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回帖(1)
2021-11-3 09:22:33
一、感光器件
提到数码相机,不得不说到就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元件。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元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1.感光元件工作原理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和传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只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分工合作组成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方式都已经定型。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聚光镜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子线路矩阵所组成。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的公司分别为: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Fuji和Sharp,大半是日本厂商。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2.两种感光元件的不同之处
由两种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同时,这几年来,CCD从30万像素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的600万,像素的提高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若有哪家摄像头厂商生产的摄想头使用CCD感应器,厂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以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甚至冠以“数码相机”之名。一时间,是否具有CCD感应器变成了人们判断数码相机档次的标准之一。
CMOS影像传感器的优点之一是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CD为提供优异的影像品质,付出代价即是较高的电源消耗量,为使电荷传输顺畅,噪声降低,需由高压差改善传输效果。但CMOS影像传感器将每一画素的电荷转换成电压,读取前便将其放大,利用3.3V的电源即可驱动,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传感器的另一优点,是与周边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整合性高,可将ADC与讯号处理器整合在一起,使体积大幅缩小,例如,CMOS影像传感器只需一组电源,CCD却需三或四组电源,由于ADC与讯号处理器的制程与CCD不同,要缩小CCD套件的体积很困难。但目前CMOS影像传感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噪声的产生,未来CMOS影像传感器是否可以改变长久以来被CCD压抑的宿命,往后技术的发展是重要关键。
3.影响感光元件的因素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影像感光元件成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光元件的面积;二是感光元件的色彩深度。
感光元件面积越大,成像较大,相同条件下,能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各像素间的干扰也小,成像质量越好。但随着数码相机向时尚小巧化的方向发展,感光元件的面积也只能是越来越小。
除了面积之外,感光元件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色彩深度,也就是色彩位,就是用多少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记录三种原色。非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一般是24位的,高档点的采样时是30位,而记录时仍然是24位,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的,据说已经有了48位的CCD。对于24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8=25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256x256x256约16,77万种。对于36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12=409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12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4096x4096x4096约68.7亿种。举例来说,如果某一被摄体,最亮部位的亮度是最暗部位亮度的400倍,用使用24位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来拍摄的话,如果按低光部位曝光,则凡是亮度高于256备的部位,均曝光过度,层次损失,形成亮斑,如果按高光部位来曝光,则某一亮度以下的部位全部曝光不足,如果用使用了36位感光元件的专业数码相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4.感光元件的发展
CCD是1969年由美国的贝尔研究室所开发出来的。进入80年代,CCD影像传感器虽然有缺陷,由于不断的研究终于克服了困难,而于80年代后半期制造出高分辨率且高品质的CCD。到了90年代制造出百万像素之高分辨率CCD,此时CCD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算一算CCD 发展至今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进入90年代中期后,CCD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CCD的单位面积也越来越小。但为了在CCD面积减小的同时提高图像的成像质量,SONY与1989年开发出了SUPER HAD CCD,这种新的感光元件是在CCD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依靠CCD组件内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成像质量。以后相继出现了NEW STRUCTURE CCD、EXVIEW HAD CCD、四色滤光技术(专为SONY F828所应用)。而富士数码相机则采用了超级CCD(Super CCD)、Super CCD SR。
对于CMOS来说,具有便于大规模生产,且速度快、成本较低,将是数字相机关键器件的发展方向。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断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断推陈出新,高动态范围CMOS器件已经出现,这一技术消除了对快门、光圈、自动增益控制及伽玛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质量。另外由于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却不上升多少。相对于CCD的停滞不前相比,CMOS作为新生事物而展示出了蓬勃的活力。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以已经有逐渐取代CCD感光器的趋势,并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流的感光器。
二、CCD尺寸
说到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
第三层: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三、最大像素数
元件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四、有效像素数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五、最大像分辨率
最大分辨率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分辨率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分辨率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分辨率,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分辨率,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分辨率也直接和数码照片的输出有关系,下面的列表,为用户提供了数码照片输出和图片像素的关系。
五、最高分辨率
数码相机能够拍摄最大图片的面积,就是这台数码相机的最高分辨率。在技术上说,数码相机能产生在每寸图像内,点数最多的图片,通常以dpi为单位,英文为Dot per inch。分辨率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点)。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度就越大,也能表现更丰富的细节。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更多的内存,更大的硬盘空间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够充分(图形分辨率较低),就会显得相当粗糙,特别是把图像放大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时候。所以在图片创建期间,我们必须根据图像最终的用途决定正确的分辨率。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证图像包含足够多的数据,能满足最终输出的需要。同时也要适量,尽量少占用一些计算机的资源。
通常,“分辨率”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时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图形的长度和宽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每英寸点数)经常都会出现混用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请读者注意分辨。
分辨率和图象的像素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算,一张分辨率为640 x 480的图片,那它的分辨率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 x 1200的图片,它的像素就是200万。这样,我们就知道,分辨率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图片在长和宽上占的点数的单位。一张数码图片的长宽比通常是4:3。
六、光学变焦
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部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七、数字变焦
数字变焦也称为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 Zoom,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积越小,那么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较差。
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过索尼独创 “智能数码变焦”,据说该先进技术,可以使图像在数码变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一台数码相机的总变焦数计算如下:举例索尼的F717光学变焦为5倍,而数码变焦为2倍,所以最大变焦数为10倍。数码相机内的数码变焦一般可以关掉。除此之外还有全新独有的Sony智能变焦功能,可放大变焦拍摄,不会将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细致质素。智能变焦因应不同影像尺寸的选择,提供不同程度的强化变焦功能。有别于数码变焦,智能变焦能保持画质与原本影像相同。
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因为太大的数码变焦会使图像严重受损,有时候甚至因为放大倍数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摄的画面。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八、相于当35mm尺寸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九、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
镜头性能
数码相机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材质则分为玻璃与塑料两类。如果数码相机镜头以玻璃为材料,很多用户及商家都说玻璃镜头透光率佳、投射图像更清晰。不过目前许多测试报告都显示,玻璃的透镜并不一定比塑料材料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同时玻璃镜头也可能增加相机重量,因此选购时还是应该做多面向观察,不要拘泥在镜头材质问题上。
我们来了解一下镜头和感光器件的摆设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右至左该镜头组件依次由透镜、电子快门、透镜组1、透镜组2以及CCD组成。拍摄的影像就是沿着这条光路投射在CCD上成像的。组件中的焦距调节系统和快门系统是由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构成的,二者是连接在一起。在电机的带动下,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可以前后移动,进行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最清晰的图像,由电子快门控制曝光。多组透镜是完成光学成像的,而最后的CCD可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如果你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那么后面接的数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f=8-24mm,38-115mm(相当于35mm传统相机)”,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十、等效35mm相机焦距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十一、对焦范围
