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传感新品
【暨南大学:成功用莲藕制造纳米传感器,将用于极小区域探测】
近日,暨南大学教授李宝军团队和副教授杨先光课题组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纳米光学成果。他们成功从直径约8cm的莲藕片中提取出直径3μm-5μm的莲藕丝微光纤,这一创新性的发现将对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光学器件的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莲藕丝微光纤具有生物相容性高、波导损耗低等特点,可用于可见光范围内的无源波导实现。同时,由于其直径较小且具备柔性微纤维的特性,该微光纤还能用于极小探测区域的生物传感应用,如pH值探测和细菌活性检测。
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方法,克服了从莲藕丝纤维束中提取单丝微纤维的难题,并实现了荧光强度稳定的莲藕丝微光纤的制备和应用。此外,他们还展示了该微光纤的无源波导特性和有源波导特性,为生物传感器和光学器件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关键数据。
这一发现将对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和光学器件的创新产生深远影响。该研究成果最终以《用于生态友好型光波导和生物传感的莲花微纤维》(Light-Emitting Microfibers from Lotus Root for Eco-Friendly Optical Waveguides and Biosensing)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标志着莲藕丝微光纤在生物传感和光学应用领域的潜力得到了初步验证。这一发现有望为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光学通信等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技术价值观察
莲藕丝微光纤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和极低的波导损耗,可用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监测,同时还能实现多种传感功能,如pH值探测和细菌活性检测。这项技术有望为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和光学通信等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促进光学器件的创新设计,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莲藕丝微光纤属于光学传感器,位于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为制造高灵敏度、高精度的生物传感器和环境监测设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产业链来看,智能传感器上游主要为设计、原材料以生产设备供应;中游为智能传感器器件加工制造与封装测试;下游是终端产品制造,其中以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领域为主。
传感动态
【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战略合作 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方案加速渗透】
3月7日,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与禾赛科技创始人及CEO李一帆共同出席了战略合作仪式。基于禾赛新一代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零跑汽车将积极推进多个新车型的智能化产品研发和应用,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一流的智能驾驶体验。
据了解,禾赛科技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始于2021年底,当前零跑C系列的多款车型均搭载禾赛AT128高清远距激光雷达。近日,双方的首款合作车型零跑C10正式上市,将激光雷达这一高端感知硬件带入到16万级大众化消费市场。与此同时,零跑高阶NAP功能,将提供给用户高速/城快NAP、首创NAC导航辅助巡航等高阶智驾功能,后续更可实现城区NAP智驾的升级,以L3级的智驾冗余配置满足用户未来的出行体验。
在3月2日的零跑产品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表示:“在C10的车上,我们能看到豪华品牌采用的世界一流供应商。”禾赛作为零跑汽车供应链的一员,也将与众多企业一道,合力打造全球顶尖的产品品质,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双方此次战略合作的升级,也再度证明了零跑对禾赛在自主研发技术、产品品质、量产实力等方面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零跑汽车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达成了重要合作,这为零跑汽车的全球电动车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标志着零跑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正式走向海外市场。在技术国际化的征途上,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将携手共进,基于对感知传感器的深刻理解和研发实力,共同推动全球化、整车级的技术共享,助力智能驾驶领域的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
零跑汽车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高新区(滨江)。零跑汽车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零跑汽车从IT行业跨界而来,坚持汽车核心部件的软硬件全域自研,打造了智能动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自研自造比例占据整车成本的70%。2023年,零跑汽车销量位居造车新势力前三,更是造车新势力中唯一具备全域自研能力及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智能电动车企。
随着电子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向好,激光雷达的发展前景日益明朗。自2024年年初至今,多款新发布的热门车型已经开始标配激光雷达,这无疑是激光雷达产业发展的一大利好。据预测,2024年激光雷达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50万颗,同比增长达到160%。
公开报道显示,理想、零跑、极氪、上汽智己、比亚迪、小鹏等多家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在其新发布的车型中标配激光雷达。这些车型的价格区间已经下探至20万至30万元,这无疑将进一步扩大激光雷达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市场对智驾功能价值的日益认可,禾赛科技针对不同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推出了多样化的激光雷达产品,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激光雷达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与此同时,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方案正逐渐渗透到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实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传”世界 “感”未来 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筑梦启航】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借势合肥都市圈,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用真心亲商稳商的合肥主城庐阳区,日前传来新动向:结合传感器市场需求因势而谋,打造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构建“一港七园”传感产业格局,建设“传世界、感未来、聚庐阳”的传感产业集聚区。
入驻庐阳即是抢占“传感赛道”
物联天下,传感先行。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支撑之一,传感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一部智能手机中要用到十几种传感器,一辆新能源汽车里可能要用到数百个传感器。传感器随处可见,传感器产业正处风口。
市场有需求,产业明方向。合肥庐阳区正瞄准传感器赛道,聚焦汽车、轻工、机械、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引入和培育传感器“全产业链”企业,让诸多传感器产业精英、新锐“链主”企业日益壮大、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促进形成智能传感器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工投·创智天地”三期图 赵明 摄
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坐落于合肥庐阳区,主体部分位于庐阳经开区。作为庐阳经济建设主战场,这里区位优势优越、产业基础良好、营商环境优质、企业创新动能强劲。围绕打造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庐阳区科学谋划布局“港中园”,已建设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芯庐州”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产业园等七个“港中园”。瑞控信、华创鸿度、鼎立网络等众多企业已组成强势“传感矩阵”,涌现出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传感产业动能奔涌。
