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表面金属化——烧渗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烧渗法也叫被银法。这种方法是在陶瓷的表面烧渗一层金属银,作为电容器、滤波器的电极或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基片的导电网络。银的导电能力强,抗氧化性能好,在银面上可直接焊接金属。烧渗的银层结合牢固,热膨胀系数与瓷坯接近,热稳定性好。此外烧渗的温度较低,对气氛的要求也不严格,烧渗工艺简单易行。因此它在压电陶瓷滤波器、瓷介电容器、印刷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及装置瓷零件的金属化上用得较多。

被银法也有缺点,例如金属化面上的银层往往不匀,甚至可能存在单独的银粒,造成电极的缺陷,使电性能不稳定。此外在高温、高湿和直流(或低频)电场作用下,银离子容易向介质中扩散,造成介质的电性能剧烈恶化。因此在上述条件下使用的陶瓷元器件,不宜采用被银法进行表面金属化。

烧渗法制备银电极的主要工序为:①陶瓷的表面处理;②银电极浆料的配制;③印刷或涂覆;④烧渗。

(1)陶瓷的表面处理

在涂覆银浆前,瓷体表面必须进行清洁处理,即用30~60℃热皂水进行超声波清洗,再用50~80℃清水冲洗2~5min,然后在100~140℃条件下烘干备用。

(2)银电极浆料的制备

不同的电子陶瓷元器件由于用途不同,对电极浆料的性能要求也不相同。常用的银浆有碳酸银浆、氧化银浆和粉银浆,以粉银浆的银含量最高。银浆通常由银或其化合物、胶黏剂和助熔剂组成。银和它的化合物粉料(Ag、Ag2O)、Ag2CO3)是银浆的主要成分,它应有足够的细度和化学活性。通常通过化学反应制得银及其化合物粉料。

银电极浆料中的助熔剂主要有Bi2()3、PbB4O7等,主要起到降低银浆烧渗温度的助熔作用,还有增强银层与瓷体表面附着力的作用。硼酸铅的熔点约600℃,Bi2O3的熔点约800℃,附着力Bi2O3优于硼酸铅。

黏结剂在银浆中的作用是使银浆中的各种固体粉末均匀分散,保持悬浮状态,使银浆具有一定的黏度和胶合作用,涂覆时不易流散变形,烘干后成为有一定强度的胶膜,附于瓷体表面不脱落。黏合剂不一定参与银层烧渗的还原过程,在400℃以下就应完全分解挥发。不同的银浆采用不同的黏合剂,这取决于银或银化合物种类、细度和被银工艺的要求等。对黏合剂的要求主要是具有符合要求的悬浮能力、黏结性和挥发性。黏合剂由高分子有机物和有机溶剂两部分组成。常用的黏合剂有松香,多以松节油作为溶剂;乙基纤维素多以松油醇为溶剂;硝化纤维常以乙二醇乙醚或环已酮加香蕉水为溶剂。高分子有机物提供悬浮力和黏结性,有机溶剂影响黏度和干燥能力。

一般银浆配制时进行球磨时间较长,约48~96h,个别的还达到168h,以保证使银及其化合物粉末与胶黏剂、助熔剂等混合均匀,符合使用要求。球磨时多用玻璃球或高铝球。

(3)涂覆工艺

被银的方法主要有涂布法、印刷法和喷银法。

涂布法是一种把银浆用毛笔、泡沫塑料笔或抽吸等方法使银浆浸润陶瓷表面的涂覆方法,有手工和机械两种。这种方法对陶瓷件的尺寸和平整度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但被银的质量差,产品合格率低。

印刷法所用设备为丝网印刷机,在自动生产线中应用广泛,印刷一次能获得10~30μm厚的银层。印刷法容易实现自动化,产品质量好,合格率高,但对瓷体形状、尺寸要求严格。

喷银法由于银浆浪费严重,很少采用。

(4)烧渗银工艺

烧渗银的目的是在高温下在瓷件表面上形成连续、致密、附着牢固、导电性良好的银层。

烧渗银的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从室温至400℃ 这一阶段主要是黏合剂的挥发、分解、碳化及燃烧,排出大量气体。并开始发生银的还原,导致大量的热量从瓷片表面被吸走,容易引起瓷片应力加剧,甚至炸裂,胶黏剂的过快挥发,也容易引起银层气泡。因此这一阶段升温要慢,并应加强通风,使有机物充分氧化、燃烧,把大量的气体排出。

②400~500℃ 这一阶段主要是氧化银的还原过程,气体排出量很少,可较快升温。

③由500℃升至烧渗银终了温度 这一阶段主要是助熔剂熔化,银层本身相互结合,银层与瓷件表面形成良好牢固的结合,大多数瓷介电容器最终烧银温度为(840±20)℃,保温20min。温度过高,可能会出现飞银,即在瓷件表面形成银珠;温度过低,银层的附着力和可焊性不好。选择最佳烧银温度应以能形成附着力大,可焊性好,表面光亮、致密,导电性良好的银层为依据。

④降温冷却过程 通常随炉冷却,主要是防止瓷件炸裂。整个烧渗过程约需3h左右。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