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制造
作为一名智能硬件创业者,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利用先进技术的快速应用来提高创业的效率,甚至成功几率?我觉得,3d打印对于硬件创业意义重大。
2014年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创办“啊啦叮”,开始加入智能硬件创业大军,以智能LED灯“随开”切入智能家居领域。我们的团队有两个特殊的地方:成员分布在不同国家,完全依靠互联网协作;没有幸运到一开始就获得资本。这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需要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做到低成本的快速设计、方便迭代,并且还要团队成员在不能坐在一起的情况很好的讨论产品细节。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开始就预想到了的,而是在过程中逐步遇到的困难。我相信有很多这样的智能硬件创业团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适逢一次机会,和朋友聊起创业,他提到“创客”运动正在中国悄然兴起。这使我很感兴趣,专门买了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仔细研读。书中描述了很多得益于新技术而出现的产品制造新模式,作者大篇幅着手的3D打印部分让我初次了解了这一技术,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之后反复读了胡迪?利普森撰写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确定这一技术应该引入到创业中。
一般有过创业或职场经历的人都大概知道,硬件产品的诞生会经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到上市等几个环节。在产品设计阶段,各个团队会对设计进行反复的讨论,尤其是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甚至研发工程师一起多次“交锋”,最后定下设计终稿,交由代工厂开模。但是很多他人经验表明,这种模式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风险:
第一,开模的费用很高,调整也依赖代工厂配合的程度;
第二,往往开模后都会不达预期,需要调整设计。
我们的随开灯在设计时也遇到同样并且更多的问题:首先设计师拿出的设计图纸无法让团队所有人很好地感知,尤其是结构工程师不太好分析其可行性;其次设计师本身也无法拿捏一些细节;最后团队没有资金去开模。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团队达成一致,尝试利用3D打印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也是三个阶段的问题。
外观设计阶段,将产品设计做成3D模型,并且“打印”成实物。团队每一个人都能看大一个粗糙但接近实际的产品,设计师以此讲解其设计思路与关键创意,讨论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产品验证阶段,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研发工程师需要一起讨论确定整个产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利用3D打印制造出更接近于设计的产品,包括内部结构,整个产品团队就做到了每一处细节的确认。
原型验证阶段,用3D打印技术完全按照设计制造出产品的原型,团队内部可以对产品的细节做进一步优化,对外也可以展示产品,尤其是可以支持团队进行路演、众筹,以及投资人深度交流。
最为重要的是,对比采用代工厂开模验证的传统方式,成本只有二十分之一不到。事实上很多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在过往大多止步设计,少数设计被投资人看中才能往前一步。而3D打印改变了这一境况,这意味着很多的智能硬件创业有了一条新出路,因为一个有着原型产品的团队去获取投资,甚至直接消费者的支持是容易得多的。
有一种创新的创业方法从硅谷风行后,又披靡于中国创业圈中,那就是精益创业,我的理解这等同于同样风靡的“互联网思维”。正如埃里克?莱斯在《精益创业》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新创企业都在努力制定好的计划、可靠的战略和深入的市场分析,而忽略了创业的不确定性以及用户参与的重要性,以至于要么行动缓慢,要么产品不被市场接受,最终惨败。该书作者提出了“最小化可行产品”的产品开发模式,这意味着要低成本、快速进行产品的迭代,甚至让用户参与进来,一旦发现产品不适合就得果断得改变。很显然,对于软件创业者是实际可行得,对于智能硬件创业者而言可就不容易了,按照传统的代工厂模式,这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恰恰3D打印给了智能硬件创业者实践这套创新的创业方法的机会。
小米凭借MIUI的快速迭代,以及发烧用户的深度参与,打造了小米手机神话。这可以说是软件领域使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所赢得的最漂亮的一仗,而在智能硬件创业领域,是否也能凭借“互联网思维”、利用新技术来制造一个神话呢?最近火爆的Lily无人机是一个典型,但不够完全,我们也在努力这样做。 3D打印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因为3D打印给智能硬件创业者的不仅仅就是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整个创业思维与方式转变的开始,而往往这就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
想了解更多智能硬件创业者的故事?敬请关注最新一期《智能硬件特刊》!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