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跳出管道+连接+流量的模式,要从管道商转变成为服务提供商,而当前,市场最大的服务就是云!
近日,中国电信宣布已完成对云计算IaaS服务商ZStack的战略投资,未来将与ZStack一同聚焦国产化云平台及生态的培育和构建,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入口。 ZStack是国内一家靠自研起家,在云计算领域具备自研优势和产品化优势的IaaS提供商,通过战略投资入股,坊间小道消息传言中国电信将控制ZStack20%以上的股权(道听途说,以官方公告为准)。
而另一则重磅的消息是,近日有声音传出,中国电信计划将天翼云独立出去,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主攻云计算领域,并且定下了“打造千亿级云服务商”的目标。如果消息为真,这无疑是2021年云计算市场的一个重磅消息。事实上,中国电信发力云计算已,中国电信高层就表示要把云计算服务打造成公司主业,将采取混合云的云网策略。在两则重磅消息背后,中国电信天翼云的意图是什么?我觉得,无他,自救罢了!
01天翼云为什么要自救?
3月9日,中国电信财报公告中特意指出,全网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38亿元,在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继续位居前列。(全网云包括行业云、家庭云及与云直接相关的接入等业务,与行业统计口径有所差异)
从数据上看,天翼云似乎发展不错,但按照IDC咨询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H1)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H1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84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IaaS+PaaS市场规模为417亿人民币,IaaS市场同比增长57.1%,PaaS市场同比增长64.4%。
云计算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但天翼云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2020年H1,天翼云IaaS+PaaS收入为31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0.3%,但是在行业排名上,却发生了一些需要天翼云警醒的变化—— 2019年H1,中国电信天翼云排名第四,落后于阿里云、腾讯云、AWS等巨头,领先于华为云、百度云、金山云、移动云等对手。 但到了2020年H1,天翼云依然排名第四,但整体排名发生了变化,华为云在短短一年间,市场份额同比增2.7%,迅速蹿升到第三的位置,力压天翼云! 还有一个让其惊恐的事情,中国电信的同业老对手,中国移动收入为6.3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0.8%,发展速度迅猛,增长情况优于天翼云。
让天翼云不安的还有一个趋势的问题,在2020年Q2,中国电信天翼云的份额其实已经滑落到第五名,这种滑落的趋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行业在大发展,但自身的发展已经跟不上行业的步伐!
众所周知,公有云市场是“马太效应”主导的市场,在这个基础设施、技术积累、生态圈建设、资金投入缺一不可的赛道,市场的份额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巨头通吃是必然趋势,一般认为,只有前三名能活下来,第一名能活得很好,第二名尚有一战之力,能分一杯羹,第三名只能苟延残喘。其他只能慢慢死亡,或被收购,或者另找其他小赛道。 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天翼云的目标肯定是前三,甚至更高,此前天翼云“坐四望三”,心里是很安定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由于种种原因,AWS在国内不可能发展得好,市场份额肯定会衰退的,天翼云就将顺理成章地上位,晋升前三! 但天翼云没想到,华为云异军突起,迅速抢占了天翼云觊觎已久的位置!而更让人绝望的是,跑在你前面的人跑得比你更快!——华为云的增长速度比天翼云要快得多。
-02-那天翼云计划如何自救呢?
从上面两个重磅消息背后,我揣测天翼云的目标可能很直接,就是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提供自主可控的完整的产品体系。中国电信为什么选择ZStack呢?众所周知,天翼云当时起步是完全依靠华为的云产品体系,中国电信负责提供服务器和营销渠道,华为负责提供核心产品,属于典型的“买办”性质,很多分析师内部做分析时甚至会把天翼云的市场份额算进华为头上。
客观来说,从成立之日起,自主可控的产品能力一直是天翼云的弱项。本来如果华为安心呆在幕后,天翼云确实不需要操心产品的事儿,这也算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但是,近两年华为云大张旗鼓地亲自下场,华为云在华为内部的等级越提越高,最近甚至有点“all in cloud”的趋势,这样一来,曾经的合作伙伴摇身一变成为竞争对手,甚至直接把天翼云挤在身后,这是天翼云万万不能接受的。
天翼云能怎么办呢?