其中,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是全省唯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省级、市级科技服务集聚区”;“工投·创智天地”作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安徽省高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已形成全部三期项目南北联动之势,极大促进传感器相关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加速建设中的“芯庐州”集成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产业园,将打造科技创新、绿色生态、智慧共享的高端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促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在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鼎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各种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传感器产品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研发了排水、通风、环境三大类共计二三十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不少产品深受市场好评。”公司技术人员廖维维向记者介绍。
建成的“港中园”成为企业拔节生长的暖巢,在建的“港中园”正点亮入驻企业的希望。
在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等优质载体联动下,庐阳的传感器产业重点企业云集,涵盖汽车零部件、现代物流业、智能制造、信息产业等。
“我们企业处于传感器产业的前端,生产的激光器设备可供传感器制造企业使用。”在安徽华创鸿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查根胜从展示柜中拿出一片布满细小孔洞的白色薄瓷片。他告诉记者:“这种瓷片使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前部,它的材质比较薄和脆,普通的打孔技术难以达到好的效果。这一个孔洞大小约100微米,我们的技术最小可以做到2微米。”该企业也是省内唯一一家核心光源超快激光器制造商。其自主研发的“超高增益集成放大技术”打破百瓦级大功率超快固体激光器的技术壁垒,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高功率超快激光器的“卡脖子”问题。
同时,安徽瑞控信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光机电算控”核心技术,自主开发的高精度传感器、音圈电机、快反镜、振镜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项技术指标打破国际技术垄断。
享受现代智能的科技港区
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将是一个集研发、设计、中试、生产、办公配套为一体的7个科技型园区的集合体。
以新建成投用的工投·创智天地三期项目为例,交通便捷、环境舒适,11栋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厂房工业厂房及地下车库、休闲区等配套功能一应俱全。
为更好地兼顾吸引力和实用性,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一是坚持互联智能原则,打造创新现代的园区气质。高效推动“工业上楼”,找到更多“向上的力量”,让企业在高层标准厂房高效生产、便捷办公,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通过高效垂直运输强化企业分工协作,加速产业集聚,形成具有“工业4.0”产业气质的城市形象,增添创新、现代、互联、智能的科技感。二是坚持超级链接,打造串联未来的生产格局。众多“港中园”大多采用先进连廊、架空等形式,将厂区的研发中心、标准化厂房、研发厂房、综合中心等功能设施进行串联。三是坚持生态融合,打造交互共享的宜居生态。通过底层通廊与绿色通廊搭建园区慢行系统,设置大量退台空间、庭院及绿色空间引入组团内,形成流动、现代、充满活力的智能装备园区空间,营造生态、绿色的传感器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真正让传感器企业更有舒适感,发展的信心和活力更足,更好地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和实力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既有现代化标准化的厂房,还可根据企业所需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招大引强”的同时,结合企业意愿进行厂房“量身定制”,实现产业载体功能同企业发展需要灵活匹配。
如何让传感企业因港而暖、依港而兴、借港而飞?庐阳区精心筑巢引凤,持续完善传感器产业链招商图谱,聚焦高端传感器设计、制造和器件级、关键材料与设备等关键领域以及产业链缺失环节,引入一批优质企业,完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条。同时,加快引进智能传感器产业运行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在“港中园”中均配套办公空间、生活便利区、人才服务区,并有专业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走访了解企业所需,尽可能为企业做好相关政策匹配。同时,积极为传感器企业做大做强、项目建设、智能制造、开拓市场等方面,匹配政策资金支持。
未来,庐阳区将以打造通过打造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为契机,持续优化完善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等全产业链条衔接,横向扩展传感器应用场景,纵向围绕传感器核心产业链进行延伸和布局,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依托未来产业科技园 以“四链”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让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出题人’‘阅卷人’作用,以研发投入为‘指挥棒’,引导高校主动打破信息差,让应用研究成果适应产业需求,赋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解决科研供需对位、探索更高效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新载体,让一流高校的创新链、人才链优势与一流企业在产业链、资金链的优势共同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今年全国两会,尤政准备了《依托未来产业科技园 以四链深度融合促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根基》等建议。
尤政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角力的新赛道。我国发表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居于全球前列,如何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
科研成果转化仍存在堵点
尤政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但是,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推进产业升级的这个链条上,仍有一些堵点。
首先,科研产出与市场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从发明专利的数量上看,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存在海量的“沉睡专利”等待转化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单位为11.3%,高校为3.8%。与之对应的是,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率约为50%。
其次,专利转移转化的渠道不畅。过去一段时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除了专利质量、权益分配机制等因素外,转移转化的平台模式不够健全,抬高了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
最后,缺少满足企业需求的转化平台。当前我国“四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企业参与“四链融合”的内驱动力不足、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脱节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尤其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国资国企,在科技研发投入和投向方面虽有明确目标,但高效发现并识别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并不容易,限制了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尤政说,加快国内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阶跃升进程,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进程,需要企业与高校创新合作方式,组成创新联合体,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全新载体