对焦范围即数码相机能清晰成像的范围,通常分为一般拍摄距离与近拍距离。相机的一般拍摄距离通常都标示为"**cm--无穷远”,而且大部分数码相机则往往还会提供近距离拍摄功能(Macro),来弥补一般拍摄模式下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些相机就非常强调具有支持1厘米近拍的神奇能力,适合用来拍摄精细的物体。
目前低端的数码相机(300万像素以下)一般都能自动对焦,而且大部分对焦范围都比较广;而中高端的数码相机机除了自动对焦外,还提供有手动对焦,来满足拍摄者的需求。
十二、近拍距离
近拍距离又称为微距拍摄,通常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有一朵小花(如下图)的那个按钮,就是微距拍摄的转换按钮。
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用微距拍摄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不像拍摄风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微距上手比较快,虽然多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称得上是精品。
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在微距摄影中,有一个名词是必须要认识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为微距摄影其实就即如放大摄影,故放大率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实物主体大小的比例来定义,故此放大率是以一个比例来表达。由于这缘故,放大率又称为「影像比例」。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积为24mmx36mm,若我们使用的镜头能把一个面积同样为24mmx36mm的主体完整地记录在135菲林上,这支镜头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应记住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现在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微距功能不等,有的为10cm—20cm,有的可以达到1cm—2cm的微距。
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来说,微距的拍摄能力由镜头所决定。现在,差不多每一支镜头皆有微距功能,但它们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实是指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镜头的放大率要达至1:2甚至1:1,才称得上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摄器材,用家毋须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镜头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无限远时表现出来的,但微距镜头刚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近距离时表现出来的,故要拍摄高质素的微距照片,必须选择微距镜头。
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由20mm至135mm不等。较广角的微距镜头多会连同伸缩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广角镜连同伸缩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达5:1-12:1的放大率。
十三、光圈范围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十四、显示屏尺寸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数码相机显示屏尺寸即数码相机显示屏的大小,一般用英寸来表示。如:2.0英寸、2.5英寸等等,目前最大的显示屏在3.5英寸。数码相机显示屏越大,一方面可以令相机更加美观,但另一方面,显示屏越大,使得数码相机的耗电量也越大。所以在选择数码相机时,显示屏的大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
十五、旋转液晶屏
旋转液晶屏即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LCD)在一个平面内能够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拍摄角度,抢拍到角度最佳的照片,特别适合于自拍照片。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可以分为左右旋转和上面旋转。如下图:
十六、快门类型
快门英文名称为Shutter,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
首先说说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区别。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控制快门的原理不同,如电子快门,是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机械快门控制快门的原理是,齿轮带动控制时间,连动与齿轮为铜与铁的材质居多。前者受到风沙的侵袭容易损坏,后者虽也怕风沙的侵蚀,但是清洁方便。
再说说B门,当需要超过1秒曝光时间时,就要用到B门了。使用B门的时候,快门释放按钮按下,快门便长时间开启,直至松开释放钮,快门才关闭。这是专门为长曝光设定的快门。
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住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也就是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完善的快门通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十七、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十八、闪光灯
闪光灯的英文学名为Flash Light。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使用闪光灯也会出现弊端,例如在拍人物时,闪光灯的光线可能会在眼睛的瞳孔发生残留的现象,进而发生「红眼」的情形,因此许多相机商都将"消除红眼"这项功能加入设计,在闪光灯开启前先打出微弱光让瞳孔适应,然后再执行真正的闪光,避免红眼发生。中低档数码相机一般都具备三种闪光灯模式,即自动闪光、消除红眼与关闭闪光灯。再高级一点的产品还提供“强制闪光”,甚至“慢速闪光”功能。
十九、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据文件保存在磁介质设备或者光记录介质上。如果说数码相机是电脑的主机,那么存储卡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存储记忆体除了可以记载图像文件意外,还可以记载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硬盘。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SM、记忆棒和小硬盘。
CF卡: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CF卡使用3.3V到5V之间的电压工作(包括3.3V或5V)。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CF卡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存储行业标准,保证CF产品的兼容,保证CF卡的向后兼容性;随着CF卡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各厂商积极提高CF卡的技术,促进新一代体小质轻、低能耗先进移动设备的推出,进而提高工作效率。CFA总部在加拿大的Palo Alto,其成员有权免费得到CF卡、CF商标和CF技术详情。CFA成员包括3COM,佳能、柯达、惠普、日立、IBM、松下、摩托罗拉、NEC、SanDisk、精工(爱普生)和Socket Communications等120多个。而且其中的主要数码相机生产研发厂商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从事于CF产品的开发。
CF卡有以下缺点:
1、容量有限。虽然容量在成倍提高,但仍赶不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发展。目前的5百万像素以上产品已经是流行的高端产品最低规格,而民用主流市场也达到3百万像素级别。普通民用的JPEG压缩格式下,容量尚可,但是专业级的TIFF(RAW)格式文件还是放不下几张图像数据。
2、体积较大。与其他种类的存储卡相比,CF卡的体积略微偏大,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数码相机体积,所以现下流行的超薄数码相机大多放弃了CF卡,而改用体积更为小巧的SD卡。
3、性能限制。CF卡的工作温度一般是0-40摄氏度。因此0度以下的环境中,数码相机基本可以说变成了“废物”。即使是专业机也不能幸免。虽然目前军用的CF卡耐寒能力达到-40摄氏度,可是什么时候普及,价格什么时候跌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地步还不得而知。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F型卡容量已经达640M。一般市场上常见的是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几种(128MB以上的为Ⅱ型)。
SM卡:
SM(Smart Media)卡是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为了推动SmartMedia成为工业标准,1996年4月成立了SSFDCwilliam hill官网
(SSFDC即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实际上最开始时SmartMedia被称为SSFDC,1996年6月改名为SmartMedia,并成为东芝的注册商标)。SSFDCwilliam hill官网
有超过150个成员,同样包括不少大厂商,如Sony、Sharp、JVC、Philips、NEC、SanDisk等厂商。SmartMedia卡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微存贮卡,一度在MP3播放器上非常的流行。
SM卡的尺寸为37mm×45mm×0.76mm(图1),由于SM卡本身没有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而且由塑胶制成(被分成了许多薄片),因此SM卡的体积小非常轻薄,在2002年以前被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当中,比如奥林巴斯的老款数码相机以及富士的老款数码相机多采用SM存储卡。但由于SM卡的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是集成在数码产品当中(比如数码相机),这使得数码相机的兼容性容易受到影响。
目前新推出的数码相机中都已经没有采用SM存储卡的产品了。
SD卡: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新闻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数码相机也开始支持SD卡。
很多存储卡公司都有开发SD卡,松下是目前SD卡最主要的生产厂家,2000年时 SD卡容量已经从8MB到64MB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数据传输率为2MB/s。到2001年末单卡容量已经高达512MB,数据传输率也提升到10MB/s。松下计划到2003年推出容量达到1GB,数据传输率为20MB/s的高性能储存卡,到2005年容量有望达到4GB。看来另辟蹊径的SD卡有望在数码相机存储介质方面打开另外一片天。
记忆棒:
索尼一向独来独往的性格造就了记忆棒的诞生。这种口香糖型的存储设备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索尼影音产品上通用。记忆棒(Memory Stick)外形轻巧,并拥有全面多元化的功能。它的极高兼容性和前所未有的“通用储存媒体”(Universal Media)概念,为未来高科技个人电脑、电视、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便携式个人视听器材提供新一代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字信息储存、交换媒体。
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三星、爱华、三洋、卡西欧、富士通、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目前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 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
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
微型硬盘:
MICRoDRIVE是美国IBM公司推出的大容量存储介质,中文名称叫微型硬盘。由于数码相机缺少大容量的存储介质,曾一度阻碍了数码相机的发展,IBM公司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空白,结合自己在硬盘制造方面的优势,果断地推出了与CF卡Ⅱ型接口一致的微型硬盘,刚推出时容量便高达340MB,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容量已达到1G,使数码相机以AVI格式拍摄动态影像时不必再用秒计算了。当然就目前的价格来看它还是比较贵的,不过就每MB性价比来看,它要比SM卡、CF卡和记忆棒划算多了。另外从理论上讲,只要支持CF卡Ⅱ型接口的数码相机也支持微型硬盘,但实际上有些机型如爱普生PC-3000虽然采用Ⅱ型接口,却不支持微型硬盘。目前支持微型硬盘的数码相机有卡西欧QV3000EX、佳能PoWERShot S20、G1等机型。
