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aur首款x86架构AI处理器推出,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量产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4月15日讯,近日,IC 设计厂威盛旗下子公司 Centaur 推出全球首款x86架构的AI处理器,支援深度运算加速器(DLA),并预计将采用台积电 16 纳米制程投片量产。在2019年该款AI处理器早就有消息传出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验证阶段,且官方也于 12 月上旬对外发表。据悉,Centaur 有望在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投片量产,全力抢攻这波 AI 商机。

根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媒体 Linley Group 针对该产品测试过后指出,该产品神经网路运算效能表现相当优异,且无须外加绘图处理器(GPU)辅助。Linley Group 表示,Centaur 的 AI 处理器在 AI 效能处理表现等同于 23 个具备向量神经网路指令集(VNNI)的英特尔 x86 架构处理器,且该款产品能够与 x86 架构 CPU 结合使用,充分发挥 AI 效能。

Centaur 原先为美国通讯芯片大厂 IDT 持有,随后于 1999 年被威盛所并购,Centaur 在威盛旗下已超过 20 年,曾经与威盛联手开发出许多 PC 相关芯片,在威盛子公司群当中占重要地位。随 Centaur 再度推出 x86 架构的新产品,等同于象征威盛将可望藉由 AI 产品重新大举跨入 x86 市场,抢攻这波由 5G 带起的 AI 订单。

此外,威盛不仅有 AI 处理器产品线,先前打造的 AI 嵌入式物联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也已经全面到位,并开始量产出货,打入中国公车及物联网厂商供应链。

在陆系客户复工及订单回笼带动下,威盛 3 月合并营收月增 60.9%至 6.29 亿元,写下 70 个月以新高,第一季合并营收 15.16 亿元、年成长 20.8%,创逾五年以来单季新高。法人分析,中国积极进行去美化,威盛在中国布局多年,可望趁这波 AI 商机崛起、去美化效应,大啖陆系客户的 AI 订单,后续合并营收将可望稳健成长。

威盛电子是全球高集成嵌入式平台及解决方案领导厂商,致力于人工智能、物联网、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医疗自动化及智慧城市方面应用。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并通过威盛全球化网络布局,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的高科技核心区域设立了分支机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领先高科技、电信、电子消费品牌。

从声名鹊起到泯然众人的威盛

威盛是在中国台湾起步的,跟许多后来声名鹊起的中国台湾IT企业一样,它现在的成就,应该归功于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芯片产业中心的转移,而这次转移也正迎合了半导体产业向全球网络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信息技术产业借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新动向,承担了为对方生产成套设备的工作,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技术。另一方面,台湾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业主型企业,正因为如此,转向快,动作也快,只要看准机会就能立刻上马。

因此,中国台湾的信息技术产业把它的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制品的生产据点。

王雪红正式看准了这一机遇,才果断创立了威盛。

从代理商开始到主机板第一

跟其他中国台湾厂商一样,威盛一开始也只是一家代理工厂。

威盛为其他公司供应的主机板上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从国外厂商那里购买的,威盛自己根本没有技术和能力独立制作生产。

用王雪红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们自己就只是一个组装车间,跟组装玩具没什么两样。”尽管如此,王雪红也明白,若装机装的好,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王雪红希望威盛能够像戴尔一样,从组装起步,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金。

但是事实却跟王雪红差距很大,由于市场的差异,产品方向的问题,威盛在主机板的利润空间很小。更让王雪红恼火的是,即便是主机板也没有多少客户购买。

王雪红清楚的认识到,若不改变策略和发展方向,公司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间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之后,王雪红开始招揽人才,自主设计和生产主机板。

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威盛终于成功用用了自主设计和生产主机板的能力,并在不断的加强这一能力。

很快,威盛就占领了市场,做到了主机板市场第一名。

此时,王雪红又有了新想法,既然可以自己做主机板,为什么不能自己做芯片呢?

人才:威盛的崛起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才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和未来。

王雪红早在20世纪末就意识到了着一点,所以在下定决心做芯片之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揽人才。

伺候,王雪红先后挖来了陈文琦和林子牧两位合作伙伴。

陈文琦在设计领域拥有超强的专业能力,而林子牧在半导体学术理论和实际设计基础之深厚,当时放眼整个中国台湾,极少有人能出其右。

自此,王雪红负责资金和规划布局,陈文琦负责策略和营销,林子牧专攻技术研发的“威盛铁三角”关系就形成了。

陈文琦一开始最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针对威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重新拟定威盛的策略方针。

事实上,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的芯片组设计公司的数量惊人,一度达到百家,但是等到威盛真正开始出货的时候,芯片设计公司只剩下了7家,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经营规模来看,威盛都处于劣势。

为了挽回劣势,陈文琦决定将威盛的总部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硅谷迁回中国台湾,以就近解决客户需求,做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另外,陈文琦还善用晶圆代工潮流,将九成以上的芯片组交给了台积电代工,避免因必须投入十多亿美元盖一座晶圆厂的财务负担。

