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深最齐全的教程

描述

 

1、概念

指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景深很浅时,焦点是一层非常薄的落在物体上的平面,平行于数码相机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

当影响景深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如镜头光圈缩小时,明显的清晰范围就会在镜头焦点平面前方和后方延伸。

通过控制景深,可以控制画面主体及背景环境的清晰度

构图的基本法中,经常运用景深虚化处理背景。利用长焦距或大光圈或缩短拍摄距离,营造出浅景深的效果。

浅景深可以虚化复杂的背景,凸显主体。

下图采用了比较浅的景深,主体突出, 营造了背景虚化柔美的画面效果。

 

2、影响因素

具体拍摄时,照片应使用多深的景深,取决于拍摄者要传达的信息。

三个主要因素:

1. 拍摄时光圈的大小

2. 镜头的焦距

3. 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

具体关系:

光圈的大小:

光圈越大,光圈数值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数值越大,景深越深。

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

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浅;相机与拍摄对象景深越远,景深越深。

下图表现的是宠物狗的特写,读到这里,请先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sheyou346,朋友圈每天分享精彩的摄影技巧和时尚大片,我们继续讲,用f/3.2 拍摄,景深浅,对宠物狗的眼睛对焦,完美地表现出狗狗的眼神!

 

3、前景、后景

1、前景对焦拍摄

取景时,取景器中的画面都会分为前景和后景。

前景就是离相机最近的部分,对前景对焦拍摄,将把前景作为画面的主体突出出来。

当画面的背景非常杂乱时,可以对前景进行对焦拍摄,使背景虚化,从而减弱背景的不利影响。

而有时前景构图也会使得你的画面有不一样的感觉。

2、后景对焦拍摄

后景是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

镜头画面中,后景与前景相对应,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对后景对焦拍摄,将会把后景作为被摄主体进行表现,而后景以外的部分都会被虚化。

虚实对比强烈的照片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般来说都要求焦点清晰,让主体清楚地呈现出来,但有目的地在画面中使一部分景物焦点虚化,也是表现的技法之一。

如图,有选择地把前景枝叶放在焦点之外,有意越过前景,只对后方水面中的树林倒影进行对焦,使枝叶变成了陪衬的前景。

 

3、控制方法

拍摄花丛中的花朵,不同光圈所营造不同景深效果,可见随光圈的变化,画面景深也随之改变。

 

4、得到最大与最小景深的方法

摄影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对景深的控制,景深效果对照片的构图影响非常明显。 

扩大景深,使所有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可见。

缩小景深,清晰地表现主要的物体,让次要的物体虚化隐去。

得到最深的景深: 

尽量使用镜头的广角端或短焦距镜头 

拍摄时,尽量拉长拍摄距离 ,尽量缩小光圈

有时候,拍摄者希望照片中有虚有实,将环境虚化,让主体清晰,采用浅景深技术,即“选择性聚焦”。

得到最小的景深: 

尽量使用镜头的最大焦距或用长焦镜头拍摄 

尽量距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 

尽量使用最大光圈

 

5、通过光圈控制景深

虽然3 个要素可以控制景深,最具可操作性的还是调整光圈。

改变焦距或拍摄距离,会改变一张照片的整体构图和透视关系。如果一张照片的构图和透视关系已经确定,那就只能通过改变光圈来控制景深了。

 

四、调整背景控制虚化程度

拍摄距离(镜头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被摄对象与背景的距离时,其他拍摄因素是保持不变的!

改变距离方法:

1、移动相机来改变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2、改变被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

画面的景深不会改变,因为背景距离清晰的景深范围更远,所以照片中的背景的虚化效果会更加强烈。

通过改变拍摄距离,可以控制画面的虚化程度。

下面两幅照片中,第一张采用俯拍方式拍摄的,读到这里,请先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sheyou346,朋友圈每天分享精彩的摄影技巧和时尚大片,我们继续讲,花朵与地面距离较近,且地面较暗淡,虚化程度不是特别明显。

第二张照片改为侧面平拍,画面中背景较深远,距离拍摄主体更远,画面背景的虚化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了。

 

 

五、调整焦距控制景深

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控制景深,但并非首选。

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越深;焦距越长,画面的景深越浅。 

实际拍摄中,调整焦距会受到诸多限制,焦距的改变会改变画面的视角与取景范围,而视角往往是决定一张照片构图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拍摄对象比较单一,拍摄点可以前后移动,画面中没有明显的透视关系,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图中采用广角镜头靠近雕塑拍摄,背景虚化程度不够,依然能看到背景中的元素;

退后一些,改用长焦镜头拍摄,画面的景深立刻浅了很多。

 

 

六、虚化程度的正确理解

景深和准确对焦对画面的清晰度非常重要。

刚开始玩摄影的朋友们可能会认为,照片中的某个局部要么清晰,要么模糊。

这种理解太过绝对化,图像焦外的模糊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可以呈现线性变化,也就是从稍模糊逐渐变为完全模糊。

从焦内到焦外,存在着从清晰到逐渐模糊即虚化程度缓慢渐变的趋势。 

 

 

拍摄对象只有处于焦平面时才真正清晰,所有不在焦平面上的点,在照片中都或多或少有些模糊,只是较弱的模糊效果我们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来。

距焦平面越远,图像越模糊。

由于景深不够浅,不在焦点上的景物仍可被清晰地辨认出来,从而削弱了观者对被摄主体的注意力,此时就需要把景深控制得更浅一些。 

相反,若需要交代画面的环境信息

如上图,需交代拍摄主体处于赛场看台的环境,景深可控制得深一些,从清晰到模糊渐变,但一些背景元素仍然清晰可辨,观者可以了解拍摄现场的相关信息。

作为背景元素,即使焦外区域不太清晰,也能让人们了解照片的拍摄背景和其他信息。

总之,这些教程什么的都是有的,最主要的还是看自己多去使用你的相机,慢慢地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责任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