MMC卡:
MMC(MultiMediaCard,多媒体存储卡)由SanDisk和Siemens公司在1997年发起,与传统的移动存储卡相比,其最明显的外在特征是尺寸更加微缩——只有普通的邮票大小(是CF卡尺寸的1/5左右),外形尺寸只有32mm×24mm×1.4mm,而其重量不超过2g。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半导体移动存储卡,它对于越来越追求便携性的各类手持设备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MMC在设计之初是瞄准手机和寻呼机市场,之后因其小尺寸等独特优势而迅速被引进更多的应用领域,如数码相机、PDA、MP3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游戏机、数码摄像机乃至手持式GPS等。
另外,由于采用更低的工作电压,驱动电压为2.7-3.6V。MMC比CF和SM等上代产品更加省电,目前常见的容量为64MB/128MB,ATP Electrionics公司已经率先推出了1GB的高容量MMC卡。
闪光模式
二十、自动闪光
通常传统胶卷相机与数码相机在不作任何设定变动的时候,闪光灯模式都预设在“自动闪光”模式下。此时,相机会自动判断拍摄场景的光线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会自动在拍摄时打开闪光灯进行闪光,以弥补光线。我们大部分的拍摄情况下,“自动闪光”模式都足以应付。
二十一、防红眼
防红眼英文学名为Redeye reduction,在数码相机上的标志一般为一只“眼睛”。“红眼”现象在拍摄人像照片(尤其是比较近的距离、环境较阴暗)时常会发生。这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反射闪光而引起的。如果你不想让拍摄出来的人或动物的眼睛出现“红眼”,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消除红眼”模式先让闪光灯快速闪烁一次或数次,使人的瞳孔适应之后,再进行主要的闪光与拍摄。以下为开不开防红眼和开防红眼两种模式下拍出来的不同图片。
二十二、强制不闪光
强迫数码相机关闭闪光灯。不管拍摄环境的光线条件如何,都不准闪光。此功能最适宜于静止使用闪光灯的地方进行拍摄。
二十三、强制闪光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环境中,都开启闪光灯进行闪光。通常用在对背对光源的人物进行拍摄,可以增强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点增加和曝光过度。
慢速同步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环境中,都开启闪光灯进行闪光。通常用在对背对光源的人物进行拍摄,可以增强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点增加和曝光过度。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拍照时,如果使用闪光灯加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很容易造成前景主体太亮,甚至是白晃晃的一片,而背景却依旧灰暗,无法辨别细节。而“慢速闪光同步”会延迟数码相机的快门释放速度,以闪光灯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门(如1/5秒)为弱光背景曝光。这样,就能够拍摄出前后景均得到和谐曝光的照片。
二十四、外置闪光灯
外置闪光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用于不同厂商相机的通用型号,另一种是特定相机专用型号。内置于数码相机中的闪光灯由于是直接把强光照射到拍摄对象上,因此有时会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候最好使用外置闪光灯。最近,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数码相机也越来越多。如果是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机型,不用的话就太可惜了。
二十五、前/后帘同步闪光
在弱光的情况下,快门速度比较慢,而前/后帘同步闪光,基本上不会提高快门速度。比如正常测光,最大光圈的时候,快门速度是1秒。开启前三种闪光模式后,快门速度能提高到1/90秒。而前帘同步闪光,在快门开启的同时闪光1/90秒,然后继续曝光到1秒或1/2秒。后帘同步闪光和前帘同步闪光相反,快门开启后,直到快门关闭的最后,才开始闪光。
二十六、曝光模式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快门和光圈优先: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举例说明,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因为快门快了,进光量可能减少,色彩偏淡,这就需要增加曝光来加强图片亮度。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二十七、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多点测光:
多点测光是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别光物体。首先,用户要对景物背景,一般为光源物体进行测光,然后进行AE锁定;第二步是对背光景物进行测光,大部分的专业或准专业相机都会自动分析,并用闪光灯为背光物体进行补光。
二十八、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以下面两幅图片为例,上面的是曝光补偿等于0时候所拍的,而后者是等于+1时所拍的,可见区别明显。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二十九、曝光测量
一般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和AF区测光方式四种。矩阵测光可以将画面多个区域的测量值与典型组合库进行比较以决定适合整个图像的最佳曝光;中央重点测光用于人像,根据画面中央的亮度调节曝光,但仍保留情景细节;点测光时,相机对显示屏中央用圆圈表示的区域进行测光,即使背景较量或较暗,也可确保测量目标区域的被摄对象能正确曝光;而AF区测光方式是当采用自动或手动对焦区域选择时,使点测光与激活的对焦区域间建立连接。
三十、白平衡调节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下面一些图片,就显示了在不同颜色光线下的不同图象。
第一幅图片采用自然光,强加白平衡后,图像偏蓝。若在灯光底下用白平衡,图片的色调就会恢复到原色状态,白平衡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有些相机除了设计自动白平衡或特定色温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动白平衡调整。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现在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钨光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手动调节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三十一、等效感光度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
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
由下图看出,ISO值高的图片会比ISO值低的图片亮,但是同时,也容易增加噪点。
三十二、防抖性能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举个简单例子:佳能A75的镜头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广角端,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较为清晰,而在长焦端,快门速度应该要达到1/125秒才行。而且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370MM以上,因此,快门速度必须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只能望远兴叹了。
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胶片或是CCD/CMOS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机构来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防抖,到目前为止,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目前推出过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的厂家有:佳能、尼康、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松下和适马。
防抖的好处,在一定的快门以下,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小DC 上的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但是,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加上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我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
三十三、自拍功能
自拍功能英文学名为Self-timer,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又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所使用的。通常有两档可以设置,包括2秒延迟自拍和10秒延迟自拍。
用户把各种参数设定后,预设自己将会在照片上的位置,然后按下快门。这个时候数码相机开始倒数,倒数时间由用户设定(2秒或者10秒),这个时候,用户也在数码相机面前摆下姿势,倒数完毕,相机快门自动释放,把图片摄入。这就是自拍的全过程。
三十四、连拍功能
连拍功能英文学名为continuous shooting,是通过节约数据传输时间来捕捉摄影时机。连拍模式通过将数据装入数码相机内部的高速存储器(高速缓存),而不是向存储卡传输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拍摄多张照片。由于数码相机拍摄要经过光电转换,a/d转换及媒体记录等过程,其中无论转换还是记录都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记录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所有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不很快。
连拍一般以帧为计算单位,好像电影胶卷一样,每一帧代表一个画面,每秒能捕捉的帧数越多,连拍功能越快。目前,数码相机中最快的连拍速度为7帧/秒,而且连拍3秒钟后必须再过几秒才能继续拍摄。当然,连拍速度对于摄影记者和体育摄影受好者是必须注意的指标,而普通摄影场合可以不必考虑。一般情况下,连拍捕捉的照片,分辨率和质量都会有所减少。有些数码相机在连拍功能上可以选择,拍摄分辨率较小的照片,连拍速度可以加快,反之,分辨率 大的照片的连拍速度会相对减缓。
通过连续快拍模式,只须轻按按钮,即可连续拍摄,将连续动作生动地记录下来。
三十五、短片拍摄功能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有别于DV(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只可以把视频文件存放在记忆卡里面,由于记忆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集中用于数码相机拍摄短片的文件多为AVI,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 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这样的视频文件非常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索尼推出的数码相机,可以分辨率为640 x 48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分辨率上已经接近DV短片的720 x 576 (PAL制),但在记录速度上,还是有所不及DV的25帧每秒。而另一种记录格式是以160 x 112的分辨率,每秒30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记录速度上超过了DV带,而分辨率上有所差距。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可以使用。
三十六、MPEG-4视频录制
数码相机的短片录制的格式主要有:AVI(动态JPEG),QUIKETIME 动态 JPEG和MPEG4格式。其中MPEG4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一种,代表着数码相机视频录制格式的发展方向。
MPEG4格式是以微软的MPEG4 v3标准为原型发展而来的。它的视频部分采用MPEG4格式压缩,具有可与DVD媲美的高清晰画质;音频部分则以MP3格式进行高质量压缩;最后,由视频部分和音频部分组合成效果足以让我们耳目一新的AVI文件。MPEG4是网络视频图像压缩标准之一,特点是压缩比高、成像清晰,容量小,一部DVD-9碟,可以存贮10多部高清晰MPEG4网络电影。
MPEG4视频压缩算法能够提供极高的压缩比,最高可达200:1。更重要的是,MPEG在提供高压缩比的同时,对数据的损失很小。MPEG4是MPEG提出的最新的图像压缩技术标准。它可以说是对上挑战DVD对下力压SVCD,其对DVD和SVCD造成的威胁不言而喻(有人说它是DVD杀手)。据说MPEG4是美国禁止出口的编码技术,用它来编码、压缩一部DVD只需两张2张CDROM。况且播放(解压缩)这种编码,对机器的硬件要求也不高。
但是目前的MPEG4并不完美,虽然在普通画面方面它已可与DVD相比,但是,MPEG4毕竟是属于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算法,在表现影片中爆炸、快速运动等画面时,它的缺点就开始暴露出来了——轻微的马赛克和色彩斑驳等VCD里常见的问题在这里也开始上演,其图像质量还无法完全和DVD采用的MPEG-2技术相比。但愿日后随着MPEG4的制作和播放软件进一步完善压缩和解压缩算法来逐步改进。
三十七、录音功能
录音功能即通过数码相机上自带的麦克风,进行录音的功能。由于不是专业的摄像机或者录音笔,数码相机所录取的音频均为单声道。数码相机的录音功能可大致分为三种:现场短片录音,标注语音文件和纯录音。
