作为广交会的特色一景又在场馆外上演。而在场馆内,集合了神经网络翻译(NMT)、文字识别(OCR)、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等AI最新技术应用的智能翻译机吸引着大批展商驻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内一外”两种迥然不同的翻译服务画面是广交会翻译服务方式的折射,将视野从“翻译举牌族”拓展到广交会翻译发展的时间长河中,在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广交会的翻译服务方式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70年代以前 外商:我们不能自己请翻译

时任山东对外贸易局副局长张新回忆六七十年代的广交会时说,“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完全集中在国家的各类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并对省市实行条条管理。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出商品,由各类专业外贸公司统一收购后,再出口。”

交易会中,在每个交易馆里,都突出一个中心台,展出一些主要出口的商品。周围是许多小的谈判间。谈判间里配有样品、业务员和专门的翻译,门口写着这个房间主要出售的商品名称,采购商要进去得先预约谈判时间。据参展的外国客商回忆。“当时人们对外国人不太熟悉,没人愿意和我们说话,看我们的眼光也像看怪物。我们不能自己请翻译,谈生意时必须用展出单位请的翻译。”

一位曾担任翻译的老广交说,那会参加广交会首先要学习3天,内容主要是穿着打扮和礼仪,以便更好和外商进行文化交流。

80年代 外商一头雾水的“business”翻译

1978年之后的我国开始专心搞经济,广交会名字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机关改为广州对外贸易中心,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到1989年,结束了国家财政拨款办交易会的历史。

在这期间,贸易洽谈均由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员承担,同时兼顾翻译工作。当时业务员名片上的头衔也都直译为“business”,常常令外商一头雾水。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广州人梁某,曾因为会英语,被抽调到广交会,在外贸业务岗位上干了20多年,谈到广交会的翻译工作时说,“那时会期大半个月,还有午休时间,客商来得不集中,有时一天只接待几个客户。我们有时在宾馆睡到十点多才进馆,或者抽空去越秀公园走走,还曾经拉着客商在兰圃喝茶谈生意,一聊就是半天。”

90年代 场馆外排起长长的队伍学生翻译仔

90年代后,随着1988年我国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微观主体地位终于得到确立,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主角成了企业。广交会真正出现了市场化翻译,大量英语专业大学生与卖家浅谈后被使用。

随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更多的企业涌向交易会,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跳向国际市场,广交会也成为广州城最盛大的节日。大学生们在展馆外排起了长长队伍,寻求翻译之职,“举牌翻译族”成为广交会的特色一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1991年就开始服务广交会,广外学生处处长、连续七年担任广交会实习带队指导老师的谢应东回忆道,“实习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几百人,最多的时候有两千人,整个接待、咨询、会务的对外联络,基本被我们‘垄断’了。”

第116届广交会上,广外学子们的服务赢得外商的赞赏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学生参加广交会实习前外事培训

AI时代 智能翻译机成为广交会的翻译“新宠”

今年,广交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翻译。

在场馆内,记者发现,不少中外客商手持网易有道旗下的智能翻译机——有道翻译王进行洽谈,一个只有100g的硬件成为了外贸人群的随身翻译。

有道翻译王2.0Pro是有道旗下智能翻译硬件的第二代产品,应用了神经网络翻译(NMT)、文字识别(OCR)、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在内的业界领先的四大核心技术手段,翻译语言覆盖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中英日韩4种离线语音互译,43种语言在线互译,翻译质量媲美专业八级。考虑到高频的旅行和商务需求,有道翻译王还支持拍照翻译、语音助手、语音记事等多功能,满足不同场景的翻译需求。

“这几天来体验有道翻译王的客商非常多,最新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使得翻译结果更准确了,而且没有网络也可以随身翻译,这对于经常出国的商务人士来说非常方便”,网易有道的负责人表示,“有道翻译王支持43中语言,覆盖了包括英语、泰语、印尼语、越南语等‘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语言,广交会很多展商体验完都很兴奋。”

记者随机采访到一位正在体验的东南亚展商,“广交会的路牌指示还没有我们国家的语言,大部分展台也只是标注了汉语和英语,像产品说明书、菜单路牌这些在线翻译要一字一字输入很麻烦,所以必须带翻译,有道翻译王可以拍照翻译,实在是太神奇了,我想未来有一天我们出门都可以不用带专门的翻译了。”

从指定翻译到“翻译举牌族”,再到AI智能翻译机,广交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逐渐与科技摩擦出新的火花,为“中国制造”提供了走向世界最有力的平台。翻译技术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中外贸易中交流工具的变迁,也在贸易过程中彰显着领先的科技实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