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几十年来,汽车行业对于自动化行业来说,是如同“常青树”般的下游产业。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转折性的一年,在经历连续28年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5个月的汽车产销量整体下降趋势仍没有缓解。
有行业人士评,车市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增量停滞,存量升级”的时代。
受累于汽车行业的下行,去年自动化市场也相应出现了波动。
那么,身处上游的自动化供应商们,该如何在这一新变化中把握机遇呢?
追本溯源,自然是从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两个角度
工控君了解到,得益于近两年国内政策在汽车智能制造的推动,汽车行业明显朝着网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这也对自动化供给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更是自动化的新机遇。
实际上,从自动化角度来说,“网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可以统称为工业4.0时代的“新自动化”。
从一辆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自动化厂商有两个角度可切入。
一个是纵向,即产品从无到有的各环节服务,利用数据优化工艺;另一个则是横向,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利用数据打通产业价值链。
诚然,以上两个角度不是唯一的方法,但的确是近两年市场增长比较快的需求。
显然,核心是数据的有效利用。工控君认为,转型的结果都会落到数字化虚拟和数字化现实两方面,而虚拟最终也会反馈到现实。
数字化虚拟和现实
何为数字化虚拟?
它代表了企业里非真实存在的构成,而这一切来源于数据。
此前,工控君参加的一些自动化用户年会和智能制造william hill官网 上,有两个前几年不太被提起的技术,今年几乎成了最热的新宠儿。
它们正是虚拟的魅力——三维仿真技术和虚拟增强现实技术。
今年凡是关于上述两个技术出现的场合,都会吸引众人的围观。
像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国际巨头均做了相应的部署。
三维仿真技术和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数字化工厂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在多家车企落地。
例如西门子为中国一汽打造的数字化工厂,即利用了其“数字化双胞胎”理念,营造了与现实世界对称的数字化镜像。
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工厂管理环节,虚拟的镜像都能发挥作用。
在产品研发阶段,利用三维软件实现协同操作,并对虚拟的产品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和研发成本。
在生产管理阶段,将虚拟的制造流程模型集成到管理系统中,可实时调度、调整和优化生产。
在设备管理领域,通过虚拟调试模型,实现机械和电气信号的连接,缩短投产时间。
最终,“当实时数据与三维仿真模型连接后,工厂将可视化和透明化,通过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数据的不断迭代,模型的不断优化,进而获得最优的解决方案。”
据悉,吉利汽车某个智能工厂的搭建,也是基于虚拟技术实现了工厂的集成调试,生产效率约提高20%、成本降低约20%……
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建立的虚拟模型对于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也尤为重要。
例如北京奔驰,结合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将大量的生产数据转化为可被识别和利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建模和分析,输出最终预测结果反馈到现场,为现场作业提供决策。
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再反馈到大数据平台,不断优化预测能力。
现在,奔驰的点焊产线可以提前8小时以80%的准确率实现设备故障预警,涂胶产线可以提前24小时以78%的准确率实现设备故障预警。
如果说,虚拟技术在纵向上优化了工艺流程,那么信息系统的集成则在横向上优化了产业链,这一部分对于自动化厂商来说再熟悉不过,工控君不再过多复述。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技术的实现也必须是建立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
奔驰之所以能够实现订单式生产,是因为从生产零件到整车都有相呼应的二维码追踪,并在接收到订单时这些信息随即进入到了智能生产控制模型中。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生产流程的环节都能实时共享系统中其对应的信息。
“依据电子标签与控制终端,可以实现装配质量控制、生产系统报告数据的实时监控、记录、分析、反馈与调节的闭环控制。”
未来,随着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将发挥更智能化的作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