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吉姆·柯林斯
如果十年间,你的产品或服务一直被对手压制,是一种什么感觉?
乍听上去有点悲凉,但这在商业世界里并非个案。
十年磨一剑
互联网圈都知道,大概有十年时间,支付宝一直是压在腾讯财付通头上的一座大山。
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支付宝一家独大,占据了76%的市场份额,而腾讯财付通仅占3.3%。
与此同时,在2013年,改变移动支付战局的微信红包诞生了。
但即便强大如腾讯这样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公司,在微信红包运营初期也遭遇了圈层壁垒的限制,而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直到2015年,微信支付借助春晚红包摇一摇这个场景,一天之内,完成了从400万到一个亿的用户增长。
支付宝积累一亿用户用了多久?大概是8年,而微信支付仅用了一天。
再往后,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成了两家体量相当的对手。
以上数据来自于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之所以讲微信支付逆袭的故事,是因为今天我想分享一个类似的逆风翻盘故事。
曾经的至暗时刻
之前写过几篇谈及芯片的文章,有POWER,有ARM,也有X86的Intel,但是总感觉缺了一块,想来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AMD种了草。
在此之前,我对AMD知之甚少,甚至连公司的中文名称“超微半导体”都不是很清晰,在我的认知里,AMD就是一个市场份额很小的非主流芯片厂商。
现实中,同样是十年的时间,AMD一直被Intel吊打,前景暗淡,AMD最后无奈退出了数据中心市场。
业界有传言说,AMD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防止InteI和Nvidia两家公司形成垄断,因为一旦被判定为垄断,就会面临分离业务的巨大损失,这是“双英”(英特尔和英伟达)不希望见到的,于是,每当AMD危难的时候,友商们非但不会落井下石,反而会雪中送炭。
玩笑归玩笑,毕竟对于AMD,活着就有希望。
AMD的文艺复兴之路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否极泰来。
2008年经济危机,AMD业绩承压,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剥离动作,裁员、卖工厂成了家常便饭。
直到2014年,AMD迎来了他们的华裔的女CEO,苏资丰。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女CEO在IBM与郭士纳曾经有过交集,在她接受AMD这个“烂摊子”的时候,跟当年郭士纳入主IBM的剧情颇为雷同。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把AMD重组为图形和计算两个部门,将主营业务聚焦于游戏,数据中心和沉浸式平台三大增长市场。
体现一个公司价值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资本市场的态度,AMD在苏资丰的执掌下,股价从2016年最低2美元,涨到如今的90多美元,业绩表现抢眼。
好成绩的背后什么?感觉跟产品名字起得好也有关系。AMD新产品代号用的是意大利的城市名,从NAPLES(那不勒斯),到现在的ROME(罗马),再到即将发布的MILAN(米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AMD走的是一条文艺复兴之路。
借EPYC重返数据中心
通过一系列资产剥离和业务重组,轻装上阵的AMD,似乎也找到了轻资产运营的感觉,在技术上借助Zen架构,研制了全新的产品线,尤其是EPYC系列服务器芯片。
科技发展,应该是两种力量在推动,一个是真正的创新,一个是极致的效率,而此时的AMD,似乎二者都占了。
EPYC(霄龙)是AMD的一个品牌,用来在数据中心市场对标Intel XEON(至强)处理器的。
7nm制程的EPYC芯片,凭借最高64核的强大算力,在性能指标上反超Intel,价格还便宜,总算是让AMD找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反正,AMD这次是拉开了架势,要凭借EPYC重返数据中心市场,与Intel一决雌雄。
降本增效的“杀手锏”
芯片厂商除了讲生态,就是讲算力,最后用的都是降本增效的套路,因为这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拿厂商喜欢的大数据场景举例,Intel是这么说的,如果提升CPU的型号和主频,再配合自己的傲腾技术,可以在算力相同的情况下,缩减集群规模。
AMD,则更为简单,直接拿多核的指标说事,结果你懂的,同样规模我算力强,同样算力我规模小,总之AMD性价比高,这一季他们的口号是,“AMD Yes!”
毕竟,AMD和Intel同属X86架构,产品替代性相对ARM还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当下客户服务器选型还是指定Intel的情况下,日常不过是几大PC服务器厂商相互厮杀而已。这会儿要是再拿AMD说事,即便不买,只是给Intel透透风,说不定还能买到带血的白菜。
在厂商眼里,拥有超大规模服务器的互联网公司和集采客户才是兵家必争之地,毕竟他们才是金主,而且互联网公司也相对更有意愿在性价比上做文章,这一点跟AMDd饿调性更符。
对于金融行业,所谓的降本增效,我觉得只能算是痒点,谈不上痛点。
而且,当下我觉得金融行业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因为信创之路,任重而道远。
竞争多变的商业格局
商场如战场,苹果的iPad Pro和微软的Surface Pro,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产品的谁更好,但背后其实是ARM和X86之争。
移动时代,功耗更低的ARM芯片更有优势,去年苹果自研的5nm制程M1芯片亮相,架构紧凑,性能出众。
如果将二者竞争比喻成一条赛道,两边分别代表高性能的X86和低功耗的ARM,同时向赛道中间跑,谁先跑到中心,谁就有机会赢得整场比赛。
而像AWS这样的云厂商,也从服务器定制慢慢转变成芯片定制,甚至是芯片自研,行文至此,忽然觉得未来好乱。
再回到我自己相对熟悉的企业数据中心,这是一个被Intel占据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核心市场,AMD要想有些作为,必然要花费一些心力。
我认为在国内,AMD还属于“布道”时期,侧面打听了一下,目前金融行业的AMD服务器出货量有限。
另一方面,PC服务器厂商多线作战,他们算盘是“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最稳妥的方式只能是多条赛道同时下注,反正各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AMD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营销,渠道是指望不上了。
PC服务器通常5年一个设备周期,五年很短,对AMD来说,在国内的时间窗口很宝贵,五年也很长,未来ARM架构和信创服务器的整个生态可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拭目以待的逆风翻盘
我认为AMD的战略是清晰的。
在AMD眼中,好像并没有把ARM当成竞争对手,因为PK Intel才是当前的关键任务。
说到ARM,AMD的人认为没法对标,应该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是今天数据中心Intel一家独大,不管是谁家的芯片,最后抢的都是Intel的生意,所以我认为本质上算是竞品。
2020年,不知道算不算是信创元年,听到一些反馈,考虑到目前华为的局面,如果状况持续,只从技术上考虑,我倒是觉得“海光”似乎在生态里更具适应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复杂的时代,一端是桌面,另一端是服务器,一边是X86,另一边是ARM,再加上信创,最终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当下,数据中心市场,AMD,以一敌“二英”,好戏在后头,我们一旁观战。
从优秀到卓越
写这篇文章,让我有机会了解了AMD公司的历史,也借此机会,重读了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对于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了更深的感悟。
回顾近几十年的科技企业发展史,IBM、苹果和英特尔这些国际科技巨头,谁没有过黑暗时刻。
创新永无止境,面对数字化的未来,无论一家企业在行业存在的历史有多久,无论现在有多少客户,无论销售和利润有多高,都有可能被瞬间颠覆。
再反观自身,我觉得个人与企业并无不同,我们的认知、价值和思维一样需要重构,而这些重构,无疑需要一个更加广泛的视野、更加互动的关联和更加开放的格局。
总之,一切都在重构之中。
原文标题:AMD复兴!揭秘背后女版“郭士纳”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ssdfan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