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应用的价值和风险

触控感测

205人已加入

描述

人脸识别属于人工智能入门级技术,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因此吸引不少企业进入人脸识别领域,据了解,仅国内就有30+家优秀企业强势入局。不过,人脸识别企业竞相推动人脸识别商业化应用的同时,也给公民身份信息泄露带来重大隐患。

人脸识别之价值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商业化应用领域不断扩张。201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应用的重要节点,如多个省市在高考中应用到人脸识别系统;大学校园开始将人脸识别应用到入园身份验证领域;公租房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等等,总体来看,当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金融、考勤门禁和安防行业,广泛应用到公安、社区、机场、交通、金融等领域。无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细分领域。

不可置否,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确实给产业发展带来重要价值,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行业的传统作业模式。对于安防领域来讲,不仅为整个安防行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也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发展市场。

人脸识别在机场安检将发挥重要价值,据悉,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于今日正式上线人脸识别系统,推动机场安检由,人工验证岗变为人工辅助验证岗,旅客仅出示一次证件,即可全程靠“刷脸”轻松安检通关,不但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机场人力成本,可谓鱼和熊掌兼得。

在公共安全领域,人脸识别的应用更有颠覆意义,人脸识别技术配合人体特征、行为分析和事件分析,可将被动安防推向主动安防,在刑侦追逃、罪犯识别以及边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比如,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嵌入交通事件检测、人脸识别、违停抓拍及行人闯红灯抓拍等模块,并结合安防云和交通云,可大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科技含量。

另外,由于其便利性,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智能社区或公租房中用作门禁系统及出入口控制。前不久,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纳入北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项目应全面采用“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等技术,实现非承租家庭成员不得随意进入楼栋单元门。

信息安全需守护

毋庸置疑,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设备市场的迅猛增长。调研机构Gen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而到2025年底将达到71.7亿美元,在2018年至2025年期间将以26.8%的速度增长。

但是,人脸识别设备应用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重大的信息安全隐患。近日,一则“AI+安防”企业被曝泄露250万人身份信息数据的事件,不免令人唏嘘,同时也给业界敲响警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和关于隐私等方面的道德讨论。

在笔者看来,此次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必然性,原因主要三点:首先,当前,我国个人信息的监控机制不太完善,执法权责并不清晰;其次,人脸识别需要一定规模的训练数据来提升深度学习的能力,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公司需要借助智能硬件、摄像头等设备,征集和调用大量用户的脸部信息,这必然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其次,大部分企业都把关注点放到人脸识别商用规模化拓展上,往往忽视了对数据安全的投入,导致一些环节上面的安全防护比较薄弱。

毫不讳言,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应用,都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担忧,由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引发的公民信息泄露,将会产生精准营销、网络诈骗等重大风险。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认为,在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的今天,关注个人信息的关联影响比单纯地确定“敏感”程度更为紧迫。

虽然,当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是利大于弊,但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安全的管理总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以规范企业的行为和流程,而企业在追求人脸识别便捷性和体验性的同时,也需要对这类生物特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考虑摄像机产品硬件的安全防护设计,另外,也应从软件的层面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以防患于未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