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 g7 plus正式发布采用了中国红配色和logo指纹二合一设计

便携设备

121人已加入

描述

摩托罗拉 g7 plus 体验:低调的中国红配色,特别的 logo 指纹二合一设计

除了采用刘海屏设计,摩托罗拉 g7 plus 还带来了非常棒的握感。

最近一段时间手机圈是比较热闹的,不少品牌都推出了新品,摩托罗拉也是其中一个。4 月 8 日,他们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带来了摩托罗拉 g7 plus,极客之选也于前不久拿到了这款产品。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它就已经在巴西发布了,不过这次特别的地方是,其在深海蓝之外,还加入了中国红版本。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摩托罗拉的首款“水滴屏”手机

全面屏是这两年手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再到升降结构设计,为了能够更加接近真全面屏这个目标,过去一段时间厂商们进行了各种尝试。

在之前的摩托罗拉 p30 note 上,他们采用了异形屏中比较常见的刘海设计,而这次摩托罗拉 g7 plus 则选择了对于屏幕显示区域影响更小的水滴屏,无论是直观视觉感受还是实际显示效果上,都要更好一些。

规格参数方面,它搭载了一块 6.24 英寸屏幕比例为 19:9 的 LCD 屏,分辨率为 2270 × 1080。就实际显示效果而言,其屏幕调节稍稍有些冷,不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自主调节屏幕色温以及饱和度。

摩托罗拉 g7 plus 的上、左、右三个边框的宽度控制还不错,相对来讲下边框要稍稍宽一些。和以往摩托罗拉手机一样,它的下边框依旧保留了标志性的 motorola 字样,在手机正面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你一眼就能知道这是一款来自于摩托罗拉的产品。

有关自拍,其搭载了一颗 12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F/2.0 光圈,诸如面部识别、面部美颜、广角自拍等功能它也都支持。

全新的中国红配色以及令人满意的握感

在如今全面屏手机的时代,机身背面是为数不多能够做出差异化的地方。摩托罗拉 g7 plus 采用了玻璃后盖,依旧延续了家族一贯的风格,标志性的“大眼睛”摄像头以及将摩托罗拉 logo 和指纹识别器合二为一的设计很有辨识度。

文章开头我们也提到了,这次在机身配色上,它除了深海蓝版本,还带来了针对国内市场的中国红版本。从直观视觉效果来看,它的红并非是鲜艳的大红色,而是稍稍偏暗一些,所以并不会显得过于张扬。

摩托罗拉 g7 plus 的握感是近期我接触过所有手机中最棒的一个。和目前很多手机产品一样,其后盖两侧也做了一定的弧度处理,但对于弧度的大小把握非常好,与此同时,其玻璃背板和中框之间的衔接也比较紧密,实际握感令人满意。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相对克制的机身尺寸以及重量控制对于其握感也是加分项。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摩托罗拉 g7 plus 的机身三围分别为 156.96 × 75.34 × 8.27 mm,重量为 172g,即便是像我这样手掌并不大的用户,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拍照功能展示

对于如今的智能手机而言,出色的拍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摩托罗拉 g7 plus 的后置相机由一颗 1600 万像素的主摄像头和一颗 500 万像素的副摄像头组成。其中主摄像头采用了索尼 IMX519 传感器,单个像素面积为 1.22 微米,f/1.7 光圈,支持光学防抖。

以下为实拍样张,后期未经任何处理。

骁龙 636 SoC,27W 快充

来说下大家比较关注的硬件配置。摩托罗拉 g7 plus 搭载了骁龙 636 平台,提供 4GB+128GB 和 6GB+128GB 两种存储规格。

有关骁龙 636 之前我们在很多评测文章中也介绍过,它的 CPU 采用了 8 个高通半定制的 Kryo 260 架构核心,其中 4 个“大核”最高主频 1.8 GHz,4 个“小核”最高主频 1.6 GHz,整体性能比较接近骁龙 660。

核心硬件配置之外,这次其在续航方面也下了一些功夫。它的电池容量为 3000mAh,并且标配有 27W 快充充电头。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正常情况下,其支持一天的续航时长是没啥问题的。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这些,其实这次摩托罗拉 g7 plus 有很多值得一提的点,比如它采用环形天线技术来保证信号强度,利用 3 麦克风配合降噪算法消除通话中的背景噪音,搭载了支持杜比音效的双扬声器等等。

一款综合表现还不错的 Moto 手机

总结而言,摩托罗拉 g7 plus 的优点在于其有着不错出色的手感表现,同时在做工以及细节处理上,它的整体表现也比较令人满意。另外,在诸如信号强度等等这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其所做的一些努力也都是加分项。

当然,从硬件参数这个角度来看,摩托罗拉 g7 plus 的配置相对来讲并不算高,不过应付正常的功能应用没啥问题。最后价格方面,4GB+64GB 版本为 2099 元,6GB+128GB 为 2399 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