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润湿(electrowetting)现象于187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Lippmann提出,作为现有最成熟的液滴电操控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数字微流控、传热强化、淡水收集等领域。然而,现有电润湿技术受限于液滴驱动速度慢、电极图案复杂、粘性试剂易污染等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姜东岳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王钻开教授,在超疏水表面电润湿实验中发现了轨道电润湿(Orbital-electrowetting,OEW)现象,这一现象与传统电润湿的跨电极运动不同,其运动模式为沿着电极间隙运动。通过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揭示了这一新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并提出了基于轨道电润湿的高运动速度、电极结构简单、抗污染的液滴操控新方法。相较于传统电润湿液滴操控(CEW),速度得到5倍提高(CEW:~40 mm/s,OEW:~210 mm/s)。此外,OEW液滴操控展现出多功能、高转向性、耐高盐、表面无残留、高稳定性等特点。“轨道”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复杂性和控制难度,为数字微流控平台腾出了更多空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潜力。该研究以“Orbital 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 for Droplet Manipulation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
图1(a)为OEW的结构示意图,包含基底、氧化铟锡透明电极、SU-8介电层以及超疏水涂层。如图1(b)所示,当施加低频交流电压(<70 Hz,10 μL液滴)时,液滴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发生跨电极运动;而当施加高频交流电压(>70 Hz,10 μL液滴)时,液滴会沿“轨道”高速运动。对于传统电润湿液滴驱动,需要按次序给电极阵列通电,才能实现液滴的连续运动,这需要复杂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设计和大量的开关控制。而OEW大量简化了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和电极数量,这为基于电润湿的数字微流控技术开辟了新的思路。
图1 OEW的结构和液滴输运
该项工作实现了超疏水表面的可逆电润湿,即断开电压后,液滴的接触角能恢复到施加电压前的大小。表面的低粘附是实现电润湿液滴驱动的前提,否则会因为“钉扎效应”的发生而导致失败。如图2所示,这项工作实现了液滴爬升,且即使10%质量浓度的盐水,其驱动速度也能维持在~210 mm/s以上。此外,在对表面进行5000次液滴撞击,72小时的水下浸泡后,表面仍然能够有很好的超疏水性能(水接触角>154°),在进行连续超过1000次液滴输运后,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性能,稳定运行。
图2 OEW液滴操控和表征
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实现OEW液滴操控的条件,绘制了如图3所示的相图。对于一个确定的表面,通过改变电极的梯度,调节电润湿数的大小,可以实现对液滴速度的调控。
图3 OEW液滴操控和性能控制
最后,文中演示了基于OEW的各项应用。通过对轨道的设计,可以实现液滴的连续拐弯(10个连续90°弯道),如视频1所示。此外,液滴的混合、输运、停止后再启动均能很好的稳定实现,也能在表面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润湿的液滴操控方案,仅需要一对电极,就能实现液滴的高速远距离输运;这突破了传统电润湿驱动需要大量电极和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的技术瓶颈。该技术有望为新一代的数字微流控平台搭建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14346
审核编辑:刘清
-
控制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关注
关注
82文章
1710浏览量
135894 -
交流电压
+关注
关注
2文章
188浏览量
16904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6文章
529浏览量
18893
原文标题:基于轨道电润湿的液滴操控技术,有望用于新一代数字微流控平台
文章出处:【微信号:Micro-Fluidics,微信公众号:微流控】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