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gilex FPGA看英特尔如何设计产品新模式

可编程逻辑

1367人已加入

描述

Agilex是Agile(敏捷)和Flexible(灵活)两个词语的结合体,而这两个特点也正是现代FPGA技术最为核心的两大要点。英特尔在2015年时就承诺说未来会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点5的异构架构,包括:分立的CPU+FPGA、封装集成的CPU+FPGA、以及将Intel CPU/FPGA/ARM叁者进行管芯集成的FPGA。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通过集成,不但能够降低延时,提高效能和性能/瓦,更可以统一处理器和FPGA之间的工具流程,为不同的性能需求提供更广泛的体系结构支持。4年之后,Agilex FPGA通过异构架构,实现了对不同制程工艺、不同逻辑单元之间的集成,在灵活性和定制化方面实现了突破。

根据英特尔2月份的基准测试,Agilex在最大时钟速率(Fmax)上比Stratix 10提高了40%,而总能耗降低高达40%。此外,Agilex还具有高达40 TFLOP的DSP性能(FP16配置)和92 TOP DSP性能(INT8配置)。坦率的说,仅凭异构架构这一点,Agilex FPGA其实是无法实现上述性能指标的,那幺,Agilex FPGA中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黑科技”呢?

对于英特尔这样拥有“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巨头来说,拥有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技术和封装技术,是构建领先产品的基础与关键。在架构日以及随后的CES 2019展上,英特尔相继展示了覆盖云到端的10纳米产品,包括“Ice Lake”PC 处理器、“Lakefield”客户端平台、“Snow Ridge”网络系统芯片、“Ice Lake”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以及被外界视为继2018年推出的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EMIB)封装技术之后,又一个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Foveros”3D封装技术。

为了确保性能的一致性,Agilex FPGA器件核心的FPGA逻辑结构芯片同样采用了英特尔10纳米芯片制程技术构建,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FinFET制程技术之一。同时,Agilex还融合了英特尔专有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EMIB)集成的 3D 异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它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方法,有助于将Chiplets和FPGA逻辑结构芯片集成至相同的封装中。

Agilex FPGA的逻辑结构芯片采用了第二代英特尔HyperFlex架构,除了与第一代架构一样,在整个核心结构中都使用额外的寄存器Hyper-Registers外,二代架构还提升了整体结构性能,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功耗,其中最显着的一项改进是在超级寄存器中添加了高速旁路。

而Chiplets是一种物理IP模块,可通过封装级集成方法和标准化接口集成其他Chiplets。借助Chiplets这种混合搭配模式,收发器数量不再受通道数量的限制。设计人员要想增加或减少收发器通道数量,只需添加所需的收发器Chiplets即可,无需重新布局芯片以集成不同数量的通道。仅此一项,英特尔就将单个收发器通道的速度从58Gbps提升到112Gbps。

在数据中心里作为CPU的硬件加速器,用来加速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金融计算、网络功能卸载等各类应用,是当前FPGA的一个主要应用场景。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缓存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明确CPU与硬件加速器之间的内存互联协议。

今年3月,英特尔宣布联合微软、阿里、思科、戴尔EMC、Facebook、谷歌、惠普企业HPE和华为等公司,共同推出一个全新的互联标准,取名为Compute Express Link(CXL),应用目标锁定互联网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云计算与云服务等领域,而这也正是FPGA大显身手的重要平台。

为了确保高性能在线处理和处理器负载加速,英特尔Agilex FPGA支持最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接口,包括PCIe Gen 5和CXL,并将成为首款采用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一致的高速缓存和内存互联结构的FPGA。

Agilex FPGA 支持各个层级的内存资源,包括通过专用接口提供的嵌入式内存资源、封装内内存和片外内存。该层级结构的第一层是嵌入式片上内存,包括MLAB、块RAM和eSRAM,每种内存均可提供不同的容量,以满足不同的处理需求。此外,英特尔在设计中还使用SIP技术将高带宽内存(HBM)直接集成至Agilex FPGA器件中,有助于缩减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板尺寸和成本,简化与降低电源需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Agilex平台还集成了eASIC技术。这种集成eASIC芯片定制技术能够实现从FPGA到结构化ASIC的迁移。换句话说,用户可以利用eASIC自身具备的可复用 IP 的自定义逻辑连续体,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灵活优化,快速从FPGA转移到ASI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