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姆森为新能源“三电”智检赋能

描述

摘要

实现逆周期增长,三姆森在过去两年至少做对了两件事。

从狂热到冷静的往复,是新兴产业发展演进的经典戏码。受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影响,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进入增速放缓周期,新能源汽车“三电”及产业链迅猛增长的势头也降速换挡。

动力电池行业尤为明显。在增量放缓、需求升级的高压之下,动力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更强的制造效率与质量管控、更低的成本等等要求,迫使设备企业创新配套与方案。

在这一场“试炼”当中,有些依托风口而起的设备企业折戟沉沙,被打回原型;有些则依托技术深耕与聚焦细分市场,实现业务破圈与业绩增长。

作为成功实现逆周期增长的设备企业,三姆森在过去两年至少做对了两件事:高举电芯品质检测大旗,抢抓动力电池品质趋高的发展机遇;依托自身在光学领域的沉淀,争夺技术创新扩散的先行优势。正是凭此,三姆森迅速站稳电芯成品外观检测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第一梯队。

在转向锂电之初,三姆森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庆祥就提出“助力锂电制造高质量发展,三姆森坚持做品质检测‘守门员’”的发展战略。避开电芯制造过程视觉检测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开辟电芯成品外观检测的新蓝海。

如今,从转型战略的提出执行,到电芯成品外观检测设备的推出,再到基于电芯成品外观检测设备的电池智能包装车间解决方案的问世,三姆森向市场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张庆祥向高工锂电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三电”尤其是电芯成品外观检测设备,已经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相关设备交付额较去年实现翻番。公司最新推出的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也在今年5月完成落地交付。

实际上,2023年部分锂电设备企业开始遭遇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窘境,能够在此“逆境”中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张庆祥的观点是:绝不躺平、积极进取。

三姆森之所以能够完成逆势成长,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聚焦智能光检+自动化,解决电芯品质检测痛点;二是从软硬件及系统集成方面,持续提升产品力;三是深入部署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比如在电芯外观检测以外,还为扁线电机、电控等开发与储备智能光检方案。用六个字概括,即“做精”、“做深”、再“做广”。

做精:提升产品力,持续破圈成长

做精,即实现产品能力的持续提升。自确立电芯品质检测战略以来,三姆森持续研发具有落地性的产品方案,并持续提高产品性能。

根据不同的电池形态以及客户需求,三姆森已相继推出圆柱外观检测&包装一体式设备、圆柱电池外观检测工站式设备、圆柱电池尺寸检测工站式设备、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方形铝壳电池外观检测工站式设备、软包电池外观检测工站式设备等产品。

其中,工站式设备是专门针对生产线体中检测环节的单体设备,需要嵌入到生产线体之中进行工作,适用于旧线体改造,线体新增检测点或更新检测设备等需求;一体式设备是以检测环节为中心,集检测、包装等工序为一体的综合设备,可以独立运行,完成相应工作,满足产品离线检&包一体化的需求;智能包装车间是围绕电芯成品后段出货前工序打造的智能化车间,是从少量几个工序的自动化系统集成,扩展为整个成品包装车间的智能化集成,包括搬运、上料、擦拭、分选、检测、贴标、装盒、包装、码垛、出货等十几道工序。

张庆祥表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性能并不需要特别高的硬件素质,单精度方面来讲,主流的配置基本都能满足,这对于做过更高精度光检方案的三姆森来说,非常得心应手。差异主要体现在控制漏检及过检方面,而在这些方面,三姆森也已处于行业领先。

目前,三姆森圆柱电池全自动智能包装车间,可满足18-46系列圆柱尺寸电池,当中的外观缺陷检测&包装一体机,单线设计效率覆盖240-300ppm,检测精度0.015mm,过杀率<1%,严重中度缺陷能做到漏检率0%。

张庆祥透露,公司即将推出当前在研产能为500PPM高速外观检测机,届时在行业内将跨越至更为领先的位置。

高工锂电了解到,目前电芯外观检测仍存在电池漏液检测的技术瓶颈,同时随着行业的同质化和相互的技术竞争,客户的需求也已经从宏观到微观上的改变,检测需求也从产品刚开始的表面瑕疵检测逐渐延申至膜下、死角等区域,这些要求对设备检测能力将提出有更严格的要求。

