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合理培养、规划、发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发展人工智能人才的相关建议:

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阵”,形成基础能力人才、源头创新人才、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多类型人才并重并用的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刘庆峰已经连续数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提案中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建议。人才是宝贵的财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前情况如何,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合理培养、规划、发展?

A.I.在“井喷”   但AI人才缺口将达500万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9月,******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巨大人口红利带来的海量数据、大量应用需求空间和应用场景,技术转化和产业应用工程人才的出现,都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自2014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迎来了一股创业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011家。

但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缺乏,始终是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占5%。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将超500万人。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人才的缺乏,让我国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和最核心体系的研究方面难以赶超发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大军的缺乏,让我国在A.I.产业结合方面步履迟缓,错过最新科技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机遇;人工智能意识氛围的缺乏,也让我国在A.I.+X的应用创新方面缺少万花齐放的繁荣。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也在下移。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正式进入了全国高中“新课标”。但是,对于巨大、迫切的市场需求,这些举措显然不够。

企校共建 产学研用一体化 培养A.I.人才

就在刘庆峰代表前往北京参加2019全国两会的前一周,他陪同安徽芜湖市相关领导一起,前往位于芜湖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安信工)视察调研。这所高校是在教育改革中,由科大讯飞与传统高校相结合、基于“校企联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以人工智能为教学特色,目前也已初见成效。

刘庆峰在此次调研中,特地体验了学校的机器人模拟对抗赛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在2017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东部赛区比赛中,安信工代表队先后击败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的参赛选手,最终在参赛的29支队伍中名列东部赛区第四,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这一成绩让业界学界刮目相看。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仅用36道环节就可以组装一部iPhone手机,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改变与成绩已经可见一斑。

芜湖市市长贺懋燮(左一)与刘庆峰(右一)一起观看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下设8个学院,24个本科专业,教职工500多人,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通过搭建“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平台,以学科竞赛带动能力培养;并把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建设网络课堂,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依托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人才优势和云计算中心大数据资源,在创新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构建了“A.I.人工智能LAB”、“A.I.大数据LAB”、“A.I.计算机LAB”,三大教学实验基地,开设线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等课程体系,依托科大讯飞博思平台,打造个性化学习教程,在线编程,在线测试,自动化诊断测试等,满足学生创新实践需求。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数据化监管,进行实时的图谱分析与优化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360°A.I.一体化空间与能力建设。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A.I.人才培养的成果,不仅是政、企、校联动办学的成功实践,也是科大讯飞开创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的成功实践。用A.I.产业带动A.I.教育,用A.I.教育促进AI研究,将A.I.研究投入A.I.实用,继续推动A.I.产业发展,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就在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并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性举措,正是对这一方案的提前实践。

组建“百校联盟”  完善A.I.+X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是一门赋能的科学,脱离了应用行业的A.I.,是无本之木。因此A.I.教学必须与相关产业相融合,实现A.I.+X,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强劲的引擎。

科大讯飞在从事A.I.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注重课程的全面升级。打造面向市场化的课程设计和“双师”模式,除了专业教师讲授理论课程,更有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人工智能企业工程师培养教学课程安排,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系统设计、总结完善,构建并实践了逐层递进、技术逻辑脉络清晰的能力培养主线,使得实践教学有效落地。

科大讯飞AI-LAB(人工智能实验室)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将携手百所高校共同打造生态联盟体系,构建双线学习场景,设立A.I. LAB实验场所,提供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整套实验室解决方案 ,包括AI实验超脑、软件平台与实验资源、智能硬件、A.I.产品、实验空间建设等。A.I. LAB从产、学、研系统工程需求出发,结合人工智能体验和展示诉求,将科大讯飞核心技术转化为人工智能实验资源,在“学”方面满足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培养需求,在“产”方面满足轻量级人工智能的产品研发需求,在“研”方面满足师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需求,助力高校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上实现内涵式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方面步入新台阶,完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集群建设,优化科研创新体系,有效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具有较大的教学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强共建生态  精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科大讯飞在为人工智能行业蓄积后备力量,但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要构建行业生态,源源不断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养分。2018年底,科大讯飞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签署了产、学、研、用《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特斯联、寒武纪、第四范式、科大讯飞四家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联合签署了《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育标准合作备忘录》。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在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统筹推动下,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产业人才。

科大讯飞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寒武纪、特斯联、第四范式共同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构建人工智能培养的生态,科大讯飞的努力才刚刚开始,在将来,国家相关部门联动越多,产业链伙伴参与越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受益就越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就越能从产、学、研、用做到融会贯通,培育的人才就越快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为此构筑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生态,才能彼此成就,良性循环、实现价值最大转化。

只争朝夕 玉汝于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于锲而不舍,玉汝于成;而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培养必须只争朝夕,在较短的周期内,培养出大批量、适应行业和市场的人才。相信科大讯飞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思路、A.I.+X的人才培养市场导向,再加上拥有与行业强者共建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科大讯飞一定会让A.I.人才培养这朵鲜花,生长出累累硕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