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体系管理模块有哪些内容?

描述

 

 

一、设备体系管理模块概述

 

设备体系管理模块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设备的高效管理和优化利用。

 

设备体系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两大方面。在设备管理方面,实现对设备的综合管理功能,并详细记录设备所有历史情况,方便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性能分析和处理决策。主要功能模块有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体系结构管理、设备的备件结构管理、设备的档案管理、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设备整体状况管理、设备的保修管理等。

 

设备台帐管理记录设备台帐基础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类型、使用年限、折旧年限,设备和物资管理的对应关系等。对于设备特性,还需进行特性参数记录,能实现设备铭牌的管理,如电动机设备的马力、转速,车床设备的模型传输时间、最大长度等;对于设备一些维修相关历史记录,能进行记录,如设备事故管理,能实现对设备的折旧管理。

 

设备体系结构管理方便维修人员在设备维护时快速找到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安排和记录。同时可按照设备体系结构进行维修成本的统计、维护成本的计算,方便进行设备管理成本分析。

 

设备的备件结构管理要求库房进行相应备件储备,能建立设备备件结构,方便在维修工作安排时对备件的快速寻找;同时在备件进行储备时,可方便知道该备件用途,以便及时、合理储存备件。

 

设备的档案管理能实现对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维护手册、操作手册、安装过程资料管理、设备验收资料管理、安全文件管理和相关图形、影视文档、设备购买合同等。同时也可对设备维修过程中的一些记录文件进行管理,方便维修时直接查询这些文件,找到所需信息,快速解决问题。

 

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可查询设备所有操作、维修历史,为设备维修分析、故障分析、移动跟踪、设备处理或者报废时提供全面评估信息,清楚设备历史维修成本结构,成本趋势,方便决定设备最终处理决策。

 

设备整体状况管理能对设备及类型进行完好率计算,知道设备目前性能状况;能计算设备故障率,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决定维修策略;能计算设备利用率,知道企业资金投入的有效产出。

 

设备的保修管理要求记录设备保修信息,记录详细保修条款,紧急维修中的设备如在保修中进行维修提示,记录在保修下的维修成本,进行索赔管理、记录设备保修索赔历史。

 

在维修管理方面,要求能实现对设备多种维修方式的管理支持,如紧急维修、计划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状态检修;对于大型维修活动包括大修、项修、技术改造、安装等能按照项目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维修基础管理等。

 

维修基础管理包括维修的工作分类、项目分类;建立企业内部部门信息,方便后期维修工作管理,设备责任到部门;能对维修人员在技术技能上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维修技术工作人员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以后合理人力需求结构;可建立维修人员详细个人记录、工作记录及详细资料,包括工资、工种、培训等信息,方便资格认证的查询。可按每个员工、班组或按设备类别统计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

 

 

二、设备体系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

 

(一)设备前期管理

 

参与项目前期调研,为设备后期管理打好基础。

 

在设备体系管理中,设备前期管理至关重要。参与项目前期调研,能够深入了解设备的使用需求、工作环境以及预期性能要求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后续的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日常维护等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设备后期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包括调研、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工作。

 

设备前期管理涵盖了多个重要环节。调研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市场上各类设备的性能、价格、可靠性等方面的情况,为设备选型提供参考。规划环节则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设备配置方案。设计工作包括设备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可行性分析则是对设备投资的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二)设备台账管理

 

记录设备基础信息,如名称、型号、使用年限等。

 

设备台账管理是设备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年限等,可以方便设备管理人员快速了解设备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对于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以及更新换代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管理设备和物资对应关系,记录设备特性参数。

 

设备台账不仅要记录设备的基础信息,还需要管理设备和物资的对应关系。例如,记录设备所需的备件、耗材等物资信息,以便在设备维护和维修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物资。同时,记录设备的特性参数,如电动机设备的马力、转速,车床设备的模型传输时间、最大长度等,可以为设备的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记录设备维修历史和折旧情况。

 

