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数字货币具有怎样的含义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我想从宏观角度谈谈对数字货币的一些思考和理解。从系统性重要性看,我想讲两大类数字货币,一类是平台数字货币,比如中国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Facebook的 Libra,这类数字货币依附于大型科技平台发展。另一类就是央行数字货币,我认为这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两类数字货币。

平台数字货币

平台数字货币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Libra等。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支付业务不一定和金融服务绑在一起,而是和平台功能绑定在一起。比如微信是社交,支付宝是电商,Facebook是社交平台,这是对现有的金融架构的最大冲击,有非常深刻的含义。

为什么说平台数字货币有系统重要性呢?平台和货币最大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网络效应。货币有网络效应,货币就像语言一样,说的人越多,沟通的效率就越高,进而吸引更多人使用。

平台有类似的网络效应。平台和货币的网络效应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有那么多机构搞支付服务,最终只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能做大规模。而Facebook 的Libra虽然只是个计划,已经引起全球关注和监管机构的关心,就是因为Facebook这个平台可能使得Libra在一夜之间成为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工具。

那么,平台数字货币到底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很显然平台最可能发展的是支付手段,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发展为储值工具,比如余额宝,Libra可能在一些币值不稳定的国家成为储值工具。比较有争议的是记账单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是独立的记账单位,但Libra如果做成,会是个独立的记账单位,正因为这样,各国的监管机构会非常谨慎和关注,所以Libra面临的阻力也特别大。

数字平台货币怎么改变金融的生态?首先就是它使得支付和传统金融分离,最起码在零售层面分离。支付就像自来水公司或燃气公司,我们无法想象某一天如果支付体系出问题了,我们的经济活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现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备付金100%存在央行,以保障其支付体系的稳定。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高效、稳定的服务,长远来讲这将对金融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是因为支付平台,包括蚂蚁金服和腾讯可能并不满足于只做支付,支付可以衍生金融。

蚂蚁金服和腾讯在支付基础上发展金融,比如理财、保险和信用,一方面促进了普惠金融,另一方面也带来新的挑战。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挤压不是坏事,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消费者,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新型的产融结合,是指社交平台或电商这类产业和金融业务的结合。现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带来新型产融结合的挑战,我们不能把这个简单地类比为传统的产融结合,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但是从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从垄断和竞争的角度看,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平台怎么盈利?大型科技巨头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货币?平台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在盈利上面体现为什么?经济学有个术语叫convenience yield(便利收益),大家为了享受支付的便利愿意放弃一定的货币收益,并持有一些安全性和流动性高的资产,这种所谓的便利收益是非货币化的收益。这种收益在传统的金融结构被银行体系拿了,所以银行盈利不仅仅是发贷款,相当大程度是来自于提供支付服务,提供流动性资产。科技平台发展支付服务,并由此衍生金融服务,将会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及其盈利模式产生挤压。

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在平台数字货币之上,再加一个法定货币的数字工具。那么对金融的生态有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思考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的时候,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就是央行是否付息。比如说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一些说法,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不付利息,只是替代M0,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叫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央行起这个名还是要强调是电子支付,主要是个支付工具来替代现金。

央行数字货币不付息。虽然现金也不付息,但它有一定的交易成本,比如说去银行取钱很麻烦,还要点钞,此外钞票还有受损或丢失的可能。所以电子货币虽然和现金都是零利息,但它的交易成本比现金低,所以能够起到替代现金的作用。这样的话央行就会获得便利收益。

但在中国,当前现金都已经被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替代差不多了,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替代现金还是替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所以增长快,是因为它有应用场景和平台,央行数字货币要怎么发展起来?我个人猜想,比如说公交系统的支付装上央行数字货币的接口,甚至可以想象公务员发工资发央行数字货币,要缴税需要用央行数字货币缴纳等。

其他国家的央行也在研究数字货币,我看到一些文献,他们研究数字货币更多是支付利息,那央行数字货币就类似银行存款,可能导致一部分银行存款转为央行数字货币,类似大家在央行的存款,这个影响就大了,主要是传统的银行机构受到影响。银行过去获得的便利收益就受到挤压,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利差减少。按照我们的估算,2011~2019年中国每年约有2%的GDP的便利收益被银行体系获取,美国低一些,大概1%。

央行对数字货币付息的另一个影响是,央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安全资产而且是对所有的企业和个人开放,现在只有银行可以持有央行的负债,非银行企业和个人要持有政府的负债作为安全资产,就只有国债或者地方政府债。

央行数字货币怎么投放出去?我认为付息与否是关键。如果不付息,央行数字货币仅是替代现金,这个量会很小,而且完全是交易行为的结果。

但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利息,就会是新型的安全资产,个人和企业的需求量可能比较大。单纯靠央行负债端的自我消化、相互替代,保持整个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那就不现实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需要增加,以满足非银行部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需求。那央行资产端要把货币怎么发出去呢?比如说购买国债,购买风险资产或者再贷款。这有深刻的公共政策含义。

如果中国央行成为世界上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央行,可能会比较谨慎,首选不支付利息的模式,因为付息的影响太大。

公共政策含义

央行数字货币对财政政策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央行对数字货币不付息,量有限,央行获得的便利收益收入也有限。但如果付利息,可能就带来央行利润的明显增加。过去由银行获得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收益部分就回到了央行手里,央行作为政府的一部分,意味着政府的预算外收入增加,财政扩张的空间增加,财政可以更大力度的减税和增支,而不体现为赤字的增加。

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影响金融稳定?非银行部门直接持有央行的负债而且比现金的交易成本低,更安全。有人说,挤兑银行更方便了,一有风吹草动,大家可能就把银行存款转为央行数字货币,挤兑银行,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直观上看是这样,但我认为能够发生银行挤兑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银行的市场纪律约束,换个角度讲,它是有利于整个体系稳定的。

数字货币还涉及到超越货币金融的一些公共政策问题,比如说大数据到底是公共品还是私有品?现在蚂蚁金服和腾讯通过支付掌握了大数据,并借此提高效率,发展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这个影响是正面的。央行如果把它替代或挤压了,支付数据到了央行手里,央行怎么用这个数据?但另一方面,如果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数据在科技巨头平台手里,会不会形成垄断?阻碍创新?实现数据的公共品属性,不一定必须需要在政府手里,通过让私人部门参与也可以实现,但私人部门如何参与?如何避免数字平台的垄断?这些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

最后回到国家货币和私人货币的问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市场竞争,现在又增加了央行数字货币,但央行既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又是监管机构,怎么平衡这两种角色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我们看货币金融的历史,基本上是私人部门创新竞争然后政府监管,现在央行也参与竞争,怎么平衡?

那到底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应该发行?我的观点还是应该的。为什么?在现代金融体系,政府是通过什么来维护法定货币作为记账单位的机制呢?实际上有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即财政支出和缴税必须以法定货币;二是金融监管,广义货币由信贷创造,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就是维护法定货币的稳定;三是现金,让老百姓还有一个最后的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金挤兑了银行的角色,是政府维护记账单位这一根本的货币功能的机制。那在数字经济时代,无现金社会只剩下财政和金融监管两个手段。从这个意义上看,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来替代现金,是有公共政策的价值。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