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来源:感知芯视界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844.1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能达到2032.2亿美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将不断升级和创新,推动传感器行业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同时,新技术如MEMS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未来,传感器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将更加紧密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为尤其注重应用的行业,传感器在2023年,不断爆发出新的增长点。2024年,一批热门应用领域即将迸发,传感器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能源领域——千亿规模,正当风口
新能源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最有希望的行业,堪称一枝独秀。新能源车销量2021年350万,2022年680万,连续翻倍式增长。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车替换传统燃油车,诺基亚时刻已然到来。
2022年,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总产值达到万亿亿元,新能源行业将成为中国第一大支柱产业。有行业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汽车总产值将达到约43936亿元(不含锂电),锂电池总产值约为22593亿元,氢能总产值约为3056亿元;绿电总产值约为22500亿元(含水电及核电),光伏总产值约为46963亿元(含EPC),风电总产值约为10978亿元(含EPC),储能总产值约为21108亿元。
新能源孕育新产业,如动力电池上下游万亿级大赛道,也在孕育诸如氢能、储能、碳交易等众多的新型产业机会。新能源带动新基建,包括充电桩、换电站、氢能管道基建等。氢能、储能、智能驾驶作为新能源新万亿级赛道,也即将迎来产业转折点,市场化加速,开始爆发出重大机会。氢能,上游电解水制绿氢规模翻倍增长,中游氢能新基建已开始,液氢、气氢管道蓄力发展。储能装机增幅显著,配储、补贴政策是重点。智能驾驶也为车企创造更多价值增量,进入高级别上路的关键期。
进入2024年,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赛道,将面临重新洗牌的竞争,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新万亿级赛道谋求突破奔向黎明。
但是,依然要居安思危,要避免降价内卷,要把握出口发展机遇,进入智能驾驶阶段,更要重视缺芯难题。2024,注定是转折之年,新能源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更要团结起来,“抱团”走出去,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新能源,在帮助世界低碳发展的同时,实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生物科技与医疗健康——亘古不变的人类话题
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开始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成为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如今,传感器已普遍应用在各种监护仪器中,监护仪、制氧机等重要的设备中均有大量应用,传感器正在为生物健康领域带来新变革。
2022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达到了1174.13亿元。预测到2028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容量将达到2294.3根据。中国市场情况,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元,2014至2022年期间CAGR为13.87%。从细分市场上看,我国生物技术行业主要以生物医药为主,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3898.8亿元3亿元。
智慧医疗是一套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采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通信等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使得医疗资源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高科技医疗。生物、医疗领域,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菌类传感器、测压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植入式传感器等多种产品,在关键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传感器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制约高端、先进医疗设备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2024年,在人们健康意识、国家政策及迫切需求的推动下,智慧医疗将进一步发展。因此,传感器技术还要进一步纵深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为医疗事业繁荣贡献科技力量,在新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航空航天——国际竞争核心领域
近日,中国国航公告显示,C919目录单价已上调至1.08亿美元,1年内涨价近6500万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C919的年产量约为50架。按照这一速度,为了满足现有的1000架订单,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所幸,随着生产线的逐渐成熟,C919的年产量有望在未来5年内提升至150架,相比当前水平增长超过3倍。这一发展趋势,意味着c919有望在未来赶超波音、空客等航空巨头。
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产阶级扩大、旅游业增长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航空航天市场增长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尤其是商业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起,包括SpaceX、Blue Origin和Virgin Galactic等私营企业的参与,正在改变传统的航空航天产业格局,为太空探索和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航空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器的各大系统,机载传感器根据其所处的飞机系统和功能,可大体分为航行驾驶传感器、导航传感器、动力装置传感器、辅助传感器、任务传感器五大类。从航空传感器所处的整体行业市场和飞机产业链环节两方面切入,全球航空机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小小的传感器,将对飞行安全与飞机的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4年,随着对安全、效率与乘客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民用飞机传感器种类与数量都在增加。常见的机型的传感器数量已达数千个,并在飞行中产生大量数据。随着飞机的进一步电动化、智能化,机载传感器的数量还将更多,机会也将更大。
虚拟现实——或是消费电子回暖的开始
虚拟现实是多媒体技术的终极应用形式,它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及行为心理学等科学领域飞速发展的结晶。拥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构想性、自主性等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物体互动、模拟现实场景,而这些体验都依赖于虚拟现实平台和传感器。虚拟现实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种:内置传感器和外置传感器。内置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传感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它们一般集成在虚拟现实设备中,用于检测设备的运动和位置。外部传感器主要包括基站和摄像头。基站是一个装置,用于通过发送和接收光信号来确定设备的位置,而摄像头则用于跟踪用户的头部和手部动作。
2022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为620亿元。未来,随着中国虚拟现实设备逐渐实现B端至C端的完全渗透,中国虚拟现实市场将持续放量,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8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
目前,中国虚拟现实市场作为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已逐步打开自身市场,在全球设备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逆势上扬。2022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为620亿元。随着B端至C端逐渐渗透,市场将持续放量,到2028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
虚拟现实平台的传感器是整个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使设备更加智能、更加真实,提供更加丰富的虚拟现实体验。2024年,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感器技术也将不断进步,为用户提供更加创新和丰富的虚拟现实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