2022年以来,有关部门启动了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及培育工作,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既联系产业需求侧,又连接科技供给侧,通过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让一流高校的创新链、人才链优势与一流企业在产业链、资金链的优势结合,共同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解决科研供需对位、探索更高效科研成果转化的全新载体。”尤政说。围绕为更好发挥平台功能、释放校企联合创新的动能活力,尤政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用为导向”,在研发投入渠道和评价机制上,为科研成果涌现和转化护航。释放创新活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需要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让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出题人”“阅卷人”作用,以研发投入为“指挥棒”,引导高校主动打破信息差,让应用研究成果适应产业需求,赋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校自身也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中,壮大学科发展,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畅通渠道,为领军企业参与并发挥作用提供便利。实现产业整体跃升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领军企业的牵引。其中,国资央企肩负着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任务,需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点领域研发投入,提高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无论是在功能实现,还是关注的重点产业领域方面,都与未来科技产业园高度一致。因此,加强领军企业与高校等创新环节的互动,并形成创新联合体,有助于更高效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以应用为牵引,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引擎。
三是金融支持,建立基础研究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政府引导和金融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科研成果作价入股等配套机制,精准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产业创新链的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给予股权融资支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供需精准对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高德红外黄立在“代表通道”向世界宣告:中国脑机接口使意念控制假肢成为可能】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亮相“代表通道”,讲述了他20多年来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思考和感触。
来自湖北代表团的黄立,用一件往事,牵出了他与科学创新之间的不解之缘。他说,多年前,他参加一次会议时,前排坐着一位退伍老兵。老兵空着袖子,失去了双手,让人看上去很心疼。当时,他的心头跳出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一种科技,可以帮助这些肢体残缺的人正常生活?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带领团队研发出了65000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黄立话锋一转,语气也随之激动起来。他说,目前,国外的脑机接口技术只有3000多通道,而且是单向的。高德红外研发的是65000通道/双向的,全球领先。这项技术,将为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医疗应用提供了可能。例如,能够赋予假肢真实的触感并且通过意念控制,还将为治疗癫痫、帕金森、老年痴呆、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可能。未来,甚至可以实现对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进行控制,可以打字,移动鼠标,帮助盲人复明,对记忆进行存储等等,许多科幻的场景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事非经过不知难。黄立表示,虽然科技创新之路比想象中难走得多,但同时也让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关键核心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做出来。正是凭借这份心怀梦想、敢闯敢拼的精神,黄立所在的高德红外不仅在高端红外核心芯片、脑机接口技术等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同时还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以成功实施的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项目为例,几百架无人机可以在天上全自动飞行,不需要人来操控,人工智能自动分析数据并推送给地面实时处置,解决了一些城市管理问题,由此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将形成数千亿级产业板块,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黄立说,25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高德红外在武汉东南角的一片空地上落地生根,从零起步;25年过去了,高德红外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红外全产业链基地,在某些方面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他体会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靠创新。
“作为高科技企业,我们将努力研发出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用一项又一项的创新突破,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向世界证明,别人能的,我们中国人也能!”黄立满怀信心地说。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与特点】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是否存在或者物体特征的变化。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家电、工业控制、机器人学和汽车安全等。
1)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基于物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的不同响应原理。红外线传感器通常使用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红外线,接收器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红外线。当红外线射人目标物体表面时,红外线会被物体表面的特性吸收、反射或透射。不同的物体表面材料会有不同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高的物体会反射更多的红外线,而吸收空高的物体则会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接收器检测目标物体反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适当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将接收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物体存在与否的信号。红外线传感器可通过调整射程、灵敏度、滞后时间和工作电压等参数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2)红外线传感技术的优异性能基于以下特点。
1.非接触式检测与被测物体不产生物理接触,可避免对被测物体的物理破坏,同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2.检测精度高红外线传感器对目标物体的特征变化、速度变化等都可以进行精准的检测。
3.科隆稳定性好红外线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
4.抗干扰性强红外线传感器不妥光照、烟雾、噪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5.适应性强红外线传感器可与其他传感器联合使用,成为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多功能的传感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自动化控制、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