现场短片录音功能真正实现了数码相机的DV化,通过机载的麦克风,数码相机可以一边拍摄短片,一边进行现场录音。所录音频和视频同样储存在一个文件里。很多时候,有录音功能的数码相机都有声音回放功能。
标注语音文件的功能是数码相机声音和图像不同步的功能,在拍摄短片、图片的时候,不能同时录音,只可以在拍摄之后再加上语音注释。
一般数码相机如有麦克风,都可以进行录音。拥有以上两种功能的数码相机,只要暂停图片和短片的拍摄,就可以单独录音。
三十八、拍摄模式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内预先调节好光圈、快门、焦距、测光方式及闪光灯等参数值,以便于那些经验不足的用户拍出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数码相片。不过用现有的模式也未必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相当一部份朋友使用的是数码相机的AUTO(自动)模式,而在特定的拍摄环境中,其相片质量当然难以保障。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初级用户的使用,数码相机厂商在数码相机内加入了数种场景模式,这样就更加方便拍出高质量的照片。目前,数码相机内的场景模式少则有四、五种,多则有二三十种。
三十九、记录容量
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一般会随机附送记忆体,这些记忆体的容量通常不大,对于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随机记忆体一般为8-16MB,对于像素较大的数码相机,因为图片的体积大,所以随机记忆体的容量达到32MB。用户通常要另外买记忆体,否则仅凭随机记忆体可记录的图片和文件非常有限。
存储卡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例如CF卡、SD卡、索尼的记忆棒还有SM卡。就从储存的容量来说,看好的应该是SD卡和记忆棒,两者在储存量上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其中SD卡已经发展到4G的空间,适用于拍摄大分辨率图像的专业数码相机;而记忆棒的容量也达到了1G,也可以装载不少的图片。
四十、附带软件
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厂家一般会附送几张CD或者软盘,这些软盘的内容多为驱动程序和本牌子数码相机开发的简易图像管理或者编辑软件。我们常见的附带软件有我形我速,Ulead Explore, Ulead Cool 360, 会声会影。如数码相机可以当作摄像头使用,还会附送摄像头软件。比较高档的软件会附送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几款品牌数码相机的常用软件有:佳能用的ZoomBrowser EX图片浏览软件,索尼用的Pixela imageMixer和ImageTransfer软件,奥林巴斯的Photo Loader、Panorama软件,富士的FinePix Viewer图像浏览软件,还有柯达的EasyShare等软件。
这些软件的特征都是简单使用,虽然不能跟Photoshop等图像软件相比,但是胜在占用资源少,简单操控,还有就是免费的。
四十一、附件
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随机附送一些必要的配件,常见的配件有:USB数据线、AV数据线、附带软件、使用手册、保修卡、电池和随机存储卡。以下是对这些随机附件的一些介绍。
USB数据线。USB数据线是用来连接PC和数码相机的设备。USB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用作主系统与不同外设间的数据传输。USB允许外设在开机状态下插拔使用,USB具有易于使用、高带宽、可接多达127个外设、数据传输稳定、支持即时声音播放及影像压缩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市场可以见到的USB设备主要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集线器和外置存储设备等。
现在的USB有两种型号,一种为USB1.1,另一种是USB2.0,两者的传输速度不同。前者的速度为每秒12MB,而后者高达480MB每秒。
AV数据线。AV数据线是用来和电视之间的连接,通过电视画面作为数码相机浏览及观测图片的。通常AV由两个插口组成一个为红色插头的音频线,另一个为黄色插头的视频线。
附带软件。为了使数码相机正常运作,一般厂商都会附送该数码相机的驱动程序和图片相关的媒体软件,不同的厂家所送的软件种类和数量不等。一般附送的软件有Ulead Explore, Ulead Cool 360, 会声会影。如数码相机可以当作摄像头使用,还会附送摄像头软件。比较高档的软件会附送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使用手册。相当于使用说明说,是指导用户争取使用数码相机的小册子,根据相机的功能,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于专业,或者准专业的数码相机,说明说的内容通常是非常详细,而对于消费及或底端数码相机,内容也相对较少。使用手册一般包括几大板块,它们是:基本介绍、全套配件、功能介绍、其他提示。
保修卡。保修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产品的“身份证”。只有从正常渠道进口或者生产的数码相机才拥有保修卡,如果是走私,也就是俗称的“水货”。保修卡上一般会标明相机型号,相机编号(每台数码相机只有一个编号,,机身和保修卡的编号应该一一对应,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数码相机的编号),还有购买时间及保修期时间,保修点和电话,最重要的是要有厂家的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购买的时候不放心,可以带着产品去维修店验证,或者打电话查询是否有该机的编号。
电池。电池是随数码相机送的,都是品牌电池,可分为,一次性电池,可充电池和锂电三种。普通的电池很不耐用,所以用户一定要选购附件,而可充电池和锂电池虽然可以充电,但是次数也是有限的,而且要随机充电,对数码相机和电池都有一定影响,所以建议还是选购坐式充电器。
存储卡。随机附送的存储卡,容量一般不大,所以用户都有需要另外购买。如数码相机支持不同种类的存储卡,厂商只会附送一种。
数据接口类型包括
为了方便下载数码相机记忆体中的文件,数码相机和PC的连接有多种方式,常见的就是USB接口和IEEE1394火线接口。
USB与IEEE1394比较
两者的传输速率不同。过去,很多人都会选用IEEE1394作传输文件用,因为其流量比USB1.1版本快百倍。USB的传输速率现在只有12Mbps/s,只能连接键盘、鼠标与麦克风等低速设备,而IEEE1394可以使用400Mbap/s,可以用来连接数码相机、扫描仪和信息家电等需要高速率的设备。而后来,推出了USB2.0,虽然有所赶上IEEE1394,但是火线的流量还可以增加至1G。
两者的结构不同。USB在连接时必须至少有一台电脑,并且必须需要HUB来实现互连,整个网络中最多可连接127台设备。IEEE1394并不需要电脑来控制所有设备,也不需要HUB,IEEE1394可以用网桥连接多个IEEE1394网络,也就是说在用IEEE1394实现了63台IEEE1394设备之后也可以用网桥将其他的IEEE1394网络连接起来,达到无限制连接。
两者的智能化不同。IEEE1394网络可以在其设备进行增减时自动重设网络。USB是以HUB来判断连接设备的增减了。两者的应用程度不同。现在USB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几乎每台PC主板都设置了USB接口,USB2.0也会进一步加大USB应用的范围。IEEE1394现在只被应用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面。以下是几种数据接口的列表比较:
四十二、电池类型
数码相机需要电池以维持正常运作。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可以采用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电池等作为其电源。
碱性锌锰电池
这种电池是我们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得到的5号电池,他们的没有经过特殊的材料和技术改造,使用这种电池的数码照相机多为底端产品。因为市场销售面广,所以用户不需担心这种电池的价格,但是,也因为技术普通,其供电量和持久力远远比比不上其他几种的电池。有的时候,他的电不足以带动数码相机的启动,甚至会对数码相机造成影响。
镍氢电池
这种电池是早期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镍镉电池来说,镍氢电池具有更加引人注目的优势。它大大减少了镍镉电池中存在的“记忆效应”,这使镍氢电池的使用更加方便,循环使用寿命更加长久(可达1000次)。此外,镍氢电池还具有电容量高、放电深度大、耐过充和过度放电、充电时间短等明显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不再使用有毒的重金属作为材料,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电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基本相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相机进行任何的改造。
当然,镍氢电池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的高温特性比较差,在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及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镍氢电池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根本无法启动相机;另外,这种电池的自放电率也是比较高的,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的电能明显减少;还有一个是镍氢电池也存在着轻微的记忆效应。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价格比较高,但它具有重量轻,容量大、能量密度大的优点,与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比较轻便,而能量比却高出60%。正因为如此,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正逐渐超过镍氢电池,成为现在数码相机主要使用的电池之一。此外,锂离子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也是它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技术状况、性能都比较好,只是价格略高一些,使用起来也比较讲究、复杂,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器必须要“专用”,它不能与其它电池的充电器兼容。碱性锌锰电池,虽然单价低,消费者买得起,但其寿命短,长期使用让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承担费用。相比之下,镉镍电池、氢镍电池是目前在制造技术上较成熟,价格也较合理的蓄电池。
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尽。以下办法可以节省电池用量:第一,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第二,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大家尽量避免使用;第三,在调整画面构图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因为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因开启液晶显示屏取景而消耗更多电力,将它关闭可使电池备用时间增长两三倍;第四,尽量少用连拍功能。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大都利用机身内置的缓存来暂时保存数码相片。如果经常使用这些缓存的话,所需的电力非常多。因此,减少使用连拍和动态影像短片拍摄功能,对节电有很大帮助。
四十三、数码相机的外接电源
电源即直接使用交流电给数码相机拍摄用电的适配器。不同的数码相机使用的适配器性和和参数不同。对于常用作室内拍摄的用户,配置一个AC适配器来供电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样一来,不仅大大节省了电池的使用费用,还可以减少加快电池充电的时间。积少成多,电池花费中所节省下来的钱还是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可能这种有线摄影的方式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有些不习惯不过时间一长就会发现,使用 AC适配器供电的数码相机反应快,能量足,绝对是高效率的表现。购买AC适配器最好是原产出品,实在不行要找替代产品一定要请电器行家参考。
数码相机的用电量非常惊人,特别是在开机和拍摄的时候。除了购买电池外,应该给数码相机电池配上外接充电器,或者给数码相机配一个外接电源。由于数码相机用电量大的特性,外接电源能提供足够大的工作电流,一般小型便携机型建议1.5A以上,耗电量较大的机型建议外接电源供电电流在2A以上。低档的直流电源只有整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而无稳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功率不足。一旦功率不够大,电压就会下降,数码相机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对数码相机有所损害。配置原装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流,另外还有高频滤波磁环(套在电源线上的东西),防止对相机工作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干扰。
一、感光器件
提到数码相机,不得不说到就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元件。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元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1.感光元件工作原理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和传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只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分工合作组成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方式都已经定型。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聚光镜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子线路矩阵所组成。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的公司分别为: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Fuji和Sharp,大半是日本厂商。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2.两种感光元件的不同之处
