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央行难以应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十大理由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个趋势很熟悉,从通信领域(互联网)开始,如今也发生在能源业(太阳能)、制造业(3D打印)和金融(加密数字货币)——控制权正在逐渐远离国家,转移到个人手中。

这对各国央行有巨大的影响。现在央行的存在使各国可以维持对纸币、货币和国债发行的垄断。虽然通信业和制造业不是他们的重心,加密数字货币和首次代币发行(ICOs)都主要落在了央行的领域。

在这些体系中,央行不发行法定货币。相反,现在挖矿算法控制着代币的发行——高效地货币供应。以前,银行被授权储存、发行和使用货币,如今,(电子)钱包供应商和交易所都支持相同的功能。

货币复兴阶段已经到来,各国央行正在研究加密货币,其中一些央行对变革有更高的包容性。

新加坡一直在调研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实时结算跨境交易中的应用,而英国央行也在进行瑞波币的实验。各国央行甚至希望能够建立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版本(CBDC)。

然而到目前为止,各国央行还未准备好如何去应对加密数字货币的复兴。

事实上,有十大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央行会发现他们难以应对加密数字货币。诚然,在已经处于去中心化前沿的加密数字货币和ICOs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少部分有远瞻性的央行将会保持货币的竞争力。

然而,大部分(央行)会屈服于以下的问题:

1.旧的劳动力

央行将需要吸引和保留新的人才,使自己能够应对新的开放性和透明度的要求,以及数字化转型和日益复杂的全球化世界。

2.决策缓慢

央行的决策速度就像在糖浆中跋涉穿行——多层级的管理制度导致决策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

工作团队需要编制大量内容详细的文件材料,交由各方审阅和签字之后,才能进入部门领导或者副行长的审核流程。

3.缺乏技术和创新人才

专业学者、经济学家和领导者都能在央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学者们对概念问题进行考虑衡量,经济学家则对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而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则在考虑颁布法律的目标和影响。

然而,当涉及到货币政策和经济决策时,技术人员通常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4.畏惧实验

尽管一些央行正在进行实验,他们对概念验证到实验阶段的转变依然存在畏惧。

这是自然的,如果一家央行犯了错误,可能会损害其声誉——而声誉是央行的基石。还有一些担忧在于,早期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以及相关的新技术,可能会使他们的提议合法化。

5.区域性的思考局限

央行类似于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包含大量不同的分工明晰的部门,这些部门需要不同的技能和产出。

这些不同导致央行难以跟进一项新技术,还有如加密数字货币一样的经济领域的创举,因为它不能灵活适用于每一个企业的综合领域。

为了突出央行是集团类型特点,我们将它的核心部门和技能系列罗列为以下几点:

银行管理:主要是管理银行执照和审计的主管人员和监管人员

货币管理:生产和运筹规划者

金融市场:前台、中间部门、后勤部门的货币和债券交易员

国家支付体系:支付监管系统和运行RTGS(实时全额结算)系统的技术资源的结合

研发:主要是经济学家编写基于统计数据的报告并用于重新制定利率的决策中。

6.购买相关的成熟技术

大部分央行不具备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任何新项目都不得不购买其技术。而能够解释或使用默尔克树的中央银行家非常少。

7.维持现状

很大一部分央行行长是职业银行家,他们对于变革的欲望和能力都不容易被激发。改变通常被认为是对员工的威胁,这种威胁就像是果冻一样让他们裹足不前。

8.在职者的关系

银行获得了央行的运营许可,使他们有能力从客户存款中创造资金。

央行要求这些银行保护储户的血汗钱,并尽可能地服务更多的客户:即金融包容性最大化。因此,银行的任务是在央行的命令下服务于一个国家的公民。

这些关系和许可是很昂贵的,并且不容易增加新成员。

9.政府间协调

正如央行中各部门倾向于各司其职,政府间的各部门对于关注货币事态发展的关注也是如此。

这些部门包括财政部、金融情报机关(KYC)、金融服务机构、中央银行、税务局和秘密服务单位。每一个单位针对加密数字货币和ICOs可能都有不同的行动准则和条例。

10.国际协调

在国际上,民族国家必须从接受众多机构的指导,如G20或G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和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协调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外交和机构匹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