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关于物联网是谁在推动前行,这确实是个庞大且复杂的议题。本文主要化繁就简,主要从2个方面出发阐述国内物联网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推手:
物联网初期的供需特质;
物联网背后推手的转变。
1. 物联网发展初期的供需特质
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及,当时的定义是利用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对所有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这个上世纪末提出的最早的物联网的概念发展至今,物联网的概念随着全球数字化的不断进步也不断更新,物联网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前景也更加清晰。即便如此,至今物联网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但是,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这一点始终是不可否定的。这里常常会有一个疏忽,就是当我们真正去研究物联网的趋势的时候,似乎很少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参考对象。笔者认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连接,同样是解决需求,只不过物联网更加强调物与物的链接,其实两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没了互联网,物联网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巨头,几乎没有不涉足物联网领域。
物联网现在仍然处于初期。对比互联网发展初期,我们得到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路线十分明确且集中,腾讯做社交、阿里巴巴做电商、百度做搜索、搜狐和网易做门户等等这些基本都处于需求清晰空白领域,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腾讯、百度这些巨头更多的也是将国外的项目复制到国内,解决的国内C端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互联网只要围绕这些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方面,发现一个蓝海市场,完全可以进场,收场自然也是胸有成竹。
从供需角度来看,互联网解决C端用户需求更多的是用户来找产品方、工具方。但是物联网的供需却显得更为复杂,这里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
第一,高成本制约,因为涉及到更多现实世界的物物连接,相比于互联网会将产业链拉长。比如说上游核心材料、芯片、传感器等等,国内外品质差异导致国内企业不得不花高价国外进口或者授权生产。
第二,第二点与第三点与物联网本身特质有关系,一方面由于是物物连接,就会产生不同物品物联网产品的适用性差异,以及同种物品不同所有者通用性差异。对于定制化的要求更高,这也就大大限制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成本自然也就增加不少。
第三点,物联网可以说是碎片化特征十分明显,据统计,物联网应用已经覆盖工业、商用、消费三大领域的20个行业、163个应用场景。由于应用的分散,需要对项目有更为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分析,在技术和产品真正得以应用之前,所消耗的人力和财力也是不小的。
2. 推动物联网发展的究竟是谁?是否有机可循?
从2011年、2012年物联网先后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国内物联网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在政策推动下,产业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12年的资料显示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
包括在2020年各省市推出的几十万亿新基建计划中,涉及物联网建设的项目更多。
笔者在调研众多物联网企业时发现,在消防、安防、农业等领域众多企业此前基本是处于一个政府部门为主要客户的状态,政府买单占大多数。
但是,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内的众多专家认为,从2016年后,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正在向市场驱动转变,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工业物联网应用的崛起,企业投资逐渐加深。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体,尤其是巨头开始进入物联网也起到了市场带头作用,比如阿里巴巴的智慧大脑、百度的车联网、华为的5G等等,这些也已经印证了国内物联网由政府向市场过渡的阶段,政府的作用更多地向行业规范制定和维护者转变。
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仍然是依赖政策和财政补贴才勉强活下来,一旦转变为市场主导,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这些物联网企业对于整个市场项目的把握底气又在哪呢?是否感觉很迷茫?
在关于企业市场拓展渠道上,我们调研的企业大多数都提到过通过参加会展对品牌进行宣传,拓展自身的市场份额,在展会上获取更多优质的长期客户。
不可否认,在疫情重创之下,所有企业都希望有一个能绝地反击,获得先发优势地位。
责编AJX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