由两种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同时,这几年来,CCD从30万像素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的600万,像素的提高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若有哪家摄像头厂商生产的摄想头使用CCD感应器,厂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以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甚至冠以“数码相机”之名。一时间,是否具有CCD感应器变成了人们判断数码相机档次的标准之一。
CMOS影像传感器的优点之一是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CD为提供优异的影像品质,付出代价即是较高的电源消耗量,为使电荷传输顺畅,噪声降低,需由高压差改善传输效果。但CMOS影像传感器将每一画素的电荷转换成电压,读取前便将其放大,利用3.3V的电源即可驱动,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传感器的另一优点,是与周边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整合性高,可将ADC与讯号处理器整合在一起,使体积大幅缩小,例如,CMOS影像传感器只需一组电源,CCD却需三或四组电源,由于ADC与讯号处理器的制程与CCD不同,要缩小CCD套件的体积很困难。但目前CMOS影像传感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噪声的产生,未来CMOS影像传感器是否可以改变长久以来被CCD压抑的宿命,往后技术的发展是重要关键。
3.影响感光元件的因素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影像感光元件成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光元件的面积;二是感光元件的色彩深度。
感光元件面积越大,成像较大,相同条件下,能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各像素间的干扰也小,成像质量越好。但随着数码相机向时尚小巧化的方向发展,感光元件的面积也只能是越来越小。
除了面积之外,感光元件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色彩深度,也就是色彩位,就是用多少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记录三种原色。非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一般是24位的,高档点的采样时是30位,而记录时仍然是24位,专业型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的,据说已经有了48位的CCD。对于24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8=25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256x256x256约16,77万种。对于36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单元能记录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12=4096级,每一种原色用一个12位的二进制数字来表示,最多能记录的色彩是4096x4096x4096约68.7亿种。举例来说,如果某一被摄体,最亮部位的亮度是最暗部位亮度的400倍,用使用24位感光元件的数码相机来拍摄的话,如果按低光部位曝光,则凡是亮度高于256备的部位,均曝光过度,层次损失,形成亮斑,如果按高光部位来曝光,则某一亮度以下的部位全部曝光不足,如果用使用了36位感光元件的专业数码相机,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4.感光元件的发展
CCD是1969年由美国的贝尔研究室所开发出来的。进入80年代,CCD影像传感器虽然有缺陷,由于不断的研究终于克服了困难,而于80年代后半期制造出高分辨率且高品质的CCD。到了90年代制造出百万像素之高分辨率CCD,此时CCD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算一算CCD 发展至今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进入90年代中期后,CCD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CCD的单位面积也越来越小。但为了在CCD面积减小的同时提高图像的成像质量,SONY与1989年开发出了SUPER HAD CCD,这种新的感光元件是在CCD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依靠CCD组件内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成像质量。以后相继出现了NEW STRUCTURE CCD、EXVIEW HAD CCD、四色滤光技术(专为SONY F828所应用)。而富士数码相机则采用了超级CCD(Super CCD)、Super CCD SR。
对于CMOS来说,具有便于大规模生产,且速度快、成本较低,将是数字相机关键器件的发展方向。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断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断推陈出新,高动态范围CMOS器件已经出现,这一技术消除了对快门、光圈、自动增益控制及伽玛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质量。另外由于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却不上升多少。相对于CCD的停滞不前相比,CMOS作为新生事物而展示出了蓬勃的活力。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以已经有逐渐取代CCD感光器的趋势,并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主流的感光器。
二、CCD尺寸
说到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
第三层: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三、最大像素数
元件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四、有效像素数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五、最大像分辨率
最大分辨率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分辨率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分辨率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分辨率,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分辨率,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看有效像素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分辨率也直接和数码照片的输出有关系,下面的列表,为用户提供了数码照片输出和图片像素的关系。
五、最高分辨率
数码相机能够拍摄最大图片的面积,就是这台数码相机的最高分辨率。在技术上说,数码相机能产生在每寸图像内,点数最多的图片,通常以dpi为单位,英文为Dot per inch。分辨率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位图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点)。包含的数据越多,图形文件的长度就越大,也能表现更丰富的细节。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更多的内存,更大的硬盘空间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够充分(图形分辨率较低),就会显得相当粗糙,特别是把图像放大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时候。所以在图片创建期间,我们必须根据图像最终的用途决定正确的分辨率。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证图像包含足够多的数据,能满足最终输出的需要。同时也要适量,尽量少占用一些计算机的资源。
通常,“分辨率”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像素数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同时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图形的长度和宽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每英寸点数)经常都会出现混用现象。从技术角度说,“像素”(P)只存在于计算机显示领域,而“点”(d)只出现于打印或印刷领域。请读者注意分辨。
分辨率和图象的像素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算,一张分辨率为640 x 480的图片,那它的分辨率就达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像素,而一张分辨率为1600 x 1200的图片,它的像素就是200万。这样,我们就知道,分辨率的两个数字表示的是图片在长和宽上占的点数的单位。一张数码图片的长宽比通常是4:3。
六、光学变焦
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部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七、数字变焦
数字变焦也称为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 Zoom,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积越小,那么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较差。
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过索尼独创 “智能数码变焦”,据说该先进技术,可以使图像在数码变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一台数码相机的总变焦数计算如下:举例索尼的F717光学变焦为5倍,而数码变焦为2倍,所以最大变焦数为10倍。数码相机内的数码变焦一般可以关掉。除此之外还有全新独有的Sony智能变焦功能,可放大变焦拍摄,不会将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细致质素。智能变焦因应不同影像尺寸的选择,提供不同程度的强化变焦功能。有别于数码变焦,智能变焦能保持画质与原本影像相同。
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因为太大的数码变焦会使图像严重受损,有时候甚至因为放大倍数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摄的画面。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八、相于当35mm尺寸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九、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
镜头性能
数码相机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材质则分为玻璃与塑料两类。如果数码相机镜头以玻璃为材料,很多用户及商家都说玻璃镜头透光率佳、投射图像更清晰。不过目前许多测试报告都显示,玻璃的透镜并不一定比塑料材料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同时玻璃镜头也可能增加相机重量,因此选购时还是应该做多面向观察,不要拘泥在镜头材质问题上。
我们来了解一下镜头和感光器件的摆设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右至左该镜头组件依次由透镜、电子快门、透镜组1、透镜组2以及CCD组成。拍摄的影像就是沿着这条光路投射在CCD上成像的。组件中的焦距调节系统和快门系统是由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构成的,二者是连接在一起。在电机的带动下,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可以前后移动,进行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最清晰的图像,由电子快门控制曝光。多组透镜是完成光学成像的,而最后的CCD可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如果你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那么后面接的数字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f=8-24mm,38-115mm(相当于35mm传统相机)”,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十、等效35mm相机焦距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十一、对焦范围
对焦范围即数码相机能清晰成像的范围,通常分为一般拍摄距离与近拍距离。相机的一般拍摄距离通常都标示为"**cm--无穷远”,而且大部分数码相机则往往还会提供近距离拍摄功能(Macro),来弥补一般拍摄模式下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些相机就非常强调具有支持1厘米近拍的神奇能力,适合用来拍摄精细的物体。
