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一期刚做完机器狗的测评,这一期我们带着SLAMTEC Aurora和割草机器人来啦。
在传统割草机市场,最常见的是埋线式割草机器人,也有一些割草机器人厂商采用了更先进的自动行驶方案,比如UWB(超宽带)技术、RTK(实时动态)技术等。然而,这两类方案都存在明显短板,前者割草效率低、铺设磁感线和维护成本高;后者则需要布设基站,不仅耗时耗力,还对设备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
现实中,割草机器人的作业环境复杂多样。例如,一些用户的草坪面积小,其中又有树木、小山、狗屋等障碍物。在这种场景下,RTK方案就不太适用了,因为树荫遮挡或在角落位置会削弱甚至中断卫星信号,从而影响割草机的正常运行。此外,这类用户对于价格十分敏感。只有采用以视觉为主的方案,才能既保证价格合理,又能解决高复杂度的割草需求。
目前割草机主流使用的3D激光雷达,其探测距离仅有40多米,无法满足在大面积空旷场景下的使用需求,而更高探测距离的3D激光雷达在成本上又面临了巨大压力。传统视觉方案在这种空旷且地势复杂的环境中,难以准确识别甚至跑飞,更不用说规划割草路径了。
而如今,SLAMTEC Aurora的出现则让割草机器人的导航方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借助激光视觉融合的一体化定位建图感知方案,无需外部依赖,即可实现稳定可靠的草场环境定位和建图。
Aurora可以搭载割草机很好的工作在开阔又有高低起伏的草地环境。
我们将其与传统视觉方案进行对比测试。可以看到,传统 VSLAM在建图和定位上出现轨迹偏离、重建图错位以及飘逸拉扯的问题,而Aurora可以稳定进行定位和建图,并且清扫轨迹精准稳定。
让我们再来看看Aurora面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吧!
应对高低起伏地面
我们把搭载了Aurora的割草机器人放在一块地面高低起伏(坡度>20度)并且还有诸多障碍物遮挡的环境中,Aurora依然能够稳定、高效地跑完整个室外环境完成建图。
障碍物遮挡,重新定位能力
绑架问题和意外遮挡一直是定位建图的核心关注点。在测试环节中,我们还将Aurora的机器双目进行遮挡,随后将其移动至新的地点。当移开遮挡物后,Aurora迅速完成了重定位,借助思岚自研的深度学习引擎,这个过程几乎在瞬间完成。
在此之后,我们又对机器进行了一次搬动,Aurora依旧再次快速地实现了重定位,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稳定性。
园区割草,上电即可工作
对比UWB和RTK技术,Aurora在高楼林立的园区内无需进行基站和信标的部署,无惧高楼遮挡,上电即可在园区内进行割草任务。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两项关键测试。
1. 地图复用和开机重定位。
Aurora支持将建立的视觉激光地图进行本地存储,以方便后续使用。这样就不需要每次都进行环境地图构建,方便日常使用。
在地图复用测试中,Aurora 搭载的割草机能够顺利加载以往的地图,并准确完成定位。这一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割草机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减少了重新规划路径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2. 长时间工作稳定性
另一个实际使用的挑战是在长时间工作时,建图定位系统的稳定性,这考验SLAM系统对于环境变化本身的耐受度以及如何进行动态学习和地图扩充的能力。
我们把Aurora放在一块空旷>40m的环境中,割草机来回折返,Aurora 可以始终保持稳定的定位,未出现定位丢失。这意味着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割草作业中,用户无需担心割草机偏离预定路线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此外,Aurora 还有一个独特的亮点,它能够同步输出 3D 点云和 2D 地图(OccupancyMap)。这对于机器人自主导航应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毕竟大部分的路径规划和导航算法还是基于平面地图的。使用同步输出的激光地图,可以快速复用原有的路径规划算法,极大的加速产品研发周期。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Aurora 在成本方面也具备显著优势,千元级价格能够有效降低割草机器人的整体成本。
这使得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无论是大规模的园林维护公司还是普通家庭用户,搭载Aurora的割草机器人都将是他们的理想选择。它真正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高效、稳定、低成本的割草作业,为割草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