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进入后缺芯时代,所有企业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毫米波雷达赛道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从外资供应商缺芯到国产上车、4D雷达的爆火,再到车企下场自研,在整体市场继续向上的大背景下,正在进入白热化竞争周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ADAS毫米波雷达(前向、后向、盲区)交付1795.27万颗,同比增长31.21%;其中,前向搭载同比增长25.21%,盲区同比增长37.73%。
此外,L2级辅助驾驶搭载盲区毫米波雷达交付占比达到43.05%,同比上一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其中,L2+(NOA)的盲区毫米波雷达交付占比更是高达74.21%。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随着L2及L2+持续处于市场增长的高速期,对应毫米波雷达上车量将在2023年实现30-50%的同比增速。
这让不少主机厂看到了内部降本以及从中获利的机会。相比于第三方供应商,这些毫米波雷达企业在早期规模化落地方面独具优势。
今年3月,比亚迪旗下弗迪科技正式对外发布新一代RF1平台前向毫米波雷达。在此之前,角雷达已经陆续上车。此外,4D成像雷达、智能车门雷达、舱内活体检测雷达也将陆续量产。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领跑企业,比亚迪此前主要采用博世、Veoneer、海拉等外资供应商的雷达方案。而在“缺芯”周期,部分国内本土供应商开始进入比亚迪供应链“救火”。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2022年为例,比亚迪3R配置新车交付达到61.96万辆,占整体市场比重接近20%。而随着5R方案逐步在比亚迪新车搭载交付,让比亚迪更加坚定了自研的策略。
不过,去年,比亚迪仍在多款车型定点了多家外部第三方供应商的毫米波雷达产品。目前,并不清楚是否为权宜之计。
而在此之前,上汽集团旗下的华域汽车,已经在上汽系多个品牌量产交付毫米波雷达。同时,该公司也拿到了蔚来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集度汽车、奇瑞汽车等非上汽系的客户定点。
目前,华域已经建立了长、中、短距平台毫米波雷达产品线,其中舱内生命体征监测雷达、电动门雷达、角雷达、前雷达等已实现稳定批量供货,4D成像毫米波雷达实现特定用户小批量供货。
零跑汽车与大华股份的合资公司—华锐捷,也在与包括零跑在内的国内部分汽车厂商进行合作。这家企业聚焦智能车载产品及自动驾驶领域,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域控制器产品领域均有布局。
而作为上一个辅助驾驶周期激进布局的长城汽车,也在去年正式推出了内部孵化的感知硬件公司“睿博感知”,主要聚焦智能传感器研发,包括4D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等。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睿博感知”业务隶属于长城汽车旗下的的零部件子公司曼德,2023年1月正式拆分独立。目前,已拿到长城内部多个车型项目。
按照计划,角雷达与前向4D雷达将于今年9月量产,下一代分布式4D雷达(数据处理转移至域控制器)正在与整车进行深度协作和验证,计划于2024年中期实现量产落地。
此外,作为华为系造车的关键供应商,华为也在布局多种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其中,毫米波雷达还在蔚来、江淮等品牌量产交付。
而在今年4月,蔚来资本官方宣布,联合领投赛恩领动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4D成像雷达量产研发与工业化落地。
蔚来资本作为蔚来汽车的关联投资公司,后者在1个月后,宣布采用恩智浦最新的4D成像雷达(芯片)解决方案。而赛恩领动也宣布,成功获得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业首个全平台量产项目定点。
这一波浪潮的机会点之一,无疑是4D(成像)雷达。
在Mobileye雷达副总裁兼总经理Yaniv Avital看来,“通过提供丰富可靠的数据输出,升级雷达4D感知功能,并减少对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的需求,是大势所趋。“
今年初,Mobileye正式宣布,与Wistron NeWeb Corp.(WNC,啓碁科技)合作生产其软件定义的成像雷达,双方预计将于两年内实现量产。后者主业为无线通讯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封测,同时也有自己的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线。
不过,从目前已经进入4D雷达上车阶段的几家供应商来看,不管是大陆集团、采埃孚、森思泰克还是福瑞泰克,短期内的规模效应还未出现。
好消息是,理想L7大概率会带火森思泰克的4D前雷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理想L7就贡献了4.33万颗4D前雷达的交付。
但大部分供应商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传统毫米波雷达产品线,在市场持续起量的同时,成本压力不断凸显;4D雷达的研发投入和实际产出,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博弈。
此前,大陆集团已经在国内物色了本土合作伙伴,布局毫米波雷达的代工生产,目标是大幅降低本土客户的供应成本。采埃孚也传出正在考虑拆分4D雷达业务,在国内寻求独立融资。
而作为目前中国本土头部前装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森思泰克的定点和量产项目已经覆盖了国内主流品牌,但企业也处于业绩波动期。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芜湖森思泰克和森思泰克河北两家企业分别实现营收5.93亿元和1.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73.45万元和5,474.46万元。
不过,今年一季度,两家公司分别亏损914.64万元和297.23万元。除了持续的研发投入布局更全面的产品线,前装市场的价格战和车企的降本压力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轮毫米波雷达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尤其是进入后缺芯时代,所有企业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作为传统雷达市场的头部厂商,安波福在今年上海车展宣布,中国本土团队开发的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将率先搭载自研的第七代4D毫米波雷达。
此外,从2021年开始,因为“缺芯”导致无法按时向车企客户交付毫米波雷达的博世,日前相关负责人表示,缺芯的这个事情算翻篇了;而对于博世来说,中国市场绝对是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市场。
在笔者看来,传统豪强、初创公司、车企系三大毫米波雷达阵营既丰富了市场的可选项,也加剧了竞争白热化。
审核编辑:刘清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1文章
51125浏览量
753766 -
智能驾驶
+关注
关注
3文章
2524浏览量
48771 -
ADAS系统
+关注
关注
4文章
226浏览量
25701 -
毫米波雷达
+关注
关注
107文章
1044浏览量
64383 -
域控制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9浏览量
2651
原文标题:各路势力纷争,毫米波雷达竞争“白热化”
文章出处:【微信号:alpworks,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研究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