只能补足短板,正面掰手腕!你总不能拿着华为云的产品来跟华为竞争吧。于是,自主可控的产品能力成为了天翼云迫在眉睫的事情。 要实现自主可控的产品能力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纯自研,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积累自己的产品能力;第二条路是直接收购现成成熟的小厂家,比如ZStack,这样的实力欠缺的小玩家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是很艰难的,但它们有自己的立足之本——自主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系。投资ZStack正是天翼云的第二条路,ZStack积累的产品体系和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中国电信天翼云在IaaS层面的积累和能力。
那中国电信为什么要独立天翼云呢?
天翼云独立以后迎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摆脱中国电信国企的体制限制,进而可以自主提升员工的薪酬和激励水平!这一点对天翼云而言非常重要。 巨头们对云计算的垄断不光体验在市场层面,还体现在人才方面,阿里云等巨头通过灵活的薪酬机制,吸引了国内云计算人才的半壁江山,阿里巴巴研发员工占比高达半数,2019年的招聘岗位中也多以研发为主,近两年研发投入的平均占比达到了15.53%。而在阿里巴巴投入重金设立的达摩院,两年时间已经汇聚了超过一千名高科人才,不少专家都是学术界久负盛名的大牛。
对云计算领域的玩家而言,人才比金子还重要,天翼云想要跟阿里云、华为云等手握重金、慷慨解囊的巨头抢夺人才,凭什么?!就凭国企的安稳吗?!所以,打破国企体制对薪酬分配机制的限制对天翼云来说至关重要!
03-为什么只有自研才能救天翼云?
先谈技术层面。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自研”,而不是使用“开源”方案呢?毕竟开源方案更加简单、性价比高。事实上,自研能力可能是未来一家云计算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的必备技能:有自研的能力,也有基于开源二次优化的能力,还有对外开源回馈社区的能力,自研+开源才是对立统一的技术建设方向。我们可以看一下发生在OpenStack身上的事情,OpenStack走过了十年的进程,从辉煌时的拥趸无数到了今天被频频唱衰,甚至 NASA 也弃它而去选择了 AWS。究其根本,无非是以开源的方式做云计算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全球前五的云厂商,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阿里云、谷歌 GCP 等无一例外都是自研。
为什么这些巨头放弃更简单的开源方案,选择独自走上艰辛的自研道路呢?
道理很简单,巨头企业需要完全的自主可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掣肘。自研云以外通常有两条路,而这两条路都有各自的弊端:
(1)跟传统的数据库公司如甲骨文合作,既要开放业务和数据,又无法适应互联网公司的快速迭代、持续交付、研发模式、运维需求。
(2)选择开源方案,但不同的开源方案只适用于特定业务场景,背后的开源社区同样“各自为战”,技术方向并不统一。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自研的优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上自研的道路。因为自研需要有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才能从底层构建一套完整的自研云,目前似乎只有阿里云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甚至自研不光在软件层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把云计算厂家逼上了硬件自研的道路。亚马逊、谷歌、阿里等厂商都启动了芯片、服务器的自研工作,让底层的硬件能力完美适配上层的软件需求,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云计算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拼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并不足以成为企业选购云服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背后需要考虑的,还有产品完整度、服务能力、社区生态、品牌运营等诸多要素,而这一切都是要以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为根基的。
04-为什么只有自研才能救天翼云?
