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量子计算已成为各国争相钻研的尖端未来科技。受益于量子测不准、不可复制的特性,量子通信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安全性,堪称世界上最坚固的盾。
不过,光子在光纤中传播时的指数级衰减,成为长程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的最大阻碍,成为挡在量子通信技术的落地应用面前的巨石。为解决光纤传播损耗的问题,量子中继协议成为最佳方案。
清华大学攻克难题
日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便在量子信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据悉,清华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量子中继协议中的两个中继模块间的高效纠缠连接,向众人展示了量子中继模块连接效率的规模化提升。
这对于推动量子中继器实用化,进而实现量子通信落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实验研究通过利用量子存储,进行纠缠连接,使得连接效率线性正比于单个模块内部纠缠制备所需时间。而且,该实验还首次实现了不同量子中继模块的按需式纠缠连接。
这一实现的成功,充分显示出了量子中继器对长程量子通信核心加速能力,令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成为可能。
段路明同合作者从2001年提出DLCZ量子中继方案到如今,已经在这一领域努力了20年的时间。
段路明研究组耕耘20年,为中国量子技术突破作出了巨大贡献。
4600公里量子通信网
如今,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已经成功走到了世界前列。除段路明研究组的这一突破外,我国实现的4600公里量子通信网,也尤为令人瞩目。
2021年1月7日,《自然》期刊刊登了一篇来自中科院潘建伟团队,名为《一个超过4600公里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网络》的学术论文。
文章显示,通过将“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与京沪干线串联的方式,我国将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变为了现实,通信网络长达4600公里,超150名用户已享受到该网络提供的服务。
这为量子通信实现长距离运输,带来了一种可行的方案。文章认为,4600公里量子通信网的实现,表示量子技术已经成熟到足够使用的程度。
写在最后
我国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上的领先令人欣慰,未来中国在多项技术上,将不再受制于人,而是自己成为行业领导者。
也期待,量子通信能尽快实现商用,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tzh
-
光纤
+关注
关注
19文章
3925浏览量
73326 -
通信
+关注
关注
18文章
6042浏览量
136138 -
网络
+关注
关注
14文章
7580浏览量
8893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