由此,威盛打开了低价市场,并最终博得了一席之地。

鼎盛:第二大芯片组巨头

“只要威盛白痴步伐长期经营下去,未来鹿死谁手还不可预料。”

正当王雪红为威盛在芯片组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而感到欣喜时,英特尔的围剿已经悄然展开。

彼时的威盛刚刚在芯片组抢占了低价市场,在全球加在一起不足3000元的员工和不足25亿美元的市值。

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看的出来的力量悬殊对比,如果要硬碰硬,结果不言而喻。

王雪红知道,既然选择了进军芯片组,挑战英特尔就是迟早的事情。

为此,王雪红果断制定了措施并有效的执行。

营销固然重要,技术创新更是刻不容缓。

1999年7月,威盛正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PC 133芯片组,其主推的内存规格要比当时英特尔奔腾3处理器的内存规格更具性价比,威盛就此打响名号。

从威盛“红”了之后,许多国际大厂的订单纷至沓来,在芯片组产品的份额一度达到了70%。

从短时间内在技术上进行超越是不现实的事情,英特尔不得不转换策略,选在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专利诉讼对威盛进行制裁。

1999年6月,英特尔相继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对威盛提出了控告,称威盛侵犯了英特尔的专利技术。

英特尔的这一策略确实奏效了,威盛订单锐减,客户对威盛信心下降,最难弥补的是,威盛辛苦赢得的声誉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在诉讼期间,威盛芯片组的全球市占率一度从最高的70%下跌到20%左右。

在长期的拉锯战之后,2003年4月,随着英特尔竞争战略的转移,英特尔与威盛各自撤回了所有进行中的诉讼,并为双方的产品线,签署了为期10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至此,威盛才算是坐实了第二大芯片组巨头的位置。

过度扩张:衰败的前兆

即使是在台湾企业中,威盛也以多元化闻名。威盛集团旗下除了威盛电子之外,还包括宏达(HTC)、全达、建达、多普达、威红、威汉等30余家企业,业务涵盖芯片设计、PC、手机、PDA的生产、制造、销售、代理。

当时,王雪红一直在用“多元化经营战略”指导威盛的发展,不但在芯片组领域,就是在CPU,GPU,通信芯片领域也颇有建树。

她说,威盛除了在芯片领域全球布局之外,还有芯片组,还有机顶盒芯片与NC芯片,还有终端制造和销售。

甚至于在与英特尔进行诉讼的同时,威盛还在积极的扩展版图。

1999年,威盛连续收购Cyrix、IDT、S3等三家CPU公司。其中,S3与英特尔签署有交叉授权协议。也就是说,威盛通过对S3的收购也拥有了英特尔的部分专利。

但是也正是由于技术授权的问题,威盛的芯片组一直处于毛利率下滑的过程中。2001年,威盛营收341.04亿新台币,整体毛利率下降至37.1%,纯利润也低于2000年的水准。

基于以上考虑,威盛迫切需要新的赢利点,而光存储正好补了这一空缺。

2001年年末,威盛首发了60倍数的CD-ROM单芯片产品,到2002年4月,威盛开始全面提供DVD-ROM和CD-RW芯片。S

至于嵌入式平台领域,威盛发布了代号Eden的系统平台,再一次以速度而闻名的解决方案,为威盛在嵌入式引用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威盛还积极开拓图形芯片市场,发布了第一代Zoetrope核心Savage XP桌面电脑图形芯片。

不过是急速的还是缓速的扩展,威盛在扩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为之后的衰败买下了伏笔。

由于威盛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主业芯片组之外的领域,使得威盛在芯片组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毛利水准也持续低迷,而那些威盛花了大力气发展的其他领域,由于网撒的太大,同时又是新手的原因,也很难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长此以往,威盛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2009年5月,威盛在连续两年共亏损66亿新台币之后,从此盛况难再。更是被打入全额交割股,6月的股东大会上,股价仍只有12元,总经理陈文琦再三向股东鞠躬道歉。

不过幸运的是,早在1997年之前,威盛的硬件产品部门就已经在着手发展智能手机。1997年HTC从威盛分拆出去,并在2002 年威盛与英特尔纠缠互诉之时独立上市。

独立上市后,HTC的表现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05年2月12日,HTC以 232 元台币股价首度超越联发科登上股王宝座,开启了HTC的股价传奇。同年5月,HTC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微软Windows Mobile 5.0操作系统的3G手机。2006年4月26日,HTC收盘价1020元台币,突破千元大关,成为当时台股16年来继益通光能第二支突破千元股票,比当初威盛每股 629 元台币的表现要优秀许多。

在2011年,HTC手机销售达到巅峰,股价来到每股 1300 元台币的巅峰。

然而就像威盛一样,一场专利大战再次扑灭了股王的希望。

一直以来王雪红除了投资眼光独到,活化资产的功夫同样一流,亏损连年的威盛更是面临下市危机,但威盛仍握有不少重要专利,如威盛旗下的摇钱树威睿,是高通之外,唯一拥有重要通讯技术 CDMA 硅知识产权的厂商,2015 年 8 月威盛处分了威睿包含 CDMA 知识产权资产给英特尔。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