再谈市场层面。今天,云计算市场相比过去十年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过去十年里,上云的主角是互联网企业,它们是云计算天生的用户,因为云计算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体系种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它们的需求跟云计算的运营者是几乎一致的。 但是,经过十年深耕后,在互联网的头部企业和其体系内公司均已上云之后,增量空间快速下降。
云计算行业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角是政企的数字化转型,有别与过去互联网企业上云,政企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云计算的需求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对于现阶段的云计算用户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很多云计算运营商来说,云计算这样一个推进困难、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业务,已经逐渐从之前的香饽饽变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撤退”成为大势所趋——2018年,美团云进行内部调整,砍掉公有云业务,最终导致该业务在2020年被关闭;网易云、京东云的声音也逐渐走低;Ucloud的目标调整为先图生存,再谋发展;青云基本放弃公有云,主要改做私有云和混合云。
为了要在艰难的市场中生存下来,云服务商必须在技术层面上必须紧跟用户的需求——近年来,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加上像云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未来云服务商不仅仅是拼资源,更是比产品和技术的深度与广度。为什么要自研?只有自研,才能在日渐艰难的市场中立足。
05-为什么只有自研才能救天翼云?
最后谈谈生态层面。云计算行业遵循“大者恒大”法则,只有足够大,才能吸引一些依附的力量,于是几乎所有玩家,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无不以战略高度、组织架构安排表明了决心,且因大手笔投入而展示了能力。它们的目的是啥?建生态!事实上,在云计算市场,价格战已经成为过去时。过去云计算的主要客户是互联网企业,他们普遍技术能力强、业务扁平化,他们的需求以云基础设施为主,于是更看重价格。 但到了传统企业和政务客户,他们普遍业务复杂、技术能力弱,需要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且他们一般财大气粗,不过过分计较投入,他们计较的是省心,一站式解决,一揽子方案,这是他们在乎的关键点。
但是,任何一个独立的云服务商都无法单靠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于是,生态成为了关键!例如,拥有更多的SaaS伙伴,使云厂商能够提供的产品更为丰富,就像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时,会更看重能够使用的App数量;此外,在许多垂直行业的供应商,可以帮助云厂商更深入地理解某些行业,如工业制造、医疗教育等,以便于共同为客户打造解决方案。
相对应的,生态化同样是“寡头市场”的鲜明特征,只有大玩家才能吸引更多合作者以扩大生态;中小玩家的影响力越弱、生态越弱,从而恶性循环。头部厂商们正在加重生态的建设,阿里云栖大会、腾讯云+大会、华为全联接大会,均已在行业内形成了“风向标”的地位,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是靠什么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的?不是靠钱,开发者在乎的有两点,第一是你的平台是否足够打,第二是你的技术是否足够先进。
同时,云生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面向广大开发者、架构师和运维工程师的持续输出、培养和影响。只有赢得广大技术人员的关注和喜爱,才能赢得未来的云计算之仗。 当下各大云厂商,都开始空前重视开发者关系,并视之为核心竞争力。云厂商们不但努力地建设丰富的文档体系和在专业媒体频繁发声,还会积极举办各类william hill官网 和参与业界开发者会议,并新增如 Developer Advocate 这样的布道师职位,专注于在开发者群体中扩大影响力。 比如,新起之秀“移动云”近期正在大张旗鼓地搞开发者社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去看看——所以,今天天翼云加强自研,其实是构建生态的第一步,没有自研技术和产品,谈不上建生态。
06- 最后谈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一个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为何如此在乎天翼云呢?
甚至要把云计算作为主业,要以天翼云来实现自救呢? 因为随着传统流量需求见顶,电信运营商的管道价值被极大的压榨,哪怕有了更先进的5G,也换不来更大的价值,毕竟5G再厉害,也只是管道,电信运营商依然是管道+流量的模式,5G改变不了运营商被OTT的命运。 于是,电信运营商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跳出管道+连接+流量的模式,要从管道商转变成为服务提供商,而当前,市场最大的服务就是云!
同时,电信运营商在云服务上具有巨大的优势,相比于市场上其他类型的玩家,运营商们拥有着在数据中心、骨干网、5G核心网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竞争壁垒。 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其云计算中心拥有超过300个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超过600个,骨干的带宽容量达到183T,加上5G逐步商用,运营商在5G核心网络的优势,使其未来在边缘计算、云网融合等方面优势明显。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不是运营商选择了云,而是,它们只剩下云这条路可走了。
编辑:j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