设备台账还应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和折旧情况。记录维修历史可以帮助设备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的故障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提供参考。同时,记录折旧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设备体系结构管理

 

方便维修人员快速找到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安排。

 

设备体系结构管理能够为维修人员提供清晰的设备布局和连接关系,方便他们快速找到需要维修的设备。通过合理的设备体系结构设计,可以减少维修人员在寻找设备上花费的时间,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可进行维修成本统计和设备管理成本分析。

 

设备体系结构管理还可以为维修成本统计和设备管理成本分析提供支持。通过对设备体系结构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了解不同设备部位的维修成本占比,从而为优化设备管理成本提供依据。

 

(四)设备备件结构管理

 

建立备件结构,方便维修时快速寻找备件。

 

设备备件结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备件结构。通过对设备备件进行分类、编码和存储,可以方便维修人员在维修时快速找到所需备件。这不仅可以缩短维修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性,还可以减少因备件寻找困难而导致的维修延误和生产损失。

 

合理储备备件,了解备件用途。

 

在建立备件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储备备件。根据设备的故障发生规律、维修需求以及备件的供应周期等因素,确定备件的储备数量和种类。同时,要了解备件的用途,以便在维修时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备件,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五)设备档案管理

 

管理设备技术资料、维护手册等文件。

 

设备档案管理负责管理设备的技术资料、维护手册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妥善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技术信息,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方便维修时查询文件,快速解决问题。

 

设备档案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方便维修时查询文件,快速解决问题。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查询设备档案中的技术资料和维护手册,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方法,从而快速定位故障点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缩短维修时间,减少生产损失。

 

(六)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

 

查询设备操作和维修历史,为设备评估提供信息。

 

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可以查询设备的操作和维修历史,为设备评估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对设备操作历史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变化趋势;通过对设备维修历史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故障发生规律和维修成本结构。这些信息对于设备的评估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了解设备维修成本结构和趋势。

 

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设备维修成本的结构和趋势。通过对设备维修成本的分类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维修项目的成本占比,以及维修成本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这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维修预算,优化设备管理成本。

 

(七)设备整体状况管理

 

计算设备完好率、故障率和利用率。

 

设备整体状况管理需要计算设备的完好率、故障率和利用率等指标。设备完好率反映了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故障率反映了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设备的整体状况,为设备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决定维修策略,了解企业资金投入产出情况。

 

设备整体状况管理还可以根据设备的完好率、故障率和利用率等指标,决定维修策略。例如,对于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可以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于利用率较低的设备,可以考虑进行优化配置或淘汰更新。同时,通过对设备整体状况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金在设备方面的投入产出情况,为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八)设备保修管理

 

记录保修信息和条款,进行维修提示。

 

设备保修管理需要记录设备的保修信息和条款,以便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判断是否在保修期内,并进行维修提示。记录保修信息包括保修期限、保修范围、保修联系人等;记录保修条款包括保修条件、维修责任等。通过对保修信息和条款的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在保修期内能够及时获得免费维修服务,降低维修成本。

 

记录维修成本,进行索赔管理。

 

设备保修管理还需要记录维修成本,进行索赔管理。在保修期内,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企业需要记录维修成本,并根据保修条款向供应商进行索赔。通过对维修成本的记录和索赔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九)维修管理

 

支持多种维修方式,如紧急维修、计划维修等。

 

维修管理需要支持多种维修方式,以满足不同设备故障情况的需求。紧急维修适用于设备突发故障,需要立即进行维修以恢复生产的情况;计划维修则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修周期,提前制定维修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

 

对大型维修活动按项目进行管理。

 

对于大型维修活动,如大修、项修、技术改造、安装等,需要按项目进行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维修内容、进度安排、资源需求等;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员的职责,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维修质量达到要求。

 

包括维修基础管理,如工作分类、人员管理等。

 

维修管理还包括维修基础管理,如工作分类、人员管理等。对维修工作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维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建立维修人员管理体系,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对维修工具和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维修工具和设备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