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在微软的预想中,未来的世界将充斥着各种智能语音助理。美国时间5月6日,微软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Build正式在西雅图开幕,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主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微软对人工智能(AI)助理产品的愿景。
纳德拉判断,未来全球的每一家组织都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AI助理,就像今天每家企业都有一个官网一样。做出这一判断的背后,是企业希望掌握语音助手与消费者、公司员工之间沟通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而不愿意与科技巨头共享。
“这些机器人与用户对话留下的数据,可能会是每家企业的核心资产,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产品和服务。”纳德拉表示,“对企业来说,建造自己的语音助理将具有战略意义,就像建公司官网或App。”
语音助手是近年来科技行业最热的话题之一,被认为是操作系统、浏览器、手机应用之后的用户新入口。在该领域,微软目前走的是一条与亚马逊、谷歌和苹果截然不同的道路。自2011年起,苹果和谷歌凭借在手机操作系统上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的语音助手Siri和Google Assistant把守着移动端入口。2014年,亚马逊推出智能音箱Echo和语音助理Alexa,从智能家居切入,实现了对苹果和谷歌的换道超车。此后,全球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卷入智能音箱市场的混战,2018年全球出货量已超过8600万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atista的统计,2018年四季度,亚马逊智能音箱的发货量排名全球第一,占35.5%的市场份额,谷歌、阿里、百度、小米和苹果紧随其后,分别占30%、7.3%、5.7%、4.6%和4.1%的市场份额。
微软曾在2017年5月与三星旗下音响品牌哈曼卡顿合作,发布了搭载微软语音助手小娜(Cortana)的智能音箱Invoke,但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记者没有在本届Build的大会现场看到这一产品,反倒是有大批Echo在展示区销售,因为亚马逊与微软在去年打通了彼此的语音助手。
通过内置于最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小娜目前已经进入全球PC市场,但用户活跃度有限。在中国,微软主推的是小冰,主要通过与华为、小米、网易云音乐等合作来实现落地。
近几年,微软主营业务转向企业级市场,于2016年的Build大会上发布了Bot framework(机器人框架服务),允许开发者在此基础上打造属于自己的语音助手。
本届Build,纳德拉表示,通过使用微软的机器人框架,每周都有3000多个新的语音助手诞生,成为“对话式App“。这些客户中,有些是德国宝马那样的跨国企业,不愿直接用亚马逊、苹果的语音助手,就找到微软,帮其打造自己的语音助手。
在微软看来,目前语音助手所处的阶段,与刚有互联网时的网络类似。微软内部专门负责对话式AI的部门副总裁Lili Cheng向财新记者表示,未来各家企业的语音助手与微软小娜、亚马逊Alexa等的关系,会像现在公司官网与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两者不会相互取代,而是各司其职。
她表示,微软已经发现,这两种语音助手之间有彼此打通的需求,公司的语音助手希望连到微软、亚马逊等的语音助手上,以获取其没有的信息,而科技企业也希望培育自己的生态,比如微软推统一的机器人框架,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由各种语音助理组成的生态。
演讲中,纳德拉提到,目前行业仅仅迈出了向对话式人工智能前进的第一步,语音助手要想改进,还需在三方面发力:一是要实现更加自然的多轮对话,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交谈中的上下文,看起来更加聪明;二是让语音助理实现一次性完成多个任务,目前的语音助手还是命令式的,一次只能发一个指令,让它做一件事情,未来需要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三是使各个语音助手之间实现联通,让它们能够协作完成任务。
纳德拉表示,微软也将不断提升小娜的能力,包括去年收购了硅谷对话系统公司Semantic Machines,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尽管最近一段时间,整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对话仍属于发展的最早期。”他表示。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