“在这些方面,三姆森也从未停止过技术方面的研发与投入,并循序渐进朝着真正解决痛点、难点的目标不断前进。”张庆祥强调。

做深:挖潜客户需求,创新价值方案

做深,意味着围绕核心产品的垂直深耕。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解决方案由电芯成品外观检测设备演化而来,涵盖性能分选、外观检测及包装出货三大环节流程,可以大幅提高检测和包装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标准和稳定性,减少人力成本。

该方案的推出及落地,也是三姆森依托光检及自动化底蕴,解决电芯外观检测痛点,并挖潜客户需求,提供集成式方案,进而提升产品价值的具象表现。

张庆祥表示,起初三姆森主要给客户解决电池外观检测问题。在设备交付到现场后发现,圆柱外观检测设备只代替了部分的分检人工。设备检测之后的装盒、包装、贴标、打包等工序仍需要大量的人力,为了能彻底助力客户解决降本增效的问题,三姆森大胆提出做电池出货前的自动化集成,即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与产品交付亦是困难重重。张庆祥回忆到,一开始客户对机器代替人工的认知及理解,无论是设备的检测能力、产能、稼动率,还是ROI投资回报率等,都带有一系列的疑问。

针对上述的问题,三姆森在保证设备检出能力的情况下,优化设备稼动率,使稼动率平均值达98.5%,设备过杀率小于1.5%,严重中度的缺陷漏检率达0%,轻微临界容错约0.05%。总体远超客户预期。

同时,由于电芯来料是经过分选机然后转运到设备再进行上料检测,属于过程污染。企业原来需要安排人工擦拭,大大增加了客户的人力成本。

针对这一环节的问题,三姆森研发出一款柔性电池来料自动擦拭模块来代替人工,并且成功集成于设备上料模块中。

“在研发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电池二次损伤,三姆森甚至选了超80种擦拭的材料,与目前市面上对电池表面脏污擦拭的溶剂进行反复的试验,最后成功解决了来料脏污的难题。由此也得到了客户的赞赏。”张庆祥表示。

见微知著,三姆森交付的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各数据指标已达到甚至超出客户预期,多个项目已在验收阶段。

据悉,目前三姆森圆柱电池智能包装车间解决方案已成功交付东磁新能源、振华电池等电池企业。同时,与多家圆柱企业的合作也已经进入商务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交付。

在张庆祥看来,动力电池中长期的成长轨迹与3C领域趋同。按照3C的发展逻辑,10年前是聚焦功能上的创新,今天则关注质量上的创新和提升。未来锂电也是一样的路径,后段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电芯外观检测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动力电池接下来一定是谈极限制造,即每个生产环节持续追求极限品质、极限效率、极限成本。

做广:立足光学检测 打开增量市场

做广,即基于核心技术,横向开拓更多领域与落地场景。三姆森拓宽市场广度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打造游刃有余的国际团队;二是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开辟扁线电机、电控等智能光学检测新阵地,覆盖新能源汽车‘三电’的各个场景需求。

当前,走向海外市场、绑定核心高端客户,已经成为锂电装备企业应对行业内卷的策略之一。三姆森作为苹果供应链光学检测设备供应商,扩大供应面、供应量,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设立海外办事处势在必行

张庆祥表示,三姆森已经在美国成功设立办事处,满足本土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需求。通过海外部门加持,预计明年公司的3C业务板块,还将存在倍增需求。

海外办事处的设立,也将为后续三姆森外观检测设备产品进行国际化销售,打下市场基础。

在新领域扩展方面,三姆森还前瞻性谋准了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部件的另外“两电”——扁线电机和电控的智能光学检测,尤其是扁线电机市场。

“光学检测应用场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赛道的选择亦很关键。”张庆祥表示,目前三姆森主要聚焦3C、新能源、半导体三大应用领域,而扁线电机是新能源领域下的又一新兴赛道,进入该领域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逻辑。

目前,扁线电机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占有率已超47%。行业预计,到2025年扁线电机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90%。扁线电机市场应用的持续升温,也将带动扁线电机检测设备市场需求。

张庆祥透露,三姆森已成功卡位扁线电机检测设备市场。已推出一系列光运用智能检测装备,从定子组装到发卡成型工段以及转子组装生产段,采用AI+机器视觉的检测方式,能够精确的判断其尺寸,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更好的提升检测效率。

综合来看,三姆森围绕光学检测的标签,在3C、新能源、半导体等三大细分赛道上做精、做深、做广,并形成差异化优势。而多元化、模块化、定制化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也将帮助其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并保持引领态势。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