目前低端的数码相机(300万像素以下)一般都能自动对焦,而且大部分对焦范围都比较广;而中高端的数码相机机除了自动对焦外,还提供有手动对焦,来满足拍摄者的需求。
十二、近拍距离
近拍距离又称为微距拍摄,通常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有一朵小花(如下图)的那个按钮,就是微距拍摄的转换按钮。
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用微距拍摄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不像拍摄风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微距上手比较快,虽然多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称得上是精品。
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在微距摄影中,有一个名词是必须要认识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为微距摄影其实就即如放大摄影,故放大率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实物主体大小的比例来定义,故此放大率是以一个比例来表达。由于这缘故,放大率又称为「影像比例」。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积为24mmx36mm,若我们使用的镜头能把一个面积同样为24mmx36mm的主体完整地记录在135菲林上,这支镜头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应记住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现在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微距功能不等,有的为10cm—20cm,有的可以达到1cm—2cm的微距。
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来说,微距的拍摄能力由镜头所决定。现在,差不多每一支镜头皆有微距功能,但它们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实是指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镜头的放大率要达至1:2甚至1:1,才称得上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摄器材,用家毋须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镜头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无限远时表现出来的,但微距镜头刚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近距离时表现出来的,故要拍摄高质素的微距照片,必须选择微距镜头。
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由20mm至135mm不等。较广角的微距镜头多会连同伸缩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广角镜连同伸缩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达5:1-12:1的放大率。
十三、光圈范围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十四、显示屏尺寸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数码相机显示屏尺寸即数码相机显示屏的大小,一般用英寸来表示。如:2.0英寸、2.5英寸等等,目前最大的显示屏在3.5英寸。数码相机显示屏越大,一方面可以令相机更加美观,但另一方面,显示屏越大,使得数码相机的耗电量也越大。所以在选择数码相机时,显示屏的大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
十五、旋转液晶屏
旋转液晶屏即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LCD)在一个平面内能够旋转一定的角度,以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拍摄角度,抢拍到角度最佳的照片,特别适合于自拍照片。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可以分为左右旋转和上面旋转。如下图:
十六、快门类型
快门英文名称为Shutter,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
首先说说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区别。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控制快门的原理不同,如电子快门,是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机械快门控制快门的原理是,齿轮带动控制时间,连动与齿轮为铜与铁的材质居多。前者受到风沙的侵袭容易损坏,后者虽也怕风沙的侵蚀,但是清洁方便。
再说说B门,当需要超过1秒曝光时间时,就要用到B门了。使用B门的时候,快门释放按钮按下,快门便长时间开启,直至松开释放钮,快门才关闭。这是专门为长曝光设定的快门。
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住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也就是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完善的快门通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十七、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十八、闪光灯
闪光灯的英文学名为Flash Light。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使用闪光灯也会出现弊端,例如在拍人物时,闪光灯的光线可能会在眼睛的瞳孔发生残留的现象,进而发生「红眼」的情形,因此许多相机商都将"消除红眼"这项功能加入设计,在闪光灯开启前先打出微弱光让瞳孔适应,然后再执行真正的闪光,避免红眼发生。中低档数码相机一般都具备三种闪光灯模式,即自动闪光、消除红眼与关闭闪光灯。再高级一点的产品还提供“强制闪光”,甚至“慢速闪光”功能。
十九、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据文件保存在磁介质设备或者光记录介质上。如果说数码相机是电脑的主机,那么存储卡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存储记忆体除了可以记载图像文件意外,还可以记载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硬盘。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SM、记忆棒和小硬盘。
CF卡: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CF卡使用3.3V到5V之间的电压工作(包括3.3V或5V)。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CF卡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存储行业标准,保证CF产品的兼容,保证CF卡的向后兼容性;随着CF卡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各厂商积极提高CF卡的技术,促进新一代体小质轻、低能耗先进移动设备的推出,进而提高工作效率。CFA总部在加拿大的Palo Alto,其成员有权免费得到CF卡、CF商标和CF技术详情。CFA成员包括3COM,佳能、柯达、惠普、日立、IBM、松下、摩托罗拉、NEC、SanDisk、精工(爱普生)和Socket Communications等120多个。而且其中的主要数码相机生产研发厂商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组织,从事于CF产品的开发。
CF卡有以下缺点:
1、容量有限。虽然容量在成倍提高,但仍赶不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发展。目前的5百万像素以上产品已经是流行的高端产品最低规格,而民用主流市场也达到3百万像素级别。普通民用的JPEG压缩格式下,容量尚可,但是专业级的TIFF(RAW)格式文件还是放不下几张图像数据。
2、体积较大。与其他种类的存储卡相比,CF卡的体积略微偏大,这也限制了使用CF卡的数码相机体积,所以现下流行的超薄数码相机大多放弃了CF卡,而改用体积更为小巧的SD卡。
3、性能限制。CF卡的工作温度一般是0-40摄氏度。因此0度以下的环境中,数码相机基本可以说变成了“废物”。即使是专业机也不能幸免。虽然目前军用的CF卡耐寒能力达到-40摄氏度,可是什么时候普及,价格什么时候跌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地步还不得而知。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CF型卡容量已经达640M。一般市场上常见的是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几种(128MB以上的为Ⅱ型)。
SM卡:
SM(Smart Media)卡是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为了推动SmartMedia成为工业标准,1996年4月成立了SSFDCwilliam hill官网
(SSFDC即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实际上最开始时SmartMedia被称为SSFDC,1996年6月改名为SmartMedia,并成为东芝的注册商标)。SSFDCwilliam hill官网
有超过150个成员,同样包括不少大厂商,如Sony、Sharp、JVC、Philips、NEC、SanDisk等厂商。SmartMedia卡也是市场上常见的微存贮卡,一度在MP3播放器上非常的流行。
SM卡的尺寸为37mm×45mm×0.76mm(图1),由于SM卡本身没有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而且由塑胶制成(被分成了许多薄片),因此SM卡的体积小非常轻薄,在2002年以前被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当中,比如奥林巴斯的老款数码相机以及富士的老款数码相机多采用SM存储卡。但由于SM卡的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是集成在数码产品当中(比如数码相机),这使得数码相机的兼容性容易受到影响。
目前新推出的数码相机中都已经没有采用SM存储卡的产品了。
SD卡: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新闻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数码相机也开始支持SD卡。
很多存储卡公司都有开发SD卡,松下是目前SD卡最主要的生产厂家,2000年时 SD卡容量已经从8MB到64MB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数据传输率为2MB/s。到2001年末单卡容量已经高达512MB,数据传输率也提升到10MB/s。松下计划到2003年推出容量达到1GB,数据传输率为20MB/s的高性能储存卡,到2005年容量有望达到4GB。看来另辟蹊径的SD卡有望在数码相机存储介质方面打开另外一片天。
记忆棒:
索尼一向独来独往的性格造就了记忆棒的诞生。这种口香糖型的存储设备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索尼影音产品上通用。记忆棒(Memory Stick)外形轻巧,并拥有全面多元化的功能。它的极高兼容性和前所未有的“通用储存媒体”(Universal Media)概念,为未来高科技个人电脑、电视、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便携式个人视听器材提供新一代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字信息储存、交换媒体。
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三星、爱华、三洋、卡西欧、富士通、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目前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 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
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
微型硬盘:
MICRoDRIVE是美国IBM公司推出的大容量存储介质,中文名称叫微型硬盘。由于数码相机缺少大容量的存储介质,曾一度阻碍了数码相机的发展,IBM公司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空白,结合自己在硬盘制造方面的优势,果断地推出了与CF卡Ⅱ型接口一致的微型硬盘,刚推出时容量便高达340MB,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容量已达到1G,使数码相机以AVI格式拍摄动态影像时不必再用秒计算了。当然就目前的价格来看它还是比较贵的,不过就每MB性价比来看,它要比SM卡、CF卡和记忆棒划算多了。另外从理论上讲,只要支持CF卡Ⅱ型接口的数码相机也支持微型硬盘,但实际上有些机型如爱普生PC-3000虽然采用Ⅱ型接口,却不支持微型硬盘。目前支持微型硬盘的数码相机有卡西欧QV3000EX、佳能PoWERShot S20、G1等机型。
MMC卡:
MMC(MultiMediaCard,多媒体存储卡)由SanDisk和Siemens公司在1997年发起,与传统的移动存储卡相比,其最明显的外在特征是尺寸更加微缩——只有普通的邮票大小(是CF卡尺寸的1/5左右),外形尺寸只有32mm×24mm×1.4mm,而其重量不超过2g。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小的半导体移动存储卡,它对于越来越追求便携性的各类手持设备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MMC在设计之初是瞄准手机和寻呼机市场,之后因其小尺寸等独特优势而迅速被引进更多的应用领域,如数码相机、PDA、MP3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游戏机、数码摄像机乃至手持式GPS等。
另外,由于采用更低的工作电压,驱动电压为2.7-3.6V。MMC比CF和SM等上代产品更加省电,目前常见的容量为64MB/128MB,ATP Electrionics公司已经率先推出了1GB的高容量MMC卡。
闪光模式
二十、自动闪光
通常传统胶卷相机与数码相机在不作任何设定变动的时候,闪光灯模式都预设在“自动闪光”模式下。此时,相机会自动判断拍摄场景的光线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会自动在拍摄时打开闪光灯进行闪光,以弥补光线。我们大部分的拍摄情况下,“自动闪光”模式都足以应付。
二十一、防红眼
防红眼英文学名为Redeye reduction,在数码相机上的标志一般为一只“眼睛”。“红眼”现象在拍摄人像照片(尤其是比较近的距离、环境较阴暗)时常会发生。这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反射闪光而引起的。如果你不想让拍摄出来的人或动物的眼睛出现“红眼”,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消除红眼”模式先让闪光灯快速闪烁一次或数次,使人的瞳孔适应之后,再进行主要的闪光与拍摄。以下为开不开防红眼和开防红眼两种模式下拍出来的不同图片。
二十二、强制不闪光
强迫数码相机关闭闪光灯。不管拍摄环境的光线条件如何,都不准闪光。此功能最适宜于静止使用闪光灯的地方进行拍摄。
二十三、强制闪光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环境中,都开启闪光灯进行闪光。通常用在对背对光源的人物进行拍摄,可以增强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点增加和曝光过度。
慢速同步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环境中,都开启闪光灯进行闪光。通常用在对背对光源的人物进行拍摄,可以增强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点增加和曝光过度。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拍照时,如果使用闪光灯加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很容易造成前景主体太亮,甚至是白晃晃的一片,而背景却依旧灰暗,无法辨别细节。而“慢速闪光同步”会延迟数码相机的快门释放速度,以闪光灯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门(如1/5秒)为弱光背景曝光。这样,就能够拍摄出前后景均得到和谐曝光的照片。
二十四、外置闪光灯
外置闪光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用于不同厂商相机的通用型号,另一种是特定相机专用型号。内置于数码相机中的闪光灯由于是直接把强光照射到拍摄对象上,因此有时会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候最好使用外置闪光灯。最近,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数码相机也越来越多。如果是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机型,不用的话就太可惜了。
二十五、前/后帘同步闪光
在弱光的情况下,快门速度比较慢,而前/后帘同步闪光,基本上不会提高快门速度。比如正常测光,最大光圈的时候,快门速度是1秒。开启前三种闪光模式后,快门速度能提高到1/90秒。而前帘同步闪光,在快门开启的同时闪光1/90秒,然后继续曝光到1秒或1/2秒。后帘同步闪光和前帘同步闪光相反,快门开启后,直到快门关闭的最后,才开始闪光。
二十六、曝光模式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快门和光圈优先: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举例说明,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因为快门快了,进光量可能减少,色彩偏淡,这就需要增加曝光来加强图片亮度。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二十七、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多点测光:
多点测光是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别光物体。首先,用户要对景物背景,一般为光源物体进行测光,然后进行AE锁定;第二步是对背光景物进行测光,大部分的专业或准专业相机都会自动分析,并用闪光灯为背光物体进行补光。
二十八、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以下面两幅图片为例,上面的是曝光补偿等于0时候所拍的,而后者是等于+1时所拍的,可见区别明显。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二十九、曝光测量
一般有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和AF区测光方式四种。矩阵测光可以将画面多个区域的测量值与典型组合库进行比较以决定适合整个图像的最佳曝光;中央重点测光用于人像,根据画面中央的亮度调节曝光,但仍保留情景细节;点测光时,相机对显示屏中央用圆圈表示的区域进行测光,即使背景较量或较暗,也可确保测量目标区域的被摄对象能正确曝光;而AF区测光方式是当采用自动或手动对焦区域选择时,使点测光与激活的对焦区域间建立连接。
三十、白平衡调节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下面一些图片,就显示了在不同颜色光线下的不同图象。
第一幅图片采用自然光,强加白平衡后,图像偏蓝。若在灯光底下用白平衡,图片的色调就会恢复到原色状态,白平衡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有些相机除了设计自动白平衡或特定色温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动白平衡调整。
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让他能认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颜色在有色光线下的色调。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对于这一切如果能调整白平衡,则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现在大多数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均提供白平衡调节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与周围光线密切相关,因而,启动白平衡功能时闪光灯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则环境光的变化会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扰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
自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钨光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
荧光白平衡
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
室内白平衡
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手动调节
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三十一、等效感光度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
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
由下图看出,ISO值高的图片会比ISO值低的图片亮,但是同时,也容易增加噪点。
三十二、防抖性能
初次接触数码相机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老是会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门速度过低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拍摄到清晰照片的快门速度应该达到焦距倒数甚至更高。举个简单例子:佳能A75的镜头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广角端,快门速度应该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证拍摄的照片较为清晰,而在长焦端,快门速度应该要达到1/125秒才行。而且如果现场的光线条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对于那些10倍光学变焦的产品而言,防抖技术则是更加必要,因为这些产品的长焦端往往达到370MM以上,因此,快门速度必须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只能望远兴叹了。
其实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的手在胶片或是CCD/CMOS感光过程中的抖动是客观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机构来减小由于摄影者手的抖动带来的影像模糊。防抖,到目前为止,分三大类型:光学防抖、电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目前推出过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的厂家有:佳能、尼康、奥林巴斯、柯尼卡美能达、松下和适马。
防抖的好处,在一定的快门以下,防抖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手抖问题,小DC 上的防抖对于新手来说尤其重要,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但是,同时,防抖技术也会造成成像锐度的降低。毕竟镜头里多了个浮动的镜片。这对于要求较高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不好接受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防抖系统都会有个开关,用户可以选择取消或打开防抖。加上防抖系统是非常耗电的,所以我一般不打开防抖开关,而是要用的时候才开。
三十三、自拍功能
自拍功能英文学名为Self-timer,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又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所使用的。通常有两档可以设置,包括2秒延迟自拍和10秒延迟自拍。
用户把各种参数设定后,预设自己将会在照片上的位置,然后按下快门。这个时候数码相机开始倒数,倒数时间由用户设定(2秒或者10秒),这个时候,用户也在数码相机面前摆下姿势,倒数完毕,相机快门自动释放,把图片摄入。这就是自拍的全过程。
三十四、连拍功能
连拍功能英文学名为continuous shooting,是通过节约数据传输时间来捕捉摄影时机。连拍模式通过将数据装入数码相机内部的高速存储器(高速缓存),而不是向存储卡传输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拍摄多张照片。由于数码相机拍摄要经过光电转换,a/d转换及媒体记录等过程,其中无论转换还是记录都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记录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所有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不很快。
连拍一般以帧为计算单位,好像电影胶卷一样,每一帧代表一个画面,每秒能捕捉的帧数越多,连拍功能越快。目前,数码相机中最快的连拍速度为7帧/秒,而且连拍3秒钟后必须再过几秒才能继续拍摄。当然,连拍速度对于摄影记者和体育摄影受好者是必须注意的指标,而普通摄影场合可以不必考虑。一般情况下,连拍捕捉的照片,分辨率和质量都会有所减少。有些数码相机在连拍功能上可以选择,拍摄分辨率较小的照片,连拍速度可以加快,反之,分辨率 大的照片的连拍速度会相对减缓。
通过连续快拍模式,只须轻按按钮,即可连续拍摄,将连续动作生动地记录下来。
三十五、短片拍摄功能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有别于DV(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只可以把视频文件存放在记忆卡里面,由于记忆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集中用于数码相机拍摄短片的文件多为AVI,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 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这样的视频文件非常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索尼推出的数码相机,可以分辨率为640 x 48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分辨率上已经接近DV短片的720 x 576 (PAL制),但在记录速度上,还是有所不及DV的25帧每秒。而另一种记录格式是以160 x 112的分辨率,每秒30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记录速度上超过了DV带,而分辨率上有所差距。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可以使用。
三十六、MPEG-4视频录制
数码相机的短片录制的格式主要有:AVI(动态JPEG),QUIKETIME 动态 JPEG和MPEG4格式。其中MPEG4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一种,代表着数码相机视频录制格式的发展方向。
MPEG4格式是以微软的MPEG4 v3标准为原型发展而来的。它的视频部分采用MPEG4格式压缩,具有可与DVD媲美的高清晰画质;音频部分则以MP3格式进行高质量压缩;最后,由视频部分和音频部分组合成效果足以让我们耳目一新的AVI文件。MPEG4是网络视频图像压缩标准之一,特点是压缩比高、成像清晰,容量小,一部DVD-9碟,可以存贮10多部高清晰MPEG4网络电影。
MPEG4视频压缩算法能够提供极高的压缩比,最高可达200:1。更重要的是,MPEG在提供高压缩比的同时,对数据的损失很小。MPEG4是MPEG提出的最新的图像压缩技术标准。它可以说是对上挑战DVD对下力压SVCD,其对DVD和SVCD造成的威胁不言而喻(有人说它是DVD杀手)。据说MPEG4是美国禁止出口的编码技术,用它来编码、压缩一部DVD只需两张2张CDROM。况且播放(解压缩)这种编码,对机器的硬件要求也不高。
