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市场全球占比提升,承接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

制造/封装

513人已加入

描述

据统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经形成超过4,00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规模,2017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6,860亿元,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60%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5G技术的率先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伴随着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第三次转移,中国的潜力不可低估。这些当然引起别国的注意,所以变着法封杀中兴也就不奇怪了。

第一、第二次转移

从上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19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在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

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要起因是美国把半导体装配产业委托给日本,这一次产业转移为日本半导体产业从1970年到1990年带来了近20年的繁荣时期。日本最初是从对半导体的装配开始,逐步学习美国的半导体技术,通过自身对半导体技术的学习及创新,在新兴家电产业的助力下,半导体产业在日本迅速扩张开来。半导体产业与家电产业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在家电产业拉升了对半导体技术及产量的需求。同时,半导体产业也帮助日本稳固了其在世界家电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在1980年代,PC产业逐渐兴起,带动了DRAM的需求,日本凭借其在家电领域技术的积累以及出色的管理能力,快速的实现DRAM大规模量产,占领市场的主要地位。

第二次产业转移是由日本向韩国、***等地进行转移,本次转移更多是得益于1990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当时随着PC产业的升级,对DRAM技术也不断提升,而处于泡沫经济状态下的日本难以继续支撑DRAM技术升级和晶圆厂建设的资金需求。韩国借此时机,在财团的资金支持下,对DRAM的研发技术及产量规模持续投入,由此确立了在PC行业端龙头地位。并通过把握住手机这个新兴市场的机遇,韩国最终确立了IC市场中的霸主地位。而***则是把握住了美、日半导体的产业由IDM模式拆分为IC设计公司(Fabless)和晶圆代工厂(Foundry)的时机,着力发展Foundry产业,在半导体产业链中获得重要位置。由此产生了半导体的第二次重要转移,即美、日向韩国和***转移。

美国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发源地,在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全球领先水平。最初美国借助硅谷这个平台汇聚了各领域的人才及资源,储备研发能力,开发出电脑等跨时代的产品,带动了半导体的需求增长。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产业链进一步的被精简、细化,美国逐渐意识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IC设计等高技术环节,而不是效率较低的生产方面。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将生产环节交付给日本、韩国、***等具备一定资本与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阶段的产业转移为技术、利润含量较低的封装测试环节。美国将很多半导体企业将制造部门及封测部门卖出剥离,或将测试工厂转移至日本等其他地区。日本半导体产业由此开始逐步积累完善,并且在某些领域进行赶超,造就了日本东芝、日立等知名企业。

第二阶段的产业转移为制造环节转移,这和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产业分工逐渐细分有关系。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生产模式由原先的IDM(整合元件制造商)为主,转换为Fabless(不涉及晶元生产的设计等环节)、Foundry(晶元代工)及OSAT(封装和测试的外包),产业链里的每个环节都分工明确。在制造转移的过程中,韩国的三星、海力士迅速崛起,***的台积电也借势成为了全球最大代工厂。

第三阶段的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据SEMI预估,2017-2020年全球62座新投产的晶圆厂中有27座来自中国大陆。而规模转移必定会带来技术转移,这也是美国、日本半导体企业担心的问题。

第三次转移

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封装、制造等业务。通过长期引进外部技术,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承接低端组装和制造业务,我国完成了半导体产业的原始积累。

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我国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出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兴起,也给我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下游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推动下,半导体产业整体高速发展,以制造业尤为明显。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和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有望接力韩台,承接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第三次转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