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实行方法探讨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编者按:本文原标题为《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写于2017年7月。在这篇文章中,姚前详细阐述了在保留央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下,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实行办法。此文发表虽然已有两年之久,但由于讨论了足够多的细节,因此仍然可以从中窥探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的身影。

1. 基于银行账户和分层并用

数字货币能否发挥其成效,关键在于应用。只有被公众和市场接受的、好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货币的补充甚至是替代。

如果数字货币系统可以借助银行账户体系,对公众和市场而言,能大大提高应用上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对于数字货币而言,融入现有的应用基础也将拓展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场景,进一步提高数字货币自身的可用性和竞争力。

借助银行账户体系,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是扩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接入范围。

事实上,商业银行和一些其他金融机构以央行存款形式持有的中央银行求偿权已经数字化。但中央银行是否向其他对手方提供此类服务?尤其是,包括居民家庭在内的非金融部门是否可以在中央银行持有账户?这个问题在央行层面上有争议。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本·布劳德本特对此表示担心:“会引发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央行,导致整个银行体系缩窄,成为「狭义银行」。”

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表示:“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分层并用的思想比直接在央行开户的方式更深刻。但具体到如何实施,对这段话则有不同解读,本文对此提供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数字货币钱包属性

在具体设计上, 可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即: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管理一方面应符合央行有关钱包设计标准,类似保管箱的概念,另一方面保留数字货币作为加密货币的属性。

这样做沿用了货币发行二元体系的做法。将数字货币纳入M0范畴,但数字货币不完全依赖银行账户,可以通过发钞行直接确权,并同各数字货币钱包实现点对点交易。

3. 两种发行方式:央行自主发行V.S.授权发行

假如由中央银行集中发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银行库中的数字货币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客户账户中的数字货币则属于客户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

客户之间点对点交易数字货币,由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系统进行交易确认与管理,央行承担交易责任;交易电子货币,则和现有流程一致。

假如央行授权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商业银行银行库中的数字货币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发钞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客户账户中的数字货币则属于客户的资产、发钞行的负债 。

客户之间点对点交易数字货币,由发钞行进行交易确认与管理,央行承担监管责任,交易电子货币,则和现有流程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发钞行和央行、以及发钞行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由央行来做顶层设计。

4. 数字货币钱包的设计思路

在分层并用的具体实现手段上,在银行基本账户增加数字货币钱包ID字段,钱包类似于“保管箱”功能,不参与日终计提等业务,尽量不影响现有的银行核心业务。

所有的数字货币钱包需符合央行提供的规范,也便于银行进行KYC和AML。银行端使用的钱包仅提供安全管控以及账户层相关的必要管理功能,在客户端,可以附加智能合约的各种应用。

5. 应用场景示例:专项补贴款发放

例如精准扶贫等专项补贴款逐级下发,传统模式下难以跟踪实际发放到位情况。由于数字货币可追溯跟踪,下发的部门可以直接掌握各级补贴发放情况,实现专款专用。

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数字货币钱包,通过适当改造商业银行后台可以实现应用。而对于各级终端用户, 操作与之前一致。

5. 结语

通过“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中+数字货币钱包属性”的方法,法定数字货币可以融入并使用现有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和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既可独立,又可分层并用,发钞行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账户行承担实际的业务,应用开发商落实具体的应用实现,三者各司其职,边界清晰。

对于数字货币钱包的设计,仍有一些尚待考察的问题,如:

1. 如何设计货币使用成本和资产价格,以保持纸币、法定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之间的动态平衡。

2. 如何构建各参与方之间的应用生态,包括但不限于:中央银行、(发钞行)、商业银行、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数字货币使用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