但是目前的MPEG4并不完美,虽然在普通画面方面它已可与DVD相比,但是,MPEG4毕竟是属于一种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算法,在表现影片中爆炸、快速运动等画面时,它的缺点就开始暴露出来了——轻微的马赛克和色彩斑驳等VCD里常见的问题在这里也开始上演,其图像质量还无法完全和DVD采用的MPEG-2技术相比。但愿日后随着MPEG4的制作和播放软件进一步完善压缩和解压缩算法来逐步改进。
三十七、录音功能
录音功能即通过数码相机上自带的麦克风,进行录音的功能。由于不是专业的摄像机或者录音笔,数码相机所录取的音频均为单声道。数码相机的录音功能可大致分为三种:现场短片录音,标注语音文件和纯录音。
现场短片录音功能真正实现了数码相机的DV化,通过机载的麦克风,数码相机可以一边拍摄短片,一边进行现场录音。所录音频和视频同样储存在一个文件里。很多时候,有录音功能的数码相机都有声音回放功能。
标注语音文件的功能是数码相机声音和图像不同步的功能,在拍摄短片、图片的时候,不能同时录音,只可以在拍摄之后再加上语音注释。
一般数码相机如有麦克风,都可以进行录音。拥有以上两种功能的数码相机,只要暂停图片和短片的拍摄,就可以单独录音。
三十八、拍摄模式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内预先调节好光圈、快门、焦距、测光方式及闪光灯等参数值,以便于那些经验不足的用户拍出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数码相片。不过用现有的模式也未必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相当一部份朋友使用的是数码相机的AUTO(自动)模式,而在特定的拍摄环境中,其相片质量当然难以保障。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初级用户的使用,数码相机厂商在数码相机内加入了数种场景模式,这样就更加方便拍出高质量的照片。目前,数码相机内的场景模式少则有四、五种,多则有二三十种。
三十九、记录容量
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一般会随机附送记忆体,这些记忆体的容量通常不大,对于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随机记忆体一般为8-16MB,对于像素较大的数码相机,因为图片的体积大,所以随机记忆体的容量达到32MB。用户通常要另外买记忆体,否则仅凭随机记忆体可记录的图片和文件非常有限。
存储卡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例如CF卡、SD卡、索尼的记忆棒还有SM卡。就从储存的容量来说,看好的应该是SD卡和记忆棒,两者在储存量上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其中SD卡已经发展到4G的空间,适用于拍摄大分辨率图像的专业数码相机;而记忆棒的容量也达到了1G,也可以装载不少的图片。
四十、附带软件
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厂家一般会附送几张CD或者软盘,这些软盘的内容多为驱动程序和本牌子数码相机开发的简易图像管理或者编辑软件。我们常见的附带软件有我形我速,Ulead Explore, Ulead Cool 360, 会声会影。如数码相机可以当作摄像头使用,还会附送摄像头软件。比较高档的软件会附送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几款品牌数码相机的常用软件有:佳能用的ZoomBrowser EX图片浏览软件,索尼用的Pixela imageMixer和ImageTransfer软件,奥林巴斯的Photo Loader、Panorama软件,富士的FinePix Viewer图像浏览软件,还有柯达的EasyShare等软件。
这些软件的特征都是简单使用,虽然不能跟Photoshop等图像软件相比,但是胜在占用资源少,简单操控,还有就是免费的。
四十一、附件
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随机附送一些必要的配件,常见的配件有:USB数据线、AV数据线、附带软件、使用手册、保修卡、电池和随机存储卡。以下是对这些随机附件的一些介绍。
USB数据线。USB数据线是用来连接PC和数码相机的设备。USB全称为Universal Serial Bus,用作主系统与不同外设间的数据传输。USB允许外设在开机状态下插拔使用,USB具有易于使用、高带宽、可接多达127个外设、数据传输稳定、支持即时声音播放及影像压缩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市场可以见到的USB设备主要有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集线器和外置存储设备等。
现在的USB有两种型号,一种为USB1.1,另一种是USB2.0,两者的传输速度不同。前者的速度为每秒12MB,而后者高达480MB每秒。
AV数据线。AV数据线是用来和电视之间的连接,通过电视画面作为数码相机浏览及观测图片的。通常AV由两个插口组成一个为红色插头的音频线,另一个为黄色插头的视频线。
附带软件。为了使数码相机正常运作,一般厂商都会附送该数码相机的驱动程序和图片相关的媒体软件,不同的厂家所送的软件种类和数量不等。一般附送的软件有Ulead Explore, Ulead Cool 360, 会声会影。如数码相机可以当作摄像头使用,还会附送摄像头软件。比较高档的软件会附送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使用手册。相当于使用说明说,是指导用户争取使用数码相机的小册子,根据相机的功能,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不同。对于专业,或者准专业的数码相机,说明说的内容通常是非常详细,而对于消费及或底端数码相机,内容也相对较少。使用手册一般包括几大板块,它们是:基本介绍、全套配件、功能介绍、其他提示。
保修卡。保修卡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也是产品的“身份证”。只有从正常渠道进口或者生产的数码相机才拥有保修卡,如果是走私,也就是俗称的“水货”。保修卡上一般会标明相机型号,相机编号(每台数码相机只有一个编号,,机身和保修卡的编号应该一一对应,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数码相机的编号),还有购买时间及保修期时间,保修点和电话,最重要的是要有厂家的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购买的时候不放心,可以带着产品去维修店验证,或者打电话查询是否有该机的编号。
电池。电池是随数码相机送的,都是品牌电池,可分为,一次性电池,可充电池和锂电三种。普通的电池很不耐用,所以用户一定要选购附件,而可充电池和锂电池虽然可以充电,但是次数也是有限的,而且要随机充电,对数码相机和电池都有一定影响,所以建议还是选购坐式充电器。
存储卡。随机附送的存储卡,容量一般不大,所以用户都有需要另外购买。如数码相机支持不同种类的存储卡,厂商只会附送一种。
数据接口类型包括
为了方便下载数码相机记忆体中的文件,数码相机和PC的连接有多种方式,常见的就是USB接口和IEEE1394火线接口。
USB与IEEE1394比较
两者的传输速率不同。过去,很多人都会选用IEEE1394作传输文件用,因为其流量比USB1.1版本快百倍。USB的传输速率现在只有12Mbps/s,只能连接键盘、鼠标与麦克风等低速设备,而IEEE1394可以使用400Mbap/s,可以用来连接数码相机、扫描仪和信息家电等需要高速率的设备。而后来,推出了USB2.0,虽然有所赶上IEEE1394,但是火线的流量还可以增加至1G。
两者的结构不同。USB在连接时必须至少有一台电脑,并且必须需要HUB来实现互连,整个网络中最多可连接127台设备。IEEE1394并不需要电脑来控制所有设备,也不需要HUB,IEEE1394可以用网桥连接多个IEEE1394网络,也就是说在用IEEE1394实现了63台IEEE1394设备之后也可以用网桥将其他的IEEE1394网络连接起来,达到无限制连接。
两者的智能化不同。IEEE1394网络可以在其设备进行增减时自动重设网络。USB是以HUB来判断连接设备的增减了。两者的应用程度不同。现在USB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几乎每台PC主板都设置了USB接口,USB2.0也会进一步加大USB应用的范围。IEEE1394现在只被应用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面。以下是几种数据接口的列表比较:
四十二、电池类型
数码相机需要电池以维持正常运作。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可以采用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电池等作为其电源。
碱性锌锰电池
这种电池是我们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得到的5号电池,他们的没有经过特殊的材料和技术改造,使用这种电池的数码照相机多为底端产品。因为市场销售面广,所以用户不需担心这种电池的价格,但是,也因为技术普通,其供电量和持久力远远比比不上其他几种的电池。有的时候,他的电不足以带动数码相机的启动,甚至会对数码相机造成影响。
镍氢电池
这种电池是早期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镍镉电池来说,镍氢电池具有更加引人注目的优势。它大大减少了镍镉电池中存在的“记忆效应”,这使镍氢电池的使用更加方便,循环使用寿命更加长久(可达1000次)。此外,镍氢电池还具有电容量高、放电深度大、耐过充和过度放电、充电时间短等明显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不再使用有毒的重金属作为材料,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电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基本相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相机进行任何的改造。
当然,镍氢电池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的高温特性比较差,在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及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镍氢电池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根本无法启动相机;另外,这种电池的自放电率也是比较高的,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的电能明显减少;还有一个是镍氢电池也存在着轻微的记忆效应。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价格比较高,但它具有重量轻,容量大、能量密度大的优点,与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比较轻便,而能量比却高出60%。正因为如此,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正逐渐超过镍氢电池,成为现在数码相机主要使用的电池之一。此外,锂离子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也是它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技术状况、性能都比较好,只是价格略高一些,使用起来也比较讲究、复杂,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器必须要“专用”,它不能与其它电池的充电器兼容。碱性锌锰电池,虽然单价低,消费者买得起,但其寿命短,长期使用让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承担费用。相比之下,镉镍电池、氢镍电池是目前在制造技术上较成熟,价格也较合理的蓄电池。
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尽。以下办法可以节省电池用量:第一,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第二,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大家尽量避免使用;第三,在调整画面构图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因为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因开启液晶显示屏取景而消耗更多电力,将它关闭可使电池备用时间增长两三倍;第四,尽量少用连拍功能。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大都利用机身内置的缓存来暂时保存数码相片。如果经常使用这些缓存的话,所需的电力非常多。因此,减少使用连拍和动态影像短片拍摄功能,对节电有很大帮助。
四十三、数码相机的外接电源
电源即直接使用交流电给数码相机拍摄用电的适配器。不同的数码相机使用的适配器性和和参数不同。对于常用作室内拍摄的用户,配置一个AC适配器来供电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样一来,不仅大大节省了电池的使用费用,还可以减少加快电池充电的时间。积少成多,电池花费中所节省下来的钱还是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可能这种有线摄影的方式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有些不习惯不过时间一长就会发现,使用 AC适配器供电的数码相机反应快,能量足,绝对是高效率的表现。购买AC适配器最好是原产出品,实在不行要找替代产品一定要请电器行家参考。
数码相机的用电量非常惊人,特别是在开机和拍摄的时候。除了购买电池外,应该给数码相机电池配上外接充电器,或者给数码相机配一个外接电源。由于数码相机用电量大的特性,外接电源能提供足够大的工作电流,一般小型便携机型建议1.5A以上,耗电量较大的机型建议外接电源供电电流在2A以上。低档的直流电源只有整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而无稳压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功率不足。一旦功率不够大,电压就会下降,数码相机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对数码相机有所损害。配置原装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电流,另外还有高频滤波磁环(套在电源线上的东西),防止对相机工作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